替漢

第一百四十八章 虛實之道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新筆趣閣]

/最快更新!無廣告!

陸遜對孫皎問道,“依公子觀之,這次荊州大軍的主將是誰呢?”

孫皎一愣,陸遜怎么明知故問?

不過他還是回答道,“從休穆匯報的情報可知,這次劉表派出的攻打我柴桑的主將,為那黃賊之子黃射。”

在孫皎回答了之后,陸遜卻搖搖頭道,“這次荊州大軍的主將,其實是那名滿天下的劉公!”

孫皎聽后疑惑,他脫口而出道,“怎么會?依旗號來說,這次敵軍主將分明是那黃射才對呀。”

隨后孫皎反應過來,他對陸遜言道,“莫非是那黃射與劉備故意旗號對調,意欲迷惑我軍?”

陸遜再次搖搖頭,對著黃射說道,“非也。”

“敵軍中軍旗號為黃射,前鋒旗號為劉公不假,吾料之,他們二人也并未行對調旗號之舉。

因為劉公乃是初投劉表,而黃射乃荊州重臣黃祖之子。

劉表外寬內忌,他斷不會將大軍的軍權,交予劉公這新投之人而將黃射置于副將。”

聽到陸遜這么說之后,孫皎更迷惑了。

記住網址.42w

既然如此,陸遜又怎么會說,這次來的荊州大軍的主將是劉備呢?

看到孫皎疑惑漸深的神色,陸遜解釋道,“劉表命劉公為偏將先鋒,乃是想借劉公軍中關、張、趙三員戰將之力攻破我柴桑,實際上劉表并不信任劉公。

故而劉表又命黃射為大將,統領大軍在后,本意是既為支援劉公,又是為了監視劉公。”

“劉表的思慮雖有可取之處,但其卻犯了一個大錯,致使其之目的不遂。”

“劉表犯的大錯就是讓黃射為主將,統率大軍在后壓陣。”

陸遜說到此,孫皎與朱桓臉上的疑惑之色更甚。

“黃射為人好儒喜禮,一直崇尚名聲廣大之人。”

“想當初禰正平在黃祖手下任職,黃射就對其備盡禮儀,極盡交好之事,后禰正平觸怒黃祖,為黃祖所殺。

黃射在聽到這個消息之時,徒跣去救禰正平,雖最后不及,但也可見黃射愛睦名士之心。”

“今劉公之名望比起禰正平更甚數籌,依那黃射愛睦名士之心,他與劉公交好尚覺得慢待其,又怎么會對劉公起提防之心,對其進行挾制呢?”

當初禰衡之所以被黃祖所殺,乃是禰衡辱罵黃祖觸怒了他。

可就是這樣一個辱罵自己父親的人,黃射都能光著腳去救他,可見黃射對于名士,是一種舔狗心態。

陸遜接著說道,“加上那劉公善于籠絡人心,黃射雖得黃祖庇護得以年紀輕輕就居高位,但論手段他定不是劉公之敵。

因此吾認為劉表雖命黃射為主將,但依劉公之能及黃射之心,恐怕此時黃射的主將之位,已經徒有其名矣。”

陸遜說完這些后,孫皎與朱桓兩人才恍然大悟。

按陸遜那么說,那么的確很有可能劉備會通過自己對黃射的影響力,來達到間接控制荊州這兩萬大軍的目的。

可是這樣,反而讓孫皎更擔心起來。

“劉玄德名聞天下,其雖有多次敗績,但致令其敗者皆天下名將,且其雖敗卻不亡,可見劉玄德實有軍陣之能。”

“若是荊州主將尚為黃射,其一世家公子,對于軍略不甚精通,陸督放松點倒無甚不妥。

但如今依陸督所言,荊州主將實為那劉玄德,那陸督更加應該小心防范才是,又怎么可以貿然從城上撤下工匠呢?”

陸遜聽后臉上浮現笑意道,“我正是知曉劉公有軍略,故而我才行此舉呀。”

孫皎與朱桓兩人聽了又開始迷糊起來。

朱桓地位低不敢貿然發問,最后還是孫皎發揮不恥下問的優秀品格,問陸遜道,“何也?”

陸遜反問孫皎道,“吾先前準備大量旌旗牙幢,并且廣布鼓角。

若是公子為那黃射,在命斥候打探之時,發現我軍城上廣布旗幟,城內鼓角聲不停,那么公子會作出何等判斷呢?”

孫皎沉吟一會回答道,“我會生疑,認為柴桑城中兵馬不止六千。”

陸遜再問道,“生疑之下,會作何決斷呢?”

孫皎想了想,回答道,“當會按兵不動,廣布斥候繼續探查虛實。”

陸遜點點頭,言道,“公子所為,當是常人所為,無謬。”

當初孫皎問陸遜為何做那番布置之時,陸遜就對孫皎解釋道,

他是想以此迷惑敵軍主將,讓他不敢貿然進攻,以便為己方守城能夠多拖延一些時日。

這時孫皎問陸遜道,“可是如今荊州大軍的主將實際是那劉玄德,其經年老將,經驗豐富,陸督之前的那番布置可能迷惑不了其呀。”

陸遜淡然道,“吾從未輕視劉公,其雖數有敗績,但因為多次與名將交手,在戰陣之中的經驗可謂豐富異常。

這是常人所無法比及的。

吾料之,他若是知曉我的此番布置,當能看穿我此番布置的意圖。”

“那為何陸督又行,將工匠撤下城防之舉呢?”

在孫皎看來,陸遜此舉也是為了迷惑劉備。

但既然陸遜知道前面的那些布置迷惑不了劉備,那他今日的這個舉動,也是迷惑不了劉備的。

目的達不到,又放棄了一日加固城防的機會,這在孫皎看來,得不償失。

面對孫皎的疑問,陸遜說道,“因為我要讓劉公認為,我軍很弱!比他之前設想的那般更弱!”

“若是常人,會因為生疑而不敢貿然對柴桑城發動進攻,但劉公在看穿我虛張聲勢的布置之后,他會怎么想?”

“劉公早已得知我軍有六千兵馬守城,自古圍攻堅城者,若兵馬不五倍于守城兵馬,皆不易攻。”

“若單論守城,我軍兵馬足夠,更何況柴桑背靠豫章郡,援軍不愁,因此我軍此時不算劣勢。”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行虛張聲勢之事,又是為何呢?”

“兵法之道,重在虛實,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劉公得知我軍行虛張聲勢之舉后,他定會以為我軍乃是兵力不足亦或是城防不固,所以才行此恫嚇之舉。”

“柴桑城中公子與我皆年不滿二十,劉公名滿華夏,在得知是我二人守城之后,他心中本有輕視之舉。

若今日他得知我故意行恫嚇之舉,意在欺騙于他,他對我軍的實力就會有個錯誤的估計。

雖然他早先得到柴桑城中有六千守兵,但在吾的此舉之下,劉公會以為我江東出了變故。

柴桑城中并沒有如此多的兵馬,其更會以為我江東的援兵不會及時趕到,否則以常理度之,我又何必行此虛張聲勢之舉?”

“兩軍交戰,最忌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