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的現代紀事

439章 退場

正文卷439章退場

李微端坐在寶座上,面色沉靜,氣定神閑的對下面的幾位大臣道:“今天召集眾卿來是為商討一些重要事項。我年輕不大曉事體,倘或有言語間不妥當的地方,還有不成熟的地方請眾卿多多指導。”

李微一來就將自己的姿態放得比較低,擺明了是和諸位大臣商討的態度。

為首的杜予便說:“太后您太客氣了,您有話吩咐就是。”

一旁靜坐的伏光身穿繡團龍的石青袍服,背脊挺直,一臉的莊肅。別看他年紀小,倒逐漸養成了一股不容讓人侵犯的氣勢來,在李微看來伏光越來越像一個皇帝了。

李微平靜的看了一眼身邊的小皇帝。伏光剛滿七歲,不過是個孩子,但他卻是個最特別的孩子,注定比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要更早的懂事才行。

李微環視了一眼屋里的幾位大臣才又道:“先帝走得早,留下我們孤兒寡母的實在可憐,幸好有幾位老臣和攝政王幫忙輔佐,繼續守著祖先給打下來的江山,不然要我們母子靠誰去。”

那廖奇道:“太后您言重了,臣等也是謹遵先帝的遺旨奉命輔政。”

李微又道:“不管怎么說都辛苦各位了。我們大齊自建立初到如今也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從起初的動蕩不安,到后面的乾永五十來年的盛世。這些都是先輩們一點點的積攢下來的祖業。到了熙康初的時候我們大齊也是個富庶向上,百姓安居樂業,政治清明的時代,可到了熙康十年后,國力卻漸漸的薄弱了,到了十五年后,戰亂和災荒拖累了大齊。先帝走了,我們皇帝接手的是一個已經國庫空虛,百姓貧窮的國家了。大齊的將來在哪里,在我們皇帝的肩上,在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肩上。”據李微在圖書館查閱到的史料中所知道的一點情況,大齊國祚只有二百零七年。后面的三十年里軍閥割據,權利分散,嚴格來說已經不算是一個統一的王朝了。

李微見大臣們無話說,繼續又道:“如今我們站在這個位置,正是承上啟下的點上。諸卿個個比我年紀長,大多都算是祖父輩了。不過是蒙先帝的恩賜,讓我坐在這個位置上,讓你們向我施禮。作為晚輩來說確實消受不起,怕折福。但作為這個王朝的太后,還是想做一些屬于太后能做的事,為這個王朝,為百姓做點事,才對得起先帝對我的托付……”

太后干政此事在杜予等看來已經是路人皆知,連遮掩也不必遮掩一下了。

那杜予猶豫了下終于站了起來,微微的彎了腰,畢恭畢敬的說:“太后,先帝的遺詔上已經說得很清楚,讓內閣和攝政王輔政,一直到皇上親政。憂國憂民是我們男人的事,太后您一介女流,只怕不大合適……”

終于大家把矛盾擺到了桌面上來說。

那陸采蘋正在一旁充當文書在低頭記錄,聽了大臣的話,心中有些惱意,但在太后和皇帝跟前卻沒她說話的地方,只是抬了頭,向那說話的老者看去,要不是顧著太后的顏面,她真想此刻就懟了過去。

“母后為國為民,如何不合適?!母后自己主動縮減開銷,節省下來的錢建惠醫署,讓百姓能有個看病的地方,有此等的胸襟難道還不能讓男兒汗顏?又有哪里不合適?!”

李微正準備了一堆的話想要和這些老頑固們好好的說道說道,沒曾想到伏光竟然開口幫了她。這樣一番話竟然從一個七歲小兒口中說出讓李微很是震驚。她驚詫的看了伏光一眼。

皇帝都開了口,杜予等也不敢直接和皇帝對吵,自然是認為太后教了伏光這樣一番言辭。

但是杜予卻第一個做出了自己的反映,卻見他起身來,向上首的太后與皇帝略施了一禮便就主動退下了,其余的幾位都是惟杜予馬首是瞻,紛紛退場。

片刻間,南書房就只剩下了他們孤獨的母子和一臉激憤的陸采蘋。

李微準備了好一番話,也準備好了要與那些大臣商量的事項,可偏偏一個字都沒說出口,就被這些大臣們給抗議了。

她想要挽救這個王朝,也有許多的想法,可就因為她是個女人,所以什么也做不了。

李微看著下面兩排空蕩蕩的椅子,突然笑道:“是我太心急了,心里有事就想立刻去辦,卻沒有考慮到旁人會不會接受。”

伏光輕輕的拽了一下李微的袖子,李微偏頭看了伏光一眼,她擔心這小家伙心里難受,還微笑著輕輕的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皇兒,我沒事。”

“母后,您別難過。朕一定會想辦法讓那些老家伙們聽您的。”

“你雖然貴為皇帝,可實權都在那些人的手上,他們表面上雖然敬重著你,但卻很難聽你一個小娃娃的話。沒事的皇兒。”李微再次安慰了伏光。

“朕一定會有辦法的。”伏光知道內閣的那些老家伙靠不住,他還有向來對他嚴厲的皇叔。

皇叔似乎很敬重母后的樣子,或許這事上皇叔能幫上忙。

李微有些悻悻然的回到了崇慶宮,對做什么事都沒了興趣。陸采蘋在跟前服侍著,還勸說道:“太后您息怒,那些老臣可惡,個個都是食古不化。”

“我累了,想休息一下,你也下去歇著吧。”

她不過是開了個頭,就把一切的理想給堵死了。女人就是她的原罪。

李微何曾不想做個太平時代的太后,每日只用享樂就成。但眼下面臨這樣的朝局,她享不了樂,不想交到伏光手里的只是一個空殼子。

后來趙騫又來鼓動她,鼓動她用自己的所學做點什么。李微首先想到的是強化醫療,這只是第一步,還沒邁出第二步,那些所有的設想就被扼殺了。

李微召集內閣大臣議事后的第二天,便有數十名大臣聯名上書,要求太后處置陸采蘋。大臣們一直認為是陸采蘋鼓動了太后,想要禍亂大齊,迷了太后的心智。

李微看見那些上書后,當時就氣得腦袋疼。

幸好采芝還在這里,能夠給李微提供做快的治療。

采芝好不容易將太后安撫好躺下了,出來的時候遇見了她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