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留言:
第179章此姿勢,便是我有一日雙腿能好,也難行第179章此姿勢,便是我有一日雙腿能好,也難行→:八三看書83ks,太后有喜!
溫儀景這個壽星先動了筷子,其余人也才開動。
袁清瑤起身給溫儀景敬酒,說著祝福的吉祥話,長離等人也都依次起身,溫首陽壓抑著內心的激動也提了一杯。
最后才是蕭玉京這個落座在她身邊的夫君。
他微笑著說,“溫儀景,春祺夏安,秋綏冬禧,四時皆順。”
他愿她,永遠都是溫儀景。
不是誰的妻子,也不是誰的阿娘,只是她溫儀景。
溫儀景端起了一直沒碰的酒杯,輕輕地和他碰在一起,她懂他未盡之言。
蕭玉京言行,世間少有。
隨著最后一個祝福落下,袁清瑤便招呼著吃飯,“我都好久沒吃過素商姑姑做的飯了,想念極了。”
大家這才正式開動。
八珍湯的鮮味自舌尖開始蔓延到整個口腔。
徹底喚醒了溫首陽的味蕾。
醇厚如瓊漿,膠質豐盈,回味甘甜,鮮味層層遞進……
這是林秋的拿手菜,她說這乃富貴的象征。
素商,林秋……
他心中默念這兩個名字。
秋天屬金,其色尚白,故稱“素”;而秋與五音中的“商”音相應。
原來如此。
他余光偷偷地看向那個仿佛沒看到他一樣和眾人說說笑笑的女子。
十幾年不見,歲月沉淀在她身上多了幾分沉穩,可性格卻還是那樣張揚充滿生機,一如那年初見。
溫首陽不想讓今日有任何不愉快,所以很克制地收回了視線,看向一桌子豐富的菜色,最后視線落在了蓮藕排骨湯上。
“溫首陽,這倒菜可是有講究的。”第一年,素商傲嬌的介紹她為他準備的生辰宴。
“蓮藕多孔,寓意通達,蓮子諧音乃連子,我希望我們溫家可以家族興旺,以后每年你生辰,我都做給你吃,好不好?”她一雙黑眸亮的驚人。
蓮藕排骨湯在白瓷的湯盆里呈現出淡淡的琥珀色,表面浮著少許油花,清澈透亮,粉糯的蓮藕隱約可見。
溫首陽微微傾身,白瓷湯勺落入湯盆,一時間熱氣裹挾著排骨的肉香,蓮藕的清香和姜片的辛香撲面而來。
熟悉的味道讓人口齒生津。
溫首陽余光再次看向素商,她在和身邊人說著什么,并未注意自己,而那人,是盧夏。
如今,在這里見到消失多年的人,溫首陽并無任何意外,不過心跳還是快了兩拍。
他盛好湯坐了回去,又看了溫儀景一眼,方才所有人都祝福她,大家的目光和話題也都圍繞著她,素商的蓮藕排骨湯也是為她而做……
心底不免升起若有似無的落差感。
可轉念又想到了年少時。
在溫儀景少年時光里,每年她都坐在自己如今的位子。
溫首陽心中便又不可抑制的陣陣脹痛。
原來,被人漠視,竟然是這種滋味,而溫儀景卻在年少最無力的時候日日面對這一切。
溫首陽沉默地一口一口喝著溫潤的蓮藕湯,入口的蓮子外皮柔韌,內里粉甜。
整道菜還是他記憶里的那副水墨江南。
“你對溫首陽,是怎么想的?”午飯過后,賓客散盡,溫儀景看著素商只給她端上來的一小份酥山,無聲抗議地指了指長離那一大份。
“酥山寒涼,備孕時少食。”長離淡淡提醒她。
溫儀景哦了一聲,又看向素商。
素商看著面前的冰鑒,短暫的沉默,她對溫首陽是一見鐘情,那自然便是見色起意。
所以當年走的也能痛快,但同樣的,如今看到那張被歲月優待了的臉,她還是會想睡。
“你不用顧忌我,那是你們的事情。”溫儀景笑著說,小口小口很珍惜地吃著盤子里的酥山。
看在溫首陽尋了阿娘尸首多年的份兒上,她不讓他見血,留他性命,等蠱蟲一事解決之后,大家便橋歸橋,路歸路。
素商笑了笑,“曉得的,我會注意分寸。”
黃昏時分。
蕭玉京下午回去后鍛煉推拿,重新洗漱過才來了幽蘭園。
溫儀景在廊檐下看書,今日的書依舊不正經,是一個女妖和道士七生七世讓人小臉通黃的故事。
當然了,書依舊是素商不知何處尋來的。
溫儀景過目不忘,年少時被關在家中,溫家的藏書閣乃九州之最,天下的正經書她都已經要翻爛了,很多排兵布陣的這些年也都親自踐行過。
如今,她最喜歡的就是這更新迭代的話本子。
看到蕭玉京進來,她也不避諱了。
蕭玉京笑著朝她伸出手,“我瞧瞧。”
溫儀景起身遞給他,靠在他輪椅上,笑問,“要學習經驗?”
蕭玉京就著她看到的這一頁看過去,“或許有一日也是能用得上的,膝蓋可還好些了?”
溫儀景看著他視線落下來,腿頓時一酸,自從去奉高路上馬車上那一回之后,蕭玉京對此便有些上癮似的。
“書中所言或為臆想,此姿勢,便是我有一日雙腿能好,也難行。”蕭玉京看了兩頁,將書還給她,并很認真地評價。
溫儀景,“……”
她一把奪走了書,故作兇巴巴道,“那指定是你不行!”
蕭玉京彎了腰伸手去摸她的膝蓋。
溫儀景蹭地跳開了,警惕地看著他。
又想白日胡鬧不成?
“若如此,受累的是你。”蕭玉京無奈地收回手,直起身來看她。
夕陽下,蕭玉京白皙的脖頸都被映的通紅,倒是溫儀景面色如常,她哼笑,“那也等你站起來再說,若真有那日,受累些我也認了。”
玄英對此很有把握,是以她如今也敢和他開這個玩笑。
蕭玉京笑容更深,這話,如今他是愛聽的。
以前,他聽不得站,走,跑,跳等字眼,如今,卻喜歡極了。
“夫人莫要忘了今日所言才好。”蕭玉京笑著再次伸手想去拉她的手。
溫儀景側身躲開,依舊滿臉警惕,無聲詢問:你想作何?
她今日一整個白天腿都隱隱發酸呢。
“膝蓋若不難受的話,我們去汴河放河燈。”蕭玉京滿眼笑意,看著她無聲控訴她冤枉了自己。
“河燈?”溫儀景挑眉。
暮色四合,汴河兩岸熙熙攘攘,河中已墜滿燈火。
橋岸側的畫舫中琴簫聲悠揚,橋岸上紅袍道士口中念念有詞,用力晃動著手中搖鈴。
橋下,青石板階浸在濕漉漉的月光里,婦人一手拎著裙擺一手提著竹籃,小跑到河岸邊,將新糊的蓮燈放入河中。
年幼的孩童擠在人群中縫隙里,墊著腳將手中剝剩的簾子投入河中,燈影晃動鱗次比比,須臾又重新融為一體。
溫儀景推著蕭玉京從人群外圍走到橋頭邊上,終于找到了一個位子,二人在岸邊看著千百盞燈順流而下。
有的在不遠處被河中水草絆住,顫巍巍的掙扎著猶如徘徊的孤魂要尋回鄉的路。
有的則越漂越遠,最后只是微末的燭光。
“殘燈染得半江水赤,恍若忘川倒懸人間。”溫儀景恍惚間竟以為自己也要走上奈何橋了。
蕭玉京腿上放著一個竹籃,里面有三盞蓮燈,他遞給溫儀景,指著岸邊的人說,“像他們一樣將河燈放進河中就可以。”
而后,他抽出了竹籃中寫著字的黃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