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巧燕的父親鄭云跟他的發妻在十五歲時便成了親,很快有了兒子,鄭云繼續讀書,一路考取功名,進士及第的時候,家里的發妻已經病逝。
因著他的好模樣和才學,而且他家中的姐夫能干,憑著軍功和多年的苦心經營,已經位在杭州總兵,也是因著他姐姐托人幫忙,才讓鄭云得了當時位在禮部郎中的孟見深的賞識,將自家的次女孟左依許配給了當時前途遠大的鄭云。
也是因著孟見深的舉薦,在京城候職,留京任職。
可是,鄭云卻依舊念著自己家鄉的兒子鄭沛林,成日里長吁短嘆,他與孟左依成親一年之后,終于被孟家發現了他家中有了嫡長子的事。
原本只當他只是有發妻,且已身故,如今得知了竟然還有個兒子,孟左依不依不饒,問他打算如何處置家中的兒子。
依孟左依的意思,是將鄭沛林過繼出去,給鄭云的堂弟家做嗣子。
可是鄭云卻不愿意,他念著自己發妻的好,說不可薄待了她的兒子,打算接鄭沛林來京城讀書。
都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可偏偏鄭云當年意氣風發,只覺著自己前途遠大,在京中定能有一番作為,并不是個識時務的。他又念及與發妻年幼時同甘共苦的情分,十分的愛重憐惜這個長子,他這些年讀書考科舉,本就是為了一家人能過上好日子。如今妻子先他去了,若是連她留下的兒子自己都不能照顧好,豈不是枉為人父枉為人夫?
可偏偏孟左依也是個烈性子,她覺著鄭云在成婚之前家里人都一起對他們孟家隱瞞了鄭云已經有長子的事,是欺瞞在先,之后又要接長子進京,是對她的侮辱在后。
而且,孟左依從小在京中長大,常常隨自家的兄長姊妹在京中的小姐圈中混跡,眼界見識遠不是地方來的鄭云能相比的。
鄭云對自己能在京中做官洋洋得意,自視頗高,而孟左依卻總是瞧不起他,覺著他做得這個七品芝麻官,比她素日里的那些京中小姐們都差遠了,根本沒法比,成日里貶低數落他,怨他不知上進。
孟左依對于父母給自己說的這門親事也是一萬個不愿意,總覺著母親偏心,不給她尋高門大戶里的公子,偏偏說了這么個窮鄉僻壤里來的窮小子。
鄭云則日日念著自己發妻的溫柔賢良,對他何等得服侍恭順,若是自己的發妻在,看到他當時的成就,定然已經知足,只會說仰慕支持的言語。鄭云看著孟左依越發得厭惡。
兩人不睦已久,便借著鄭沛林的事鬧了起來,兩人都是寸步不讓,后來鬧到要和離的下場。
這也不僅是這夫妻兩個人鬧,也連帶著兩面的家里都是彼此針鋒相對了起來。
鄭云的父母去得早,從小是長姐將他養大,婚事上也都是長姐幫著操持的,而他的姐姐姐夫也是貧賤夫妻,二人一起同舟共濟,姐夫一路當上杭州總兵,也都是真刀真槍拼殺出來的功績。
夫妻二人也都是極護著鄭云這個弟弟,當時鄭云的姐夫官運亨通,哪里肯對禮部的一個小官低聲下氣,對于他們想要讓鄭沛林出嗣的主張也很是憤慨。
而孟家當時的嫡長女早早入了宮,原本是默默無聞了許多年,偏偏那幾年也是時來運轉,已經封了貴人,正得盛寵的時候,封嬪在即,孟家仗著女兒得勢,又哪里會對一個地方官屈服。
兩家沒有個肯說軟和話的,竟然就當真這么和離了。
而偏偏就是在兩人和離之后,孟左依才發現腹中已經有了胎兒。
孟家原本要買藥,墮了這個孩子,可偏偏孟左依當時又不知怎的,拿起了藥碗,卻感覺到了肚子里的小嬰孩動得厲害,似是不想離開似的,孟左依一時鬼使神差得不舍得,竟然瞞著家里留下了這個孩子。
等到月份大了被發現,卻已經來不及了。
如此這般留了孩子,孟左依這輩子也算毀了。
孟家人氣急了,便也動了些手段,在京中奪了鄭云的官,下放回了杭州待職。
鄭云回了杭州之后,沮喪了一陣,好在自家的姐姐姐夫心疼他,也為他四處奔走,數年之后,才終于讓京中的那些事情過去,給他重又謀了個蕭山知縣的官職。后來也是他為官勤懇清廉,當真為百姓做了不少的實事,政績卓著,再加上自家的姐姐姐夫幫襯著,十余年的功夫才做到了杭州知府的位置上。
而孟家的女兒卻也是頗得圣寵,當初又懷了身孕,誕下了皇子,母憑子貴而封了嬪位。
家里的父兄也都沾了嫡女的光,跟著有了升遷,孟左依的父親從禮部郎中,升了吏部侍郎,也是因著孟家在京中日漸得勢,便也重新給孟左依另尋人家,只是她如今已經是和離過一次的人,再難為人正妻。
可偏偏,她又是個心比天高的,非帝王將相不肯入嫁,不想再嫁給像鄭云這樣的人,她寧愿給王侯做妾,也不給白衣做妻。
她母親也是寵她,被她鬧得沒了法子,倒是當真依了她,因著她姐姐的緣故,將她抬進了當時的永郡王府做妾。
后來也是這十多年,給永郡王生兒育女,才被抬了側妃。
只是當初,孟左依為了能進郡王府,也是不能再把鄭巧燕留在身邊,便將巧燕留在了京中母家,原本是對外隱瞞了有個女兒的事,可是畢竟已經養到了三歲,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便謊稱病逝了。
當初鄭云的苦,孟左依如今也是嘗到了,她對鄭巧燕也是百般的不舍,卻沒有法子,只叮囑母親好好教養巧燕,給她尋配個好人家。
可孟家還是怕郡王府察覺了鄭巧燕的存在,會影響孟左依,便在孟左依成親之后,便將鄭巧燕偷偷送回了杭州丟給了她父親。
從那之后,巧燕便再也沒有見過母親,也沒有見過她母家的人。只仿佛被丟棄了的孩子,在姑姑家被養大,鄭云是覺著巧燕有姑姑教養會好些,可偏偏那當中的凄苦巧燕沒有人能說,父親也不能理解,直等到鄭云重又有了官職,有了自己的府邸,才將鄭巧燕接回了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