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令

第48章 開太平

青銅鼎劇烈震動,在這一瞬間,李觀一的耳畔似乎聽到了龍吟虎嘯,他抬起頭,看到天空中似乎有云氣匯聚了,撕扯盤旋在一起,恍惚間可見其中化作了激流碰撞,如此浩瀚,磅礴。

似乎要把李觀一自己給吞入其中。

明明是白天,李觀一卻似乎已經看到白虎七宿的光。

文武二氣的匯聚,似乎要把白虎七宿吞沒其中,李觀一體內的內氣無意識地加速流轉。

薛道勇的聲音把李觀一從這樣壯闊的畫面中喚醒了。

“觀一,霜濤,愣著做什么?來見過王夫子。”

李觀一上前見禮,那位夫子微笑頷首,道:“神采飛揚,好少年。”

薛道勇大笑,與夫子把臂同游。

而長孫無儔自然而然的和李觀一同行,為他介紹這來客。

這一次的關翼城文會,果然不愧為整個陳國三十年來最盛大的一次,諸多名士,世家,各派的大儒們都來到這里,簇擁在那位王通的身邊,而王通的周圍有三個弟子,年歲大的已二十出頭。

其中一位是出身于清河房氏,名房子喬,氣質溫和如玉,最為沉靜。

長孫無儔笑著道:

“清河房氏,是天下的望族之一,房子喬為嫡子,未來是主家。”

“為人冷靜多謀,已稍有些名氣了。”

“十七八歲的那位,是應國京兆的杜氏子弟,名杜克明。”

長孫無儔伸出手指了指那邊一位閉目少年。

一身黑衣,眉宇凌厲,整個人的氣質如同一把快刀一樣,長孫無儔輕聲道:“多決斷,毫無遲疑,也是頗杰出之人,文中子的弟子之中,房子喬多謀,而杜克明擅斷,我曾經聽聞謀士榜。”

“有人評價,現在這兩個少年人分開還是稚嫩的很,一個多謀少斷,一個決斷雖有,謀略卻不足,可若是放在一起,或許已經可以上榜了,或許是未來有望謀士排名前十的組合。”

“他們可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也只有他們能彼此赤城聯手。”

一名少年在前面帶路,沉靜道:“幾位客人,請落座。”

李觀一和薛霜濤,因為薛家老爺子的原因,得以落座于頗為前面的地方,長孫無儔很自來熟地坐在了李觀一的旁邊,拈了兩塊精致的點心塞到嘴里面,沒有半點拘泥,讓人下意識親近。

陳國的文華鼎盛,更在中原應國之上,更不必說其余各地,而這些文人和名士們,都帶了自己的子嗣后輩,李觀一掃過,大略猜測到了什么。

果然,飲茶聽曲罷了,那位房子喬已開口道:

“今日老師受故人之邀,來此關翼城,會見諸位,已是文華盛會,更有一事,老師擅三教九流,分有四派,謀,斷,諫三門,皆已有弟子,而今還剩下一勢,還未曾有弟子得了衣缽。”

“今日老師,就是來此,尋這一位,關門弟子。”

眾多名士的目光都有變化。

王通的名聲極高,弟子不少,應國,陳國世家子弟,多從其游學。

這對于他們來說,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巨大的資源和機遇,于是這些年長者都起身,年輕人們留在這桌案前,薛道勇拍了拍李觀一的肩膀,道:“觀一,老夫相信你。”

“勿要擔憂,傾力而為便是!”

李觀一看到放下來的卷宗,似乎是要寫文章,目光掃了下,眼角抽了抽——

一·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二·水,火,金,木,土,谷惟修

三·賦得‘士先器識’,得文字

四·月夜著宮錦袍,泛舟采石,賦以‘顧瞻笑傲,旁若無人’為韻。

李觀一:“…………”

這什么?

這什么東西?

完犢子,要寄。

這上面每一個字都認識,但是連在一起,李觀一卻是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在這時候,包括薛霜濤在內所有的世家子弟皆開始答題,不外乎于拆解圣人言論,賦以現在的局勢。

以及用文這個字為韻腳,寫一篇賦。

李觀一不得不承認一點,世家子弟超過十年以上的系統性教導,并非是白來的,都是奮筆疾書,少年人嘆了口氣,提起筆,在這卷宗上落筆,龍飛鳳舞,一手好字。

李觀一!

寫下自己的姓名。

就像是以前答題寫了個解字。

心里面有個安慰,多少不算是白卷。

然后把筆擱置在那里了。

坐在那里,脊背筆直,其余眾人都奮筆疾書,只有他獨自坐在那里,倒是引起了房子喬,杜克明,還有那領路的少年目光,不是其他的緣由,委實是太過于扎眼了。

杜克明揚了揚眉,指了指卷宗。

答題啊,瞅我做什么?

一身白衣的房子喬走到了少年人身邊,垂首溫和道:“這位李小兄弟,是有什么難事嗎?為何不動筆?”

少年人直接地回答道:“答不上來。”

溫和的君子愕然,旋即無奈笑起來。

想了想,再度過來的時候,反而給少年人端來了糕點,道:“那么,就好好坐著,看看他們答題吧。”房子喬的聲音溫暖,看著李觀一寫下的三個字,贊許道:“字寫得很好。”

噙著笑意道:“茶水不夠的話,便微微叩桌便是。”

“也算是難得的經歷。”

李觀一果然開始慢慢喝茶,思考青銅鼎的異變。

他想到了陰陽家那位司命說的話。

天下的風云匯聚嗎?

這樣反倒是引來了其他人的側目,尤其是先前希望和那少女搭話,卻又給他打攪了的那些世家子弟,臉上都有了一絲松了口氣的感覺——還以為是什么文武雙全的人,原來只是個粗鄙的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