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云

073 圣學博學

天啟風云_073圣學博學影書

:yingsx073圣學博學073圣學博學←→:正當群臣以為今天的朝會終于要完了時,天啟這時候又問道:“徐光啟、劉宗周、孫元化、茅元儀四人來了沒有?”

四人一聽天啟叫到自己齊聲說:“臣在。”

開使叫了一兩人都說了很久,現在見天啟一次就叫了四個,大家就知道今天的朝會肯定還很漫長,幾個沒吃早飯的悄悄伸手把腰帶勒了又勒,準備打一場持久戰。

這時天啟說道:“前一陣有人舉薦了徐光啟和劉宗周兩人,朕認真看了看你們的書,說實在話朕沒看懂多少。”

兩人開始聽天啟說認真看了自己的書,心里都很是高興,但一聽天啟說沒看懂多少又感到很郁悶。人們都說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但現在帝王看不懂你的東西恐怕也賣不起什么價。這時聽天啟繼續說道:“雖然沒看懂多少,但朕卻看出了幾樣有用的東西,這也是朕招你們來北京的原因。”

兩人聽天啟這樣說都躬身道:“請皇上明示。”

天啟說:“從你們的書里朕看到了三樣東西,對國家的忠誠、對百姓的仁愛、還有就是都不大想當官。”

兩人一聽天啟這樣說都沒有出聲,只是突然間覺得有薄霧樣的淚水在眼中迷漫,心里都有一句話沒說出來,就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皇上也!”

劉宗周說:“皇上但有所命,臣無有不遵!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聽了劉宗周的話天啟很是滿意,心里暗道這知識分子就是好打交道,只要說兩句貼心窩子的話他就會死心塌地給你賣命,不象那些粗魯的武夫眼里只有錢,稍微給少了還要嘩變。

天啟說道:“前一陣朕在翰林院建了座圣學院,朕還準備在國子監再建一座博學院。”

徐光啟迷惑地問:“請問皇上,這圣學院和博學院都是做什么的?”

天啟說:“徐大人和劉大人恐怕不知道,聽朕慢慢解釋。前一陣朕在翰林院劃分出來一半建了座圣學院,準備讓劉宗周來圣學院主持。劉宗周要做的事有三樣,一是為七十歲以上的老臣服務,讓他們在里面著書立說;二是讓有學問的人都在圣學院坐而論道,讓所有學派、學者都來圣學院進行思想交流;三是弘揚正道,避免異端邪說毒害百姓。”

劉宗周說:“臣多謝皇上看重,前兩樣臣能勝任,但第三樣恐怕有難度,異端邪說的標準是什么不好判定。”

天啟微微一笑說:“這好辦,一般來說思想的碰撞有三種結果,一是得到大多數人贊同,二是互有爭執不相上下,三是大多數人反對,根據這個來就好判定。”

劉宗周皺眉道:“多數人贊同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少數人堅持的不一定就是錯的,臣認為按人多人少來判定是否是異端邪說怕有不妥。”

聽了劉宗周的話天啟暗暗不爽,這認死理也是知識分子的通病,不把他說服說通,要他做事他就會不情不愿,不象對待武將,一句一切行動聽指揮就損了好多事。

盡管心里不爽天啟還是贊許地點了點頭道:“你說得有道理,朕的意思是只有得到大多數人贊同的東西才能允許向天下百姓宣揚,少數人堅持的東西不一定是錯的,但他們在沒有被大多數人接受前就是不值得推廣的,將錯誤的或者是不值得推廣的言論四處傳播就是異端邪說。”

見劉宗周還在想天啟說:“朕的宗旨是學以致用,少數人堅持的東西就算是正確的,但你不能說服多數人說明你的東西暫時還不能被多數人接受,也就不值得運用。朕的觀點對不對慢慢探討,劉大人以為如何?”

劉宗周問道:“臣還有個疑問,皇上說的大多數人不贊同只是某一個地方的大多數人,比如說在圣學院。如果讓普天下的百姓來判定恐怕就是另一個結果,不知道皇上以為臣說得對不對?”

本以為一個慢慢探討就能就此打住,誰知道劉宗周還產生了興趣糾纏著問上了,天啟想了想說:“百姓其實沒有多少判斷對或錯的能力,他們只會選擇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而且還得是與他們息息相關的事才可以。圣學院中探討的問題都不是普通百姓能夠判斷正確與否的問題,把不一定正確的東西拿去給百姓選擇,是非常危險的事。你想一想,如果百姓選擇了一個不一定正確的觀點,多年后發現這個觀點是錯的,那么得花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挽回影響?正因為這個原因朕才要你把關避免異端邪說毒害百姓。”

劉宗周點了點頭說:“那圣學院中有哪些部門呢?”

看來是忽悠住了,天啟一時心情大好說道:“朕初步分其為三個部,就是主要記錄整理如何治理百姓的政學部,還有主要記錄整理如何用兵的軍學部,還有專門探討歸納普遍原理的哲學部。”

估計一時半會兒沒理解過來,這次劉宗周沒有再問只是說道:“臣遵旨,下去后慢慢理會。”

天啟點了點頭轉頭對徐光啟說:“徐大人是博學大家,朕的意思是讓徐大人主持博學院,其宗旨還是學以致用。博學院還是分為三個部門,主要研究農作物的產量和品種的農學部,主要研究兵工器械的軍工部,還有主要研究普遍原理的數理部,徐大人有疑問可以提出來。”

徐光啟說:“臣沒有異議,只是這博學院的門類太多,需要的人也很多,臣怕人少了忙不過來。”

原來以為對徐光啟也要費些口舌,誰知道徐光啟直接說沒有異議,看來學理科的沒有學文科的那么些彎彎繞。

天啟說:“你旁邊的孫元化和茅元儀你應該認識,他們就是朕專門找來主管軍工部的,你覺得如何?至于說農學部和數理部的人就需要你徐大人去發掘和培養。只要能夠讓糧食增加產量,無論是何身份都可以招來。同樣,只要對數學和機械等方面有特長,無論是何身份都可以招來。如果還不夠,就在國子監里找有興趣的人來培養。”

徐光啟忍了忍問:“如果是海外來的外國人,皇上允許他們進博學院嗎?”

天啟說:“朕不是已經說過了嗎?只要有能力無論什么身份都可以招來,別說是外國人,就是一匹馬一只羊,只要它講道理并有一技之長,朕都允許其入博學院。”

見徐光啟沒話天啟對孫元化和茅元儀說:“你們進博學院軍工部專門想法造火統和炮,人手不夠就提出來。”

待孫元化和茅元儀應承了后天啟對劉宗周說:“圣學院里已經有很多老臣,朕再推薦個有經驗的人進軍學部,這個人就是前遼東經略楊鎬。”

聽天啟提到楊鎬,政務院協理大臣劉一燝說:“皇上,這楊鎬損兵折將丟城失地按罪當斬,皇上現在用他是不是要赦免他的罪?”

天啟說:“他以前如果被處死也就算了,既然到現在都沒死也算是造化如此,朕確實準備網開一面。再說朕的宗旨是盡量物盡其用,把他一刀砍了還不如讓他把他的經驗教訓都全部寫出來,就算是反面教材也是很豐富的,大家說對不對?”

見群臣無話就宣布散朝。

其實群臣不是沒有話而是不敢再說話,怕勾起新話題又得繼續等。大家都以為天啟說一兩件事就散朝,有的人早飯都沒有吃準備散朝后吃早飯,誰知道天啟一口氣說到快午時,早飯是沒法吃了回家直接吃午飯吧。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