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云_313七大軍區(中)影書
:yingsx313七大軍區(中)313七大軍區(中)←→:
正文內容天啟風云313,正文313七大軍區(中)開始嘍↓↓↓
把軍隊分為專攻和專防兩部分,是為了避免進攻時后方空虛而且不容許稍有挫敗,這一點天啟是理解的天啟風云。在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中,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都是優勢兵力一方把所有軍隊屯在一處,進攻時擺不開又不能專心防守,最后被人鉆了空子抓住要害狠狠一擊而失敗♀種攻不攻防不防的布置還有個致命弱點,就是當前方失敗時會影響后方兵力的集合,一處潰敗會引起全面浪自己人害自己人。
而恰恰在三國中也有個典型戰例,就是當曹操貪圖張繡嬸娘的美色氣得張繡歸順復又反叛,典韋戰死曹軍兵敗潰不成軍,于禁不迎接曹操反而拒絕曹兵進寨,先堅固營壘后破張繡追兵,曹操知道詳情后對于禁大家夸贊和賞賜。從這個戰例可以發現專攻專防分開的好處,攻防分開后進攻方無后顧之憂能進則進能退則退,不像原來怕一退即敗所以再苦也得硬著頭皮上,防守方則可以專心防守而不的追敵時老窩被人端了。
天啟想了想說:“其實朕對攻守分工早有認識,想當年軍參處對薩爾滸之戰的分析時朕也聽了很多意見,總的來說就是當時在單兵實力不如女真人時,多路分兵才給了敵人將明軍各個擊破的機會。假如當時所有軍隊抱團前進攻守分明,每到一處要地就先讓負責防守之人立營寨堅守,主攻軍隊四處偵察警戒。假如敵人進攻就會遇到防守軍隊和進攻軍隊的雙重打擊,假如敵人按兵不動我們就可以一直前進直到摧毀努爾哈赤的老巢赫圖阿拉。”
高第這時候說:“皇上建議在寧遠修建月字關城的構想確實奇妙,臣想皇上的構思應該源于攻守分工的想法,一般的一字城墻看起來非常堅固,但這種一字城墻的最大弱點就是一點被破即全線告破。月字關城其實就是將多條一字城墻豎著擺放,每兩條之間還可以聯成一節一節的像月亮的月字,這種布置的最大好處就是敵人可以輕易前進,但進來后就會受到兩側的打擊,他又不可能一節一節拆城墻,真是奇思妙想啊!”
天啟點頭說:“朕那樣想也只是一時的想法,聽說后來在寧遠修建時他們還作了改進,把月字關城改成了月形關城,不知道改得怎么樣效果如何?”
高第說:“當時主要是熊廷弼熊大人管的修建,他為什么要改進臣不知道,臣只知道最后女真人在寧遠城下死了好幾千人天啟風云。”
見天啟看過來,熊廷弼說:“臣與多位將領商議,發現皇上構思的月字關城其要點在于將薄弱的墻身藏了起來,這城墻就像狼一樣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說,將一字城墻豎著擺放敵人就不容易攻擊到墻體,因為他們無論挖哪一處的墻體都會受到上面墻頭和背后墻頭上守軍的雙重打擊,而且騎兵還可以從側面殺出。不過這樣做還是有弱點,就是敵人可以換個方向從開頭第一條城墻進攻,從旁邊進攻相當于進攻一字城墻,只不過數量多一點罷了。”
天啟點頭說:“這也是個問題,從中間進攻會受到夾擊,從邊上進攻確實沒有后顧之憂,這就是你們將月字關城改成月形關城的緣由嗎?你們又如何想到將豎著并排擺放的城墻圍成圈擺放的呢?”
熊廷弼說:“臣當時也沒有想到,恰好有個老兵提出個想法,說他見過一群聰明的馬在被狼群圍攻時,恰好因為剛剛長途跋涉體力不支要休息,這些馬就屁股向外圍成一圈。馬的最厲害之處是蹄子踢人,狼一撲過來馬一揚蹄就會踢在狼身上,老兵說他看到當場就有幾頭狼被馬踢死,最后馬休息夠了就向后退擴大圈子主動踢狼,狼群猝不及防之際出現漏洞,馬群趁機跑了出去。”
天啟點頭說:“看來民間多高人啊!熊大人身為高級官員能夠虛心聽取小兵的意見,這是成熟做大事的心態值得贊揚,消你今后能夠繼續這樣做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心思脫離普通百姓。”
熊廷弼因為意氣用事犯過一次錯誤,聽天啟這樣說他趕緊說道:“臣決不敢忘記皇上的教誨!”
天啟這時候問孫承宗:“先生說要領兵之人不起異心必須要做到四點,第一點是直接監督第二點就是互相監督,開始大家都說了攻守分開屬于互相配合,這互相監督又從何說起?”
孫承宗說:“互相配合是在戰時,而在平時就需要互相監督乃至于互相防范天啟風云。我們成立的這七大軍區都必須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主守守在城里,一切軍械、糧食、衣被等軍需品都必須由守城方控制住,任何人沒有軍務院的同意不得擅自取用∝軍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斷加固城防,有條件還要在城外多設堡壘多備守城槍炮等器械,就這么說吧,守軍心目中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而是戰爭時應該互相配合的自己方的進攻軍隊。”
天啟問:“這是為何?平時互相為假想敵戰爭時如何配合默契?”
孫承宗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而且這兩部分不但要互為假想敵,平時還不得私下有任何聯系,就算進攻一方需要從城中調運補給,也必須經專人從第三地轉手交付。負責進攻的軍隊平時就住營帳里,算是純粹的野戰軍隊,他們與負責防守的軍隊要有一定的距離。進攻軍隊發現防守軍隊出了城就要報告,防守軍隊發現進攻軍隊接近城池也要報告,這就是互相監督防止有人起異心,他們互相防范我們才安心,他們一團和氣了朝廷可就的了。”
天啟想了想說:“兵力強的沒多余的武器糧食,有武器糧食的兵力不強,這也算是防止內部有人作亂的好辦法,大明這么大外敵要想將大明滅了不容易,但只要出一兩個內鬼那可就真要命。互相監督就這么辦,那第三個分其權力又是怎么個說法?”
孫承宗說:“漢唐末期的軍閥都是管軍又管民,而且是一個人說了算不服從中央,或者表面上服從但實際上不把中央當回事。我們的想法是每個軍區都得有個軍務院的人主管也就是當這個軍區的督軍,督軍不離開北京只在軍務院里指揮。重要事務上必須要所有人同意督軍才能發布命令,緊急情況下督軍可以對自己管轄軍區發布命令但得盡快讓所有人知情,這樣一來就保證軍區的督軍不會成為割據一方的軍閥。”
見天啟點頭孫承宗繼續道:“督軍在北京指揮多有不便必須有個總兵負責,開始說了要攻守分工,專門負責防守的軍隊歸地方上的總督監督領兵總兵指揮。為了跟地方上負責防守的總兵區分開,負責進攻的野戰軍總兵我們稱其為大總兵,大總兵主要想的是如何進攻打勝仗,平時只聽軍務院督軍的直接命令,地方事務不干涉不聯系天啟風云。除了督軍和大總兵還有直接監督的御史監軍,人選就讓軍政處那些人去,一旦發生戰爭還可以讓軍參處那些人去當御史參謀。”
天啟想了想說:“督軍代表軍務院發布命令,御史監軍在軍區里近距離監督大總兵防止他不聽命令,當然關鍵時刻為了不貽誤戰機可以允許其先行動后匯報或者邊行動邊匯報,這樣一來既可以靈活用兵又可以牢牢控制♀已經是第三點了,第四點輪流互換又是怎么一說?難道是幾個軍區的人隔一段時間互相換一下地方?”
孫承宗說:“正是這樣,地方上的縣令都是三年一換且不許在家鄉做官,其原因就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嚴密的制度都會有漏洞。與其挖空心思去把本身很嚴的制度做得再嚴一些,還不如讓官員換地方方便,換一個地方人地生疏就算他想做點壞事也得適應一段時間,過三年就換走地方上的勢力也不愿意在他身上作長期的大投資,就算到后來他們終于勾結到一起沆瀣一氣做壞事,其后果也有限不會出現巨貪大貪,巨貪大貪都是因為官員在一地呆得太久了。”
天啟問:“地方上是這樣難道軍隊里也是這樣?”
孫承宗說:“都一樣,一個主官在軍隊里呆久了手下將士就不知道朝廷只知道領兵將領,甚至別人還會把朝廷的軍隊看成領兵將領的私兵。南宋時岳飛的軍隊人稱岳家軍,本朝戚繼光的軍隊人稱戚家軍,朝廷的軍隊都成了他們的私兵,就這一點岳飛被殺戚繼光被冷遇也不奇怪,任何皇帝都不喜歡自己的院子里長雜草,臣想皇上肯定也不會喜歡大明再出現一支名叫劉家軍或者趙家軍之類的軍隊吧?”
天啟說:“這個朕確實不愿意,那就還是換一換比較好。”
孫承宗說:“不但是督軍和大總兵,連御史監軍也必須隨時換地方和換監督的對象,防人之心不可無是一個,有些人脾氣性格合不來也是一個考慮,監軍和大總兵之間配合不好就換人,不能夠因為個人原因壞了朝廷的大事。”
天啟風云313,正文313七大軍區(中)更新完畢!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