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配合協作_天啟風云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315配合協作
315配合協作←→:
各軍區的督軍和大總兵定下來后其他的就簡單了,大家商議了一下把軍政處的文震孟、袁化中、魏大中、洪承疇、黃道周、侯恂六人全部派了出去,加上最早定在北京軍區的倪元璐剛好一個軍區一個監軍曹文詔、左良玉、祖大壽、劉興祚等人也各派出去作副將,軍參處張祥安、陳奇瑜都不動在京里當參謀,只有孫傳庭在王永光的一再要求下被派去西北隨軍參謀,畢竟西北地方情況要特殊些。
年初時張靜安和趙率教就帶著人去了貴州,培訓士兵外帶傳授修路、建房、修建新型農莊等技術,同時還把博學院中很多新培育出的農作物帶去栽種,據說貴州、云南、四川等南方各省種植土豆、番薯、玉米等新品種的效果非常好。在軍事和建設方面西南軍區應該已經學到怎么做沒有問題了,張靜安到東南軍區趙率教到南京軍區應該也能夠打開局面,唯獨西北軍區還沒人去傳授這些全靠馬世龍在那里自己摸索。
本來遼東軍區的袁可立跟劉興祚在中前所也在培訓士兵,但遼東離陜西太遠只得就近培訓直隸和山東的士兵,陜西那邊一直是個空白。馬世龍離開山海關后手中只有當年紅山衛那幫犯了錯誤的人,這些人經過在皮島短暫培訓后去了嘉峪關,算是馬世龍的開創班底。這些人一直在紅山衛種田戰斗力不怎么樣,皮島培訓其間也多為灌輸些忠誠方面的教育,何況南方人到了北方還有個水土不服的問題,所以馬世龍經常跟軍務院叫苦。
王永光跟孫承宗走得近,知道孫承宗欣賞馬世龍于是也關注得多,開始本想討好一下孫承宗就多提了兩句西北方面的事,結果讓天啟認為他對西北邊事感興趣,西北軍區督軍的膽子就落在他肩上,這讓他有苦難言。后來見人員分配定了需要自己先去嘉峪關實地考察,王永光知道自己不能再客氣了,于是把西北軍區士兵沒有經過培訓一事提了出來,天啟一想也是個事,加上孫承宗從旁說話,就把考慮問題周到的洪承疇派去當監軍,順便多派了個孫傳庭當參謀。
由于西北人馬太弱,按開始推算的假如蒙古人吃了敗仗要向西走,無論是為了抄近路還是搶補給都很可能進長城撈一把,為了到時候能制止住蒙古人,天啟跟孫承宗商議后決定把曹文詔的三萬輕騎兵派到西北軍區去,同時將曹文詔和祖大弼都升為副將協助馬世龍。祖大弼的錘兵經過不斷增加現在也有三千人,他們中除了拿錘的還有的拿開山斧、大關刀、方天戟等重兵器,身批重甲準備在關鍵時刻與敵硬拼力氣。曹文詔的人是清一色的快馬砍刀以快取勝,兩人輕重搭配應付敵人也能相得益彰。
等一切安排停當孫承宗問道:“皇上,你開始說到軍情處,前幾日聽孫云鶴說皇上準備對他們進行分工,說是為了更好的跟內衛配合,不知道具體情況是什么?”
天啟說:“是這樣的,楊公春說內衛分為內務部和外務部兩大部門,有時候有行動要與軍情處聯系時發現錦衣衛負責情報的人內外不分,如此一來很容易耽誤事。因為除了被派到各地對官員進行經濟審察的人外內衛一般不出京,楊公春說需要軍情處專門有人去外面替內衛辦事,就像當年東廠要出外辦事也需要錦衣衛調人過去協助一樣。”
見孫承宗沒有說話,天啟笑了一下說:“先生不要擔心,朕絕對不會讓內衛變成另外一個東廠的,內衛創建之初朕就說過他們只管對官員進行有必要的監視和審察,絕對不會象原來的東廠那樣隨便抓人。不但是內衛,連錦衣衛中的詔獄朕都準備撤銷了,有罪的普通人送刑部而官員就送大理寺關押審理,審理過程讓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會擔心被牽連,朕正在考慮詔獄撤了后就讓劉僑去軍情處主管外務,先生既然問起就說說這樣行不行?”
孫承宗說:“原來是這樣,劉僑川西一趟立了功也可見可以擔當重任,現在又跟楊漣楊大人和錢謙益去江南一帶巡視各地錦衣衛,等他回來可以任命他做這件事。”
天啟這時候說:“說起劉僑朕想起一件事,楊漣中途給朝廷送了封奏報,說現在各地的工場和礦山越建越多,而民間大戶不得再增加田產,這種情況下農忙時就會出現田間勞動力不足的現象。楊漣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將女子組織起來集中做工,這樣一來就可以把有體力的男子空出來搶種搶收,但監政院他們商議調查后發現短時間不可行。楊漣的第二個建議是平時不管,只在農忙時讓當地衛所軍出來幫忙搶種搶收,不知道先生怎么看這事?”
孫承宗說:“臣聽說過這事,也清楚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以前大戶們自己有田有礦有工場,人手不足時自己就可以調配。現在朝廷強行要求所有人家中的無論私田公田都得交稅納糧,而且還定了封頂田租只是在開礦和開工場方面要寬松些。種田和經商都有封頂利潤只有工業上利潤高一些,于是很多賣了田去搞工業,所以就出現農忙時田間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因為沒有人愿意自己的工人去幫別人種田。”
天啟說:“本來朕也想到今后退役士兵越來越多后就把這些人組織起來,讓他們進入大鐵公司組建大農場,不過現在還沒有那么些人退役就出現這些情況,確實有些沒有想到。”
孫承宗說:“如果是短期行為應該沒問題,民以食為天糧食問題是個大問題不容有失,衛所軍完全可以在農忙時去幫忙收種。不過讓軍隊長期種地就有問題,大明開國之初那么多強兵猛將,種了兩百多年的田以后戰斗力已經剩不下什么了,這是因為把軍隊向農夫方向在培養。而且幫忙種田不能白幫忙,必須要有一定的報酬,一是有了報酬士兵們做起來有勁,另外一個也避免地方上養成依靠懶惰思想。”
天啟想了想問:“還有個想法就是條件成熟后能不能增加招兵范圍?自從逐步取消以前的固定軍戶制度后,很多有意愿的民戶也報名參軍,但也有很多人不愿意當兵說怕死怕受傷。朕有時候在想要不要把所有適齡男丁都征招進軍隊,邊軍要不了那么多人也可以把他們就地組織起來,以軍事組織的名義種地做工學技術。”
孫承宗說:“取消固定軍戶后如果出現兵員不足的情況,可以在民戶中可以實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強行征招,但要像皇上說的那樣人人當兵恐怕有一定難度還辦不到。士兵組織在一起除了人還需要很多裝備,全國所有適齡男丁都當兵恐怕準備不了那么多裝備武器。臣聽說馬世龍到了嘉峪關后就把所有被赦免的罪人組織在一起訓練,有的做工有的種地還有的巡守邊界,皇上可以讓人去打探一下他那里有什么心得體會。”
天啟想了想說:“既然馬世龍在那樣做肯定要遇到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王永光王大人去視察時叫馬世龍將他的考慮和發現都寫下來,回來后給朕看看有什么值得借鑒的地方沒有。不過他現在是西北軍區負責野戰的大總兵,這些跟種田做工的人和事就讓他交給當地總督,暫時沒有總督就交給巡撫讓主守的地方軍管理,野戰軍就要拋開壇壇罐罐只管進攻殺敵。”
開完會后軍務院中諸人就想著怎么管理好自己的管轄地,新的地方新的任務還有新的人員搭配,確實會給很多人新的想法和困擾必須要事先做準備,看樣子過完年就都得去自己的管轄地看一看好讓心里有底。就在軍務院各人都忙著規劃來年的前途時,臘月初楊漣一行人回來了,聽說他們回來了天啟立即召見了楊漣等人。
經過楊漣和劉僑還有錢謙益對一路所見的陳述后,天啟明白了江南一帶的大致狀況。江南諸省現在都在大搞建設,大鐵公司在興建各省之間的省道就不說了,有些富裕的地方自己都在籌錢跟大鐵公司談判入股修路,這些人的想法是先修好先收益,而且將來收費時還可以跟大鐵公司按股分成,算起來確實很劃算。信王他們經過商議后同意民間自籌資金修路的事,也同意將來收費時按股分成,只是怎么算還在談判中不過也都是些可以不計較的細節問題。
對礦山和工場的監管基本上也都落實到各州各縣身上,畢竟代表大鐵公司的人手也只有每省的幾百錦衣衛和內衛還有后派去的一些太監,傳達個命令還行要大小事務都監督到位那肯定不行。只是劉宗周和高攀龍的三級分工和徐光啟提出的四級分工提議出來后,上下的意見都還沒有統一,但百姓們不管那么些該做什么做什么,所以雖然看起來一副百業振興的樣子但也透露出一些雜亂無緒。
這些都是些小問題可以等一等再說,反正只是政策上和管理范圍上的調整,不需要實體上的費力搬遷,等監政院幾位考慮清楚了自然就好了,天啟現在可不想為這事去傷腦子。只是楊漣他們說起個現象引起他的重視,就是他們一路回來發現天氣不是很冷,這還有一月就要過年,就算不變得冰天雪地也應該寒風刺骨,誰知道路上的風還很柔和,太陽也曬得人暖洋洋的,在一家店里還發現幾只萎靡不振但繼續飛來飛去找人叮咬的蚊子,確實很是反常。
天啟知道這是暖冬的前兆,一般來說來年不是旱災就是蟲災,這對農作物不時什么好消息。不過天啟也沒有多擔心,只是讓幾人回去好好做事,劉僑在新崗位要盡快進入角色,而楊漣也要跟高攀龍等人商議一下地方輔政官員的事。: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