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云_416雙向談判(下)影書
:yingsx416雙向談判(下)416雙向談判(下)←→:
孫承宗這話問到了關鍵之處,現在我能打你而你只有挨打的份而沒有還手的條件,我憑什么要跟你簽定這個按現在控制線停戰的協議?既然是真心談判就要做得公平,不在其它地方做點讓步就這樣直接將不合理的想法提了出來,期待對方頭腦失靈全盤答應,這不是一個真誠的態度。
岳托點了點頭說:“我這幾天跟禮部的人到處轉,聽到很多有意思的話,其中聽到一個人說大明的官員除了兩條腿的人和四條腿的板凳不吃,其它的什么都要吃一下試試。我以為是因為天災原因如此,結果旁邊有個人又說大明的官員還有兩樣不吃,說你們一是不吃素二是不吃虧,說完還瞪了我兩眼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想這也是孫大人想表達的意思吧?”
孫承宗說:“我的意思是談判需要公平,不能自己說是哪里就是哪里,如果每一方都是說了就不能改變那還談判什么?幾年前那次談判有個結果,就是女真兵向西不過寧遠,大明的軍隊不過漠北,因為皇上說過只要女真人愿意去漠北以北建國,大明愿意與女真國結成兄弟之邦。那次談判雖然有些意氣在里面,但是確定了一個框架,就是在沒有爭議的地方都遵守協議,在有爭議的地方各憑意愿或攻或守,總比沒有一定的制約強。”
岳托說:“我明白孫大人的意思,你們開始說讓我們退到六堡以東三萬衛以北,我們現在說要以實際控制線為準,按孫大人的意思就是應該在六堡到大凌河堡中間確立界線是不是?那樣一來我們不是太吃虧了嗎?”
孫承宗說:“我沒有二一添作五的意思,即便那樣你們也不算吃虧。”
岳托說:“我大金軍已經在大凌河堡邊上,而明軍離六堡還差得遠,平均劃分怎么不算吃虧?”
孫承宗說:“大明軍隊剛剛攻占過遼陽,前年還攻占了薩爾滸,難道貝勒希望我們再去幾趟?”
岳托在遼陽的家就被明軍燒毀了,聽孫承宗提起這些不由得心中有氣,冷冷地說道:“當時是因為我軍主力遠在北方,現在如果明軍認為自己有那個能力不妨再去一下。”
岳托這話就算是話趕話了,真要這樣說下去大家說不準會掀桌子的,但是孫承宗沒有接口說氣話,只是微微一笑問道:“貝勒這樣說我就有點不明白了,只想問一句話,貝勒是來談和的呢還是來下挑戰書的呢?”
岳托這時候也覺得開始那話說得過了,張了張嘴沒有說話,見岳托有點語塞,孫承宗說:“看來大家都有點情緒了,要不先休息兩天調整一下,等心情好了找到都能接受的方法我們再談,貝勒以為如何?”
岳托說:“那就聽孫大人的休息兩天再說吧。”
這一休息就又是好多天,經過這次短暫的談判岳托也不是很急了,到處游玩也很有興致,反正是拖時間能多拖幾天是幾天。原來心里著急是因為沒有談過一句,現在既然談過就無所謂,到時候回去也能夠交差。
卻說張祥安到了沈陽后,皇太極沒有那么些毛病要拖時間,皇太極是個雷厲風行的人第二天就見了張祥安,一見面也沒有寒喧幾句,讓坐后直接就說道:“張大人是老熟人了,當年與我父汗談判的就是你,不過我很奇怪這一次怎么會拋下我派去的代表直接來找我談,這是個什么說法?”
張祥安說:“皇上說兩邊同時談要快一些,而且我是得到皇上的授意,沒有那么些喊價還價的說法,也就是說大汗說什么我都不反對,只作一些調整而已。”
皇太極聽了更感詫異,問道:“本汗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以實際控制線為界線,雙方停止交戰你看是不是也同意?”
張祥安說:“當然同意,不過需要作一點調整,就是現在可以這么辦,但是過一年后就要變化,因為這樣一來我大明太吃虧了。第一年以實際控制線為界線,第二年以遼河為界線,第三年以六堡和三萬衛為界線。”
皇太極見張祥安沒有開玩笑的意思,于是問道:“只三年?那么三年以后呢?還是用刀子說話?”
張祥安說:“我知道大汗是個直爽人就不繞那么些彎子,大汗有雄心壯志要一統草原甚至有取代大明自立的意思,但是現在有兩個障礙,一個是朝鮮一個是蒙古,三年時間還不夠掃平兩個障礙嗎?”
皇太極一聽心頭大震,沉聲問道:“這是你的意思還是大明皇帝的意思?你們允許本汗征服這兩部嗎?”
張祥安說:“我是欽差當然代表皇上,允許不允許還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們無能為力阻擋大汗去做任何事,就當做個順水人情吧。”
見皇太極在思考其中的含義,張祥安說:“皇上讓我問大汗一句話,就是問大汗今后準備怎么跟大明相處,是平等共處還是要來個你死我活?”
皇太極反問道:“要和平相處怎么樣?要你死我活又怎么樣?”
張祥安說:“和平相處有兩個辦法,一是大汗帶人到漠北以北去建國,大明與大汗建的國家盟約成為兄弟之邦。第二個辦法就是逐漸融合,互相間不用刀槍相向而是互相貿易,最后就像朵顏部和喀喇沁部一樣融入我大明。大汗要撤走這三年就可以慢慢地撤,要融合這三年就可以各派官員共同管理遼東,是撤是留都應了三年之期的話。假如大汗最后的目的是要取大明而代之,三年之內遼東還是能有有限和平,這就看大汗選擇哪一樣了。”
皇太極想了想說:“張大人說共同管理融入大明這話很有吸引力,可惜這事本汗不能答應。我們草原上的人像狼是吃肉的,你們漢人種莊稼吃米面就是吃草的,吃肉的狼跟吃草的羊學不到什么,最后的結局就是狼的牙齒和利爪都被閑壞了,到時候不想吃草但又吃不了肉,那結局就只有死。想當年成吉思汗橫掃天下要多威武有多威武,后代子孫熏多了暖風住慣了華屋,結果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被幾個泥腿子推翻了,本汗可不能做那種事。”
張祥安想了想說:“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都喜歡穿絲綢而不喜歡天天裹羊皮,都喜歡住在有城墻的房屋里而不喜歡住帳篷。大汗說草原上的人是吃肉的狼而長城內的漢人是吃草的羊,這話我不贊同,我們每個人的牙齒都是磨米面的平牙多而啃肉的尖牙少,說明我們應該多吃米面少吃肉,這是上天的預示大汗可以三思。”
皇太極搖頭說:“大金的汗位是我從我父汗手上接過來的,不能從我手里丟失,張大人還是說說怎么有限和平吧。”
張祥安嘆了口氣說:“有限和平就是除了沈陽外不能有一千人以上的軍隊出現在遼東,具體說就是在大凌河堡和六堡之間,就算我們有爭斗都控制在一千人以下,三年后再作打算不知道大汗以為如何?”
皇太極想了想說:“避免不了爭斗就把爭斗控制在一定規模,這個建議還是不錯的,不過本汗要跟其他人商議一下再說。張大人這就請回吧,我們商議好了送到大凌河堡去,你回去后把岳托叫回來,他在那里也談不出什么名堂。”
當三月底張祥安把談判結果帶回來后,岳托知道皇太極讓他回去也準備告辭,臨行前天啟接見了岳托,并告訴岳托回去多想想這近一月的所見所聞。天啟的意思是女真人最好能夠融入大明,看一種生活方式好不好不是看他有多威武,而是看后代子孫是否喜歡這種生活方式,老舊的東西遲早要被淘汰這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規律。
岳托回到沈陽后皇太極派人送了書信來,說他同意三年內在遼東實行有限和平,就是說就算有爭斗也控制人數在千人以下,三年后就沒有人數上的限制。見到這封書信黃道周立即命人送到軍務院,孫承宗先是把張祥安叫過來問了一陣,后來親自去面見天啟問清楚情況。
聽孫承宗求見天啟立即喊請,待孫承宗進來后不等他說話,天啟先說道:“先生來得正好,正好有一件事要向先生請教,不知道今天先生來有什么要事嗎?”
孫承宗先把皇太極的回信說了一下,接著說了下自己的擔心,因為允許一千人的爭斗可以激發很多將士的斗志,到時候該怎么控制和疏導情緒需要預先考慮周全,說完后問天啟有什么事。
天啟點了點頭說:“皇太極不愿意融合我們也不勉強他,他要打誰讓他盡管去動手,現在我們已經有充足的信心打敗女真人,他現在相當于替我們在干活不必理他。這兩天看孟子的話,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記得當年先生曾經講過這一句,朕想問一問還有其它解釋沒有?”
孫承宗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皇上怎么看起了孟子?當年太祖不喜歡孟子,就是因為這些話惹惱了太祖。皇上有空還是多看看孔子的書,仁愛、禮義、名份等才是皇上應該率領文武官員學習并倡導的。”
天啟搖頭說:“沒辦法啊,現在有人拿這些話私下蠱惑人心,不理解其中真義無法駁斥他們的荒謬。”
孫承宗皺眉問道:“怎么不派人去把這些人抓起來?”
天啟說:“這些人一開始就說他們是正確的朝廷是錯誤的,說朝廷容不下他們肯定會派人抓他們,因為他們是借講圣人語錄來迷惑人,抓他們就是反對圣人的話,不好隨便動手。”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