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風云

420 兄弟論事

天啟風云_420兄弟論事影書

:yingsx420兄弟論事420兄弟論事←→:

第二天下午,劉宗周和高攀龍來到監政院時,發現徐光啟正坐在里面發呆,看他的樣子像是沒有睡好略帶疲態,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博學院又在忙什么新事物大家寒喧兩句后說起一貫來得早的信王怎么沒有來,是不是政務院中又有什么事把他耽擱了,或許是信王決定要從政務院中慢慢放手,在開始有意做一些交代按天啟的要求他們這幾個人上午都去各管自己的事,下午怎么也得來聚一聚看有什么事需要商議,如果沒事也就散了回家

正在等待信王的時候一個小太監過來報告說談總管來了,大家一聽以為是天啟來了,急忙站起來迎接,過了一會兒只見談敬穿著薄衫笑容滿面地進來了談敬一進來急忙對大家說:“各位大人請坐,今天皇上沒有來,皇上叫信王陪他劃船去了如果各位大人沒事就回家休息吧,夏天來了正好回家翻騰一下衣服該曬的曬一曬,在下這身衣服因為忘了曬聞起來有些霉味”

劉宗周一聽心情大好,對談敬說:“談總管是大忙人,宮里的大事小事肯定多,這些事你派個小太監來就成了,怎么你親自來告訴我們?是不是皇上還有什么事要交代?”

談敬“啊呀”了一聲說:“都說劉大人厲害真的不假,皇上說前幾天說起由百姓推選官員的事,信王和高大人都表態了,但是劉大人和徐大人兩位都還沒有說出自己的意見皇上讓在下通知兩位大人,回家后寫一封奏折說清對這事的看法,因為已經決定要實行所以要看優點和缺點,目的是說服朝中的那些大臣”

見劉宗周和徐光啟點頭,談敬轉過頭對高攀龍說:“皇上說了,等說服了朝中大臣后就要開始搞試點,因為高大人主管都察院所以由高大人負責搞這個試點皇上說還是請高大人也回去寫一封奏折,說一下怎么試在哪里試”

在談敬給高攀龍他們說話的時候,天啟正跟信王在太液池里乘船說話,北方的初夏相當于南方的春天,早晚還微涼中午才微熱起來,湖里比較寬闊在船中搖晃著別一番味道,一陣風吹來更是覺得心中暢快四月的天氣已經有些微熱,天啟今天只穿了一件夾衣顯得特別利索,信王不知道天啟為什么突然叫他來劃船,有些好奇但又不好多問,只是靜靜地坐在船上看小太監操槳劃水

天啟抬頭四處望了望,輕輕地對信王說:“信王你還記得嗎?四年前也是在這個位置為兄落到水里,要不是談敬相救差一點兒就上不來了,時間還真快啊一轉眼就是四年過去了從那以后為兄就再也不坐小船,要坐也是坐現在這種有護欄人多的大船”

信王說:“皇兄福大命大自然有神靈保佑,現在穩妥些也是應該的”

天啟說:“假如當年為兄去了,現在這皇位就該你來坐,真想不出假如是你當皇帝是個什么樣子”

天啟他們坐的這船是個兩層的小樓船,劃水的小太監和護衛的人都在下面,天啟的話很輕但是信王一聽還是嚇了一跳,急忙說道:“皇兄慎言,臣弟萬萬不敢有此非份之想”

天啟搖頭說:“現在這里沒有君臣只有兄弟,隨便說說也無所謂,就當我們兄弟之間說說心里話吧”

信王擦了把汗說:“臣弟惶恐遵旨就是”

天啟問道:“為兄的兩個兒子西瓜和冬瓜都是太子也都三歲了,你認為他們今后誰可以當皇帝?”

信王一聽汗又要出來了,要不是在船上都有轉頭就跑的沖動,他說道:“這些事臣弟不知道,放眼大明除了皇兄你以外誰也不敢亂說,請皇兄不要為難臣弟了”

天啟點了點頭說:“那么我們重新說一件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應該是漢和唐,其中以唐太宗和漢武帝名氣最大,但是唐太宗和漢武帝都是因為哥哥死了才當上皇帝的,難道皇家的兄弟之間就真的難以相容嗎?不但他們如此,他們之前的秦朝和隋朝也是這樣,秦二世和隋煬帝也都有殺兄的嫌疑,可見圣明之君和昏聵之君都有手足相殘的毛鉑難道這一切就沒有避免的時候嗎?”

信王深吸了口氣然后說道:“昏聵之君臣弟就不說了,臣弟只說圣明之君手足相殘的原因,圣明如唐太宗和漢武帝也會遇到手足相殘的事,是因為他們的手足弟兄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該做什么有了非份之想現在皇兄是天子也只有臣弟這一個兄弟,臣弟自然懂得進退不會有非份之想至于說西瓜和冬瓜兩個侄兒今后怎么辦,臣弟想最好也像我們兄弟一樣一個當皇帝一個做幫手,和和氣氣豈不是好?”

天啟說:“前一陣有人提出要由百姓直接推選官吏,后來還說起要推選首輔之事,為兄在想他們會不會最后要推選皇帝呢?想到有這種可能就讓人心里不舒服,但是仔細想一想推選也有推選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有能力能夠把國家治理好,另外一個成天只想著吃喝玩樂能力低下,只因為血統原因將天下交給后者是不是也太不負責了?”

信王問:“皇兄難道想將來在兩位侄兒中推選一個出來?”

天啟說:“是艾這也是為兄把你叫來的原因,這個推選制度好不好誰也不敢說,當年的廷推看似有道理其實更有問題,好多人事先串聯起來拉幫結派,還沒開始廷推結果早就定了只不過是最后表現出來而已為兄已經讓人去通知劉宗周和徐光啟,讓他們分析一下推選制度的優點和缺點,只是不知道他們最后會怎么寫,所以要你來平衡一下”

“平衡一下?”信王有些不解地問道:“不知道皇兄要臣弟如何平衡?”

天啟說:“推選制度勢在必行一定要搞,你看前一陣你同意高攀龍也同意,劉宗周和徐光啟也都沒有明確反對,說明這方法值得一試當然最主要的是為兄也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最開始也許有這樣和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是只要仔細揣摩認真比較不難將其彌補完善劉宗周和徐光啟會怎么說暫時還不清楚,總的說來不過有兩種可能,一是都說好或者都說不好,另一種就是一個說好一個說不好,到時候你就去潑冷水或者大力支持”

信王想了想笑道:“這倒是個有趣的事,只不過該怎么潑冷水和大力支持呢?”

天啟說:“為兄的目的是在朝中大臣中統一認識,就是要試著去做但是要小心謹慎,既不能太悲觀遇事就打退堂鼓,也不能盲目樂觀以為手到擒來為兄想朝中官員應該分為三類,一類是明確同意的人,第二類是明確反對的人,第三類就是墻頭草既不反對也不支持明確同意或反對的人由劉宗周和徐光啟去對付,他們在監政院就是輔助你的遇到事不能袖手旁觀,你就代表為兄跟那些墻頭草打交道,見反對的多你就支持,支持的多你就潑點冷水”

信王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說:“臣弟還是沒有想通,表示支持這事不難,最多就說些什么我有信心一定成功之類的話,潑冷水也沒有問題,冷著臉不住搖頭就能達到目的問題在于這樣一來不是人為造成對立兩方了嗎?皇兄開始說你想搞好,如此一來怎么做都有人反對,皇兄是想搞好呢還是想搞砸呢?”

天啟說:“為兄當然想搞好,也正是因為想搞好才這樣做,目的就是讓他們互相辯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吃說‘理不辯不明’,只有通過辯論獲得的事物大家才會發現其真正的優缺點搞試驗不是一帆風順的事,其中的道路曲折需要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假如有人不理解就會從中阻撓,遇到困難時這種阻撓的力度會更大現在我們就是要讓盡量多的人參與進來,表達出各人的觀點最后形成統一意見”

信王說:“皇兄為什么不親自給大家說?臣弟覺得只要皇兄去說應該沒有問題,比臣弟去說要好很多”

天啟說:“為兄去說誰會反對?沒人反對怎么尋找到正確的意見?那樣一來還有什么意思?真要聽奉承話宮里會討好為兄的多了,何必大老遠去找那些大臣來說?”

信王點了點頭說:“也說得是,以前還有幾個老臣會拿祖制跟皇兄過不去,現在基本上都沒有那樣的人了既然如此臣弟遵命就是,只是不知道到時候跟人講道理能不能講得通”

天啟說:“沒關系,今天講不通還有明天,明天講不通還有后天,要是最后都講不通就說明他是對的,我們都聽他的就是了”

天啟跟信王在宮中商談,此時劉宗周正回到家在細想該怎么寫,他從心里同意由百姓推選官吏,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民為貴的思想只是要寫也不能隨便寫,如果寫的東西表達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道理,服不了人不說還會讓人看輕而且天啟還讓徐光啟在寫,兩人寫的不能相同也不能南轅北轍互相矛盾,否則的話還沒有說服其他大臣監政院內部就開始爭論,只會讓其他人看笑話

★★★可將您看到的或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