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攝政王有個秘密

第五十九章行卷

月瀾觴本章字節數:2479

:最新網址:

可是下第者眾,登第艱難。能成為貢生的人也不過泱泱舉人中的少數,遑論想要在殿試中為仕途放手一搏的更是難以數清。

因此在大多數時候都需要行卷的手段,以自己平日所做的詩文時務論述向達官貴人自薦。

行卷內容貴精不貴多,上要避國諱下要避宰相諱主試官諱還要投獻對象之家諱及自身家諱,而且所行之卷需用熟紙,字跡端正且不能涂改。投送之時還需要附上書信,以表達求知的愿望。

以此求得權貴賞識,為貴人所舉薦。但是在考生眾多的情況下,倘若考官遇見無法抉擇的情形,此時少不得就要依賴手中的通榜。

這通榜與會試放榜不同,它的最大作用是記錄每個考生的名譽和才德,作為考官參考所用。所以每當考官無法選擇的時候,考官就會依賴手中的通榜來一較高下。

但是并非考取貢生之人都是起點上佳且具有名望的人。所以只能帶著那些絞盡腦汁所作的精妙文章,來到長安之后多方行卷。

意圖讓長安這些供卿賢達對自己的文章有個好印象,以求他們能想主考官舉薦自己。

這會子桓儇開府迎客,恰逢春闈在即。那些聽說過桓儇名號的人,幾乎都爭先來公主府遞上行卷,以求得到賞識。

按照徐姑姑的說法,這些人每日都來都快把公主府的門檻給踏破了。

府中水榭內桓儇負手極目遠眺,望著那些聚在門口的年輕男子,唇側勾起一抹笑意。開府之后上門拜訪的人,要比她想象中還要多上不少。自從上次朝堂上,桓儇開口訓斥過吳駟之后再無人敢拿著桓儇女子的身份,批評她牝雞司晨。如今春闈在即考生爭先上門行卷,她也十分體諒這些人入仕謀官之心。

畢竟這紅塵熙攘,誰能無欲?

“大殿下,這是近日來收到的行卷。您要不要看看?”一身藕色襦裙的韋曇華領著白珞她們捧著一堆行卷而來。

“竟有這么多?”桓儇頷首示意韋曇華坐下,自己則拿了份行卷翻閱起來,“徐姑姑,其他世家府中如何”

聞問徐姑姑上前一步,溫聲道:“和以往一樣大部分去的都是裴溫二家。只有少數去了長安城其他世家,投卷求賞。”

話落桓儇頷首目光隨之落在手上那卷書上,只看一眼便將它擱在一旁,面上露了幾分不滿。

“這文章不好么?”韋曇華屈膝拾起地上的熟紙道。

桓儇掀眸淡淡道了句,“華而不實。”

話止又拿起另外一篇看了起來,看到這里的時候桓儇的神色才略有所緩。

“這個庾君集還算不錯。”桓儇挑眉含笑夸贊起來,“徐姑姑,你替本宮多多留意下。”

“奴婢省得。”

等桓儇看完所有行卷的時候已經時近傍晚,而韋曇華也一直坐在旁邊陪她一塊閱卷。不過和桓儇不一樣,她覺得這些文章大部分都挺好,也不知道大殿下為何滿意的只有那么幾份。

“曇華,這幾日辛苦你了。同本宮說說你想要什么賞賜”桓儇莞爾看向一旁的韋曇華。

“曇華不想要賞賜。若是可以的時話,大殿下能否帶妾身去會試上看看”話止韋曇華面上浮了幾分期許,語調柔和,“不瞞殿下曇華自小便向和男子一樣入朝為官。”

聞言桓儇舒眉一笑,拉著她的手笑道:“有何不可只有你想本宮自然可以為你鋪路。”

話落耳際韋曇華眼中露了幾分喜色。

“你現在年紀尚輕還需要歷練一番,等時機成熟了本宮自然會讓你入仕。”看著身旁的韋曇華,桓儇聲調柔和。

和男子入仕不同,雖然女子入朝為官無需參與會試和殿選,但是少不得要經歷其他考試,層層篩選下,最終成績優異者才能入朝為官。落選者亦會成為后宮女官。

當然也有例外除非女子立下大功,得人舉薦后亦可入朝為官。是以大魏立國至今入朝為官的女子,也不過三人爾。

眼中含笑的韋曇華聞言激動無比,當即折膝叩拜,“曇華多謝大殿下。”

“起來吧。本宮這沒這么多禮數。”桓儇伸手扶了她起來,“走,我們去用膳吧。”

二人用過膳后。百賴無聊之下的韋曇華提出要去街上轉轉,也趁此機會考校一下,那些來長安城赴試的學子到底如何。

因著有余清疏的前車之鑒,桓儇不愿意在頂著那般容貌出現人前。換了一身檀色胡服做男子打扮后,方協了同樣也是一身胡服的韋曇華悄然出門。

現今的長安城熱鬧非凡,隨處可見背著包伏步履匆匆的士子。而長安城中的酒肆茶樓中亦是可以瞧見那些士子,在席間高談闊論。

桓儇帶著韋曇華時不時駐足聽一會,悄悄記下發言者姓名便離去。

“郎君,前面的酒肆那般熱鬧不如我們也去看看”韋曇華伸手指了指前面,被圍得水泄不通的酒肆道。

聞問桓儇點了點頭,二人費力地從人群中穿過,好不容易才擠進酒樓中。

此刻酒樓中坐滿了人,看他們的打扮似乎都是來長安參加會試的士子。幾乎每個人都神采奕奕的,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二人走到一處還算寬敞的地方坐下,傾聽這些士子的辯論。

聽了一會他們才發現,這群士子辯論的是君舟民水,江河清濁之辯。興頭上來的桓儇,耐著性子仔細聽著他們的辯論。

參與辯論者,他們的言辭或剛或正,亦不乏具有慧心之人。

“不過我還是覺得先帝太過糊涂,居然會讓一女子以鎮國大長公主的名義臨朝輔政。”說著那人朝上一拱手,語氣中大有不滿,“先帝難道就不擔心自己兒子的皇位被妹妹奪走么?若是真讓女子為帝,我寧可辭官歸隱。”

話落耳際桓儇目光驟然冷了下來,卻并沒有上前同他爭辯的意思。反倒是負手含笑打量著方才說這話的人。

“袁兄,你這話就不對。女子若真有才學如何不能臨朝輔政,入仕為官。”站出來的是一位布衣葛巾的年輕男子,“況且大殿下素有威名而且此次河東雪患一事,若非她一力支持安排人去查緣由。只怕到現在河東還是民不聊生,而我亦不能來京城參加會試。”

聞言桓儇不禁勾唇一笑,神色稍有緩和。

最新網址: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