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攝政王有個秘密

第一百九十五章三省

幾人的小動作落在了裴重熙,只見他唇際挑起。卻沒有要做出任何表態的意思。上首的桓淇栩忽然小聲喚了他一句。

聽得桓淇栩的聲音,裴重熙含笑緩步走了過去。俯下身仔細聽著桓淇栩要說什么。

“姑……”原本桓淇栩想喚一聲姑父,但是瞧見裴重熙斂眸瞧了自己一眼,又搖頭。話到唇邊又變成,“裴中書。”

“臣在。陛下有何事吩咐”裴重熙目光溫和地道。

聞言桓淇栩猶疑片刻,方才開口,“朕聽宮人說了科舉舞弊一事。不知此案現在可有眉目”

詢問才落下沒一會。只見諫議大夫元士信大步出列道:“回稟陛下確有此事。只是事情已經過去整整五日了,三司還未傳來任何消息。京中儒生已經是憤怒不堪,倘若找不出案犯。必至非議四起啊!”

元士信說得極為大聲,似乎生怕諸朝臣聽不見一般。

“三司那邊已經有了眉目。約摸過幾日就能找到案犯。屆時該怎么辦就怎么辦,絕不會縱容姑息此人。”溫行儉抬首掃了眼帝王身邊的裴重熙,沉聲道:“只是臣希望裴中書能夠從旁協助一二。”

“責無旁貸。不過本王還是好奇,這卷子從御前出又是金吾衛連同監考官一同押至考場。究竟誰有這么大的能力,能夠瞞過這么多雙眼睛提提前獲知考題,甚至將其暗中出售。”盡管裴重熙面上寡淡的要命,但話里卻暗藏刀鋒。

聞言溫行儉不答卻是抿了抿唇。

看了二人一眼。元士信便知道今日這科場舞弊的案子怕是不能再議論下去了,可是他看裴重熙的眼神,似乎已經對是誰提前拆卷有了眉目一樣。

事情說得差不多,鄭毅看了眼桓淇栩又看了眼裴重熙。見裴重熙允首后,方才吩咐散朝。

幾日沒去中書省,堆集事務不少。裴重熙似乎一點也不著急,緩步行走在廊廡下。走到翰林院附近時,幾句閑言飄入耳中。

“某聽友人說,他在洛陽見到了大殿下。大殿下對他說話溫溫柔柔的,甚至還親自批閱了他的文章呢。”

“那算什么啊?我赴考的時候,大殿下還在我旁邊呆了好久呢!”

聽得這聲音的裴重熙,移步進了翰林院。站在門,饒有興致地看著正在討論桓儇的二人。眼中隨之浮起冷意來。

“切哪又怎么樣,大殿下又不會看你。某那友人說,大殿下長得真好看啊,笑起來就更好看了。那滿園貴女和她一比都黯然失色。”

“也不知道誰能入大殿下的眼。要是……要是……”那學士撓了撓頭,目露憧憬地道:“某能尚大殿下該多好。”

話音剛落忽然聞得一陣好聞的龍涎香。二人尋香而去,只見不遠處站了個紫袍高官,目光冷銳地掃了二人一眼。雖然只有一眼,但是卻給二人十足的壓迫力,如同利刃一般狠狠扎進了二人身體中。

等二人回過神的時候,那襲紫衣早就已經飄遠。

先頭說話的那個舉子,瞠目結舌地看了眼周圍,“剛剛那個好像……好像是裴中書”

“那不然呢。這么年輕的紫袍高官除了他還有誰”說著那個妄想尚大殿下的士子,一臉懊惱地嘆了口氣,“他應該沒聽到多少吧?某聽人說他和大殿下關系匪淺……”

說著那人開始對著四方禱告起來,似乎是生怕自己得罪了裴重熙,仕途因此受阻。

由庶仆推開了政事堂的大門,掃量了其中幾人。裴重熙微微勾唇,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裴相公,可算來了。”中書侍郎溫藺笑瞇瞇地看著他,“您要是再不來戶部幾位怕是要急哭咯。”

知曉溫藺也是個笑里藏刀的主。他這話里分明就沒好意。

接過庶仆遞來的茶水,裴重熙神色一如既往的寡淡,“溫書郎,你身為中書省的副手。若是事事都要等我拿主意,這中書侍郎你還是趁早辭了吧。”

“是這么個理,但是下官也不敢獨斷專行。”

“行了。都是為陛下辦差的,吵什么。”謝安石睇目瞧了二人一眼,沉聲道:“你二人是中書省一正一副的長官,自當互相扶持。吵吵鬧鬧的像什么話。”

“謝公言之有理。”裴重熙從善如流地頷首。

沉寂一會話題又回到了今日朝堂上議論的兩件事情上。政事堂內大小官員對這件事情,議論紛紛,各持己見。

有的人認為要撥軍費給關隴的,還有人認為要不撥軍費給關隴,以此銼銼他們銳氣的。在科考一事上有的人為查出案犯以后,應當重新考試以正科場風氣,還有的人則認為事已至此,重新考試已是無用。不如想想要怎么安撫儒生。

雖然前人常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但是儒生乃立國之本,自然不可以隨意輕賤。此事要是沒個妥善解決方法,這些儒生如何會善罷甘休。儒生一旦鬧起來,這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聽著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謝安石蹙眉看向裴重熙,“裴相公以為之后要如何解決,才能穩住那群儒生。”

見裴重熙一臉云淡風輕的模樣,謝安石忍不住腹誹起來。此人把這事情捅到自己這里,他卻跟個沒事人一樣,對此事毫不關心。

“重試已經不行。不過那些考生的卷子應當都封存在禮部吧?重新啟卷……”話止于此處。裴重熙眼角醞起淡淡的笑意來。

他的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是在座的都是人jing中的人jing。如何不能明白裴重熙話里的意思,重新啟卷意味著什么意味著要從里面抓出舞弊之人,捋奪其功名。

這個主意好就好在不需要重試,只要一旦抓到了案犯,再根據案犯供出的名單,重新啟卷。但凡有考生的卷子雷同,便可以算作證據。

如此一來便不用重試,又能很大的程度安撫那群儒生。眼下的確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禮部幾個紛紛向裴重熙投去感激的眼神。

面對幾人的眼神,裴重熙微微頷首。以示接受了禮部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