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攝政王有個秘密

第二百二十六章流言

←→:最新網址:

再度轉頭卻見桓儇已經移步前行。在她剛剛站的地方,唯獨留下一地碎紙。眼下的桓儇顯然是動了極大的怒意。

留在原地的謝長安和韋曇華對視一眼,連忙追著桓儇而去。

折身返回到營帳中,只見桓儇默不作聲地坐在案前。在案上擺著一幅山河圖,目光落在的地方正是河西十一州所在之地。

“大殿下”問訊趕來的武攸寧看了另外二人一眼,試探性地出言詢問。

“云翎,告訴裴重熙一句。安思明此人死不足惜,但是吐蕃也不能輕易放過。”桓儇抬起頭看向云翎,目光冰冷,“安氏按律誅族,吐蕃亦當血債血償。”

一句吩咐后,昭示了桓儇對河西內亂的所有心思。無論何種緣由安思明此人都必須死。否則將無法告慰死在吐蕃屠刀下的百姓。

在云翎領命的同時。陰家的使者亦來到了安陽,告知了桓儇桓世燁藏糧之所。就在離洛陽城外不遠處的風雨鎮中,那邊還盤踞了一會山賊。

“大殿下,家主讓屬下轉告您一句。河南王絲毫另有籌謀,如今城中情況對您很不利。”說完這話使者躬身退出。

帳內幾人眼露訝然,最后目光齊齊落在了桓儇身上。然而桓儇在那人把話說話完后,就再也沒有開過口。反倒是蹙起眉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帳外是巡邏士兵的腳步聲。桓儇屈指摩挲著腕上佛珠,好半響唇邊溢出一聲嘆息。

“桓世燁的計劃,只怕是想借用民意將本宮困住。他在洛陽經營這么多年,名望早就非同一般。”桓儇舒眉目光平靜地看著面前幾人,“眼下本宮利用焚毀糧倉一事,將自己困入絕境。正好給了他可乘之機。”

聽得這話幾人不約而同皺眉。武攸寧正想著要如何開口,突然聞得門口傳來一陣腳步聲。當下止了話題。

簾子被人掀開。只見安陽錄事參軍從外面走了進來,恭敬地朝著桓儇作揖。朗聲向桓儇稟報起今日賑災的各項事宜。

帳內特意熏著防疫的藥物,在虛虛渺渺的煙霧中。桓儇身姿慵懶地靠著椅背,側目仔細聽著來人的稟報。將案上的輿圖和賑災各項條程,收拾好。坐直身子,耐心地聽著錄事參軍的稟報。

眼前這位錄事參軍是極其上道的。所稟報的情況皆是好情況,將每項事務以及賬目都逐一念出。

“辛苦了。先下去歇著吧。”

桓儇挽唇而笑,抬手示意錄事參軍可以先行退下。

“看樣子情況不錯。”說著桓儇將手中的奏章遞給韋曇華,示意她傳下去,“用不了多久河南水災就該平息了。”

說這話的時候,桓儇聲音有些倦怠。韋曇華隨聲望去,只見桓儇眼底一片青灰。她知道這幾日,桓儇都沒有好好睡一個整覺。幾乎日日都忙碌著賑災一事上,能親力親為的,絕不假手于他人。

但是桓儇思的維卻十分明朗。不論是哪一條指令都十分清楚,可見桓儇的思路并沒有因此受到任何影響。

“等解決了河南水患,您便要回去了吧?”武攸寧順著她的話繼續說了下去。

聞言桓儇頷首輕笑,“事情結束了。自然應該回去。本宮來安陽三日了,明日一早是該動身返回洛陽。”

“風雨鎮旁有一處風嘯林,是個風景俱佳之地。您倒是可以在此游玩一番。”隱約猜到桓儇意圖的謝長安,斟酌著開口,“正好如今洛陽的百姓對您深惡痛絕,不如暫避鋒芒。”

一經商議后,桓儇傳召了營中的秉筆書吏讓他將安陽的情況告知桓世燁。順道囑咐桓世燁一定要把控好洛陽局勢,自己明日便將返回洛陽。

桓儇剛剛吩咐秉筆書吏傳旨給桓世燁,洛陽那邊桓世燁就接到了安逸來的密報。早在武攸寧去的時候,他就安插了自己的人隨行。

沒想到這會子探子就給自己傳來消息。說是桓儇對于洛陽最近的事情毫無所覺,不僅不理會洛陽民怨,而且還吩咐人去為安陽百姓向城中富商籌借糧草。

看完密報的桓世燁不由感慨起來。他實在想不明白,自己這個侄女到底在暗中謀劃什么。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民望,就這樣毀于一旦。桓儇居然舍得

“王爺,有沒有可能這是桓儇的詭計”人群中站起一布衣男子,皺眉沉聲道。

桓世燁聞言搖了搖頭,“你是說桓儇故意裝作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是為了迷惑本王的視線可你應該明白,本王在洛陽的民望有多高。”

“雖是如此,但是您別忘了桓儇的手段。”一褐衣束發的男子,朝桓世燁一拱手,“以屬下之見,倒不如將手中糧食悉數屯入倉中。借此阻斷桓儇的籌謀。”

話止桓世燁面露遲疑。那批糧食他屯在手中另有用處,一來可以防止旱災缺糧,二來可以等到荒年的時候,可借機斂財。倘若把糧食屯入倉中,只要此事不上奏報,便無人可以查到這批糧食究竟從何而來。

“洛陽附近幾倉皆是一空。如果我們真的屯糧就去,指不定沒過幾天就會被外物所擾。想要破局,或許得另外想辦法。”桓世燁捧茶抿下一口。

“我猜大殿下會去風雨鎮。我們不如在風雨鎮設伏如何如今洛陽中的百姓皆對桓儇深惡痛絕。若是您能一舉誅殺大殿下,洛陽民心盡歸于您手中。”

說話的仍舊是那位中年謀士。如今在此議事的都是河南王府所養的門客,換作往日都是各抒己見。然而這一回,卻出奇一致地同意了中年謀士的發言。

誅殺桓儇已獲民心,這樣主意一打定。桓世燁即刻派人部署起來,不僅將城中各處守將換作心腹。更是中沿途設伏,打算伏擊桓儇。

就連桓儇不日從安陽動身返回洛陽的消息,也在百姓中傳揚看來。比起之前百姓對桓儇的稱贊,現在洛陽城中更多的是桓儇的責罵。

那些本就痛恨桓儇的儒生,趁著百姓怨聲載道的功夫,寫了好幾篇文稿來對抗桓儇。

最新網址:←→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