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節度

169伏擊

綿延的崤山在靠近陜城的地段變得漸漸向西南方向偏移,在它和黃河之間形成了一條狹長的走廊,雖然這條走廊的土地肥沃程度無法和八百里秦川相比擬,但較之相鄰的函崤通道的那些山地還是強上百倍了,再加上黃河就在附近,灌溉方便,加之這些年來這里也沒有受到多少兵火之災,是以陜城附近的人煙還是比較稠密的。()

大陽村,由相距十里外的大陽津而得名,這大陽津本名茅津,又名陜津,正對黃河北岸的茅城,是陜城附近最大的渡口。這大陽城由于靠近這個渡口,占了商旅往來的便宜,村莊的人口和規模較之平常的村莊要大得多,雖然唐末的連年戰亂已經使其不復往日的盛狀,但村口那幾排原先里充作旅店的兩層房屋和屋后足有兩畝大小的牲口棚都在訴說這個村莊往日的盛景。

“軍爺,村中實在就只有這點糧食了,您留一點給村中老小過冬吧!你發發慈悲吧!”一個頭發已經斑白的老者在地上連連磕頭,向面前的一個持刀披甲漢子苦苦哀求道,在這漢子身后二十余名服飾相若的漢子正將三十余頭馱著糧食和布匹的牲畜趕了出來,看他們臉上滿是笑容,顯然對此次的收獲很滿意。

“大膽!”那漢子大聲呵斥道:“本官是奉了將主的命令來征發軍需,你膽敢阻撓本官的軍務,想作死嗎?”一邊說話,那漢子右手的橫刀在跪在地上哀求的老者頭頂上的揮舞著,仿佛隨時可能劈下來一般。

那老人膽怯的看了看那持刀漢子,又回頭看了看身后跪的滿地都是的婦孺老少,咬了咬牙繼續懇求道:“小的也知道軍務緊急,只是村中就只有這點糧食了,軍爺若是全拿走了,村中老小這個冬天就會全部餓死,那明年就沒人種田了;再說軍爺還帶走了這么多牲畜,就算大伙兒熬過了這個冬天,沒有牲畜,也沒法種田呀!還請軍爺開恩!”說到這里,那老人又連連叩首。

老者的哀求并沒有打動持刀漢子的鐵石心腸,他回頭看到手下已經將牲口都準備停當了,便自顧轉過身去,大聲下令道:“都準備停當了吧,咱們回寨子,晚上殺一頭牛,好好樂呵樂呵!”

眾人聞言大喜,齊聲應和,那跪在地上的老者眼見得熬過冬季的糧食就要被拿走,情急之下跳起身來,以他這種年紀少有的敏捷一把抱住那持刀漢子的右腿,大聲喊道:“軍爺,走不得呀,走不得呀!”

那持刀漢子猛的一驚,旋即大怒,罵道:“你這老賊,還不放開,不要命了嗎?”眼見那老漢還是不放,那漢子便用刀柄上的鐵環猛擊老者的頭部,老人的頭上立即血流如注,但那老者發了性子,咬緊牙關,也不呼痛,只是死死抱住不放手,那漢子反手一刀,便砍在老者右臂上,老人頓時痛昏了過去,這才松開了手。

后面的人群見狀騷動起來,無論是婦孺老幼,紛紛撿起石塊木棍,涌了上來。那持刀漢子見狀,又驚又怒,大喊道:“反了,反了,與我將這村子洗了,不留一個活口!”

那些漢子轟然而應,拔刀彎弓涌了上來,只見這些人動作齊整,顯然是受過訓練的軍士,精于群戰之術,村中的百姓人數雖然遠遠多過,但手中的木石又如何能和鋼刀強弓相比呢,一交手便倒了一地,紛紛逃散,那為首漢子大聲喊道:“給我殺,狠狠殺,讓這些家伙知道造反的下場!”

眼看一場慘劇就要上演,村外傳來一陣馬蹄聲,一名軍士沖了進來,對那為首漢子大聲喊道:“稟告都頭,城中的守兵出城了,看旗號是張將軍的牙兵,相距這里不過數里了!”

“啊!”那為首漢子大吃一驚,回頭看了看那些牲口背上的糧食布匹,一咬牙大聲喊道:“別殺了,快走,城里張將軍的牙兵就要到了!”

眾人正殺的眼紅,那漢子喊了六七聲方才收攏了起來,糧食布匹是來不及帶走了,一行人趕忙出了村口,便向東逃去。

“將軍,那邊應該就是大陽村了!”一名牙兵指著里許外的村莊,數股火光濃煙正從村中竄起,顯然村中正遭到襲擊。

“嗯!傳令下去,加快行軍,一定要把那些亂兵全部逮住!”張郎冷聲下令道,此時的他臉色黑青,就和他身上那一身鐵甲一般,讓人望而生畏。

“喏!”那牙兵正要退下傳令,遠處大陽村村口沖出了二三十人,向東逃去,這些人應該就是方才劫掠的亂兵,看來他們已經發現了張郎的到來,正準備逃走。

“將軍,請讓小人領一隊前往追擊,定然不會走漏了一個!”方才那牙兵請戰道。

“罷了,你帶二十人去村中救火,我領兵綴在后面,看看他們的巢穴在哪里,一網打盡比較省事!”張郎沉聲下令道,這些亂兵雖然在逃走,但組織并沒有混亂,隱然見可以看到后衛和主力的分別,這樣的亂兵應該只是其中一支,與其在這里吃掉,還是順藤摸瓜,將其渠首一網打盡為上。

“喏!”張郎麾下的牙兵平日里訓練有素,也不待主將下令,自然便分成兩股,前面的三十多騎散開隊形大聲鼓噪,追擊那些亂兵。張郎自己領著大隊拉后了一里多路,免得被敵軍發現自己的企圖。

在牙兵的追擊下,那些亂兵沿著官道一路向東逃去,張郎幾乎可以確定這些便是探子報上來的那支把守崤山北道的作亂守兵,他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擊破亂兵之后,將軍官和為首作亂的盡數處死,其余的打散編入其他部伍中,不能再讓他們把守崤山北道了,只是再從哪里抽人來擔這個苦差事,倒是個傷腦筋的事情。

張郎正為調配兵力傷腦筋,前面的地勢陡變,右手方向山勢陡然變緩,滿是灌木和小喬木的山坡一直延伸到官道旁。張郎正要下令派尖兵察看一下,前面的騎兵已經派人回來通報,說亂兵的巢穴就在前面,約有三百余人,正在列陣準備迎戰,請后隊趕往支援。張郎此時也顧不得這么多了,高聲下令道:“大伙兒加快行軍,打那些家伙一個措手不及!”牙兵們轟然而應,張郎一馬當先,向前沖去。

山坡的灌木叢中,數列吳軍火繩槍手或站、或半跪于地上,在他們的身后,百余騎兵手持兵刃,站在自己的坐騎旁。無論是人還是馬匹,口中都銜了木枚,以免發出聲音,驚擾了準備伏擊的對象。

“瞄準最前面那人,就是那個黑甲騎士!”陳校尉低聲下令道,他身旁的四五個射手無聲的點了點頭,他們手中的火器和其他吳軍的所使用的火繩槍頗為不同,并沒有長長燃燒的火繩,而在火藥池的上方有一個雞頭模樣的鐵椎,高高拉起,仿佛隨時可以砸下。

“開火!”陳校尉猛的揮下手臂,那幾名射手扣動了扳機,幾乎是同時,那名黑甲騎士在馬上搖晃了兩下,跌落馬來。那幾名射手不待軍官下令,就趕忙清理槍膛,準備重新裝彈,不過看他們裝彈的模樣與其他射手迥然不同,將鉛彈放入前膛口時竟然要用一根細長的鐵棍和小鐵錘猛力敲擊,才能送入槍膛,不像是裝彈,倒像是石匠。原來這是吳軍最新制造出來的燧發線膛槍,雖然射程和命中率相較于火繩槍有了巨大的提高,但要將鉛彈塞入刻有膛線的槍管中實在是極為麻煩的事情,以至于這種新式槍械裝彈射擊的速度比火繩槍還要慢上許多,成本的昂貴更是不用提了。所以吳軍中也只裝備了少量,以供尖兵特殊用途。

張郎的躺在地上,右臂以一種奇怪的形狀扭曲著,臉色慘白,他的親兵們將其圍在當中,以保護他的將主不會在受到槍擊。山坡上的小樹林中還在不斷的發出槍擊聲,遭到突然襲擊的梁軍有些混亂,一部分人自發向山坡上的敵軍用弓箭和火器還擊,但并沒有進行有組織的反擊。

“扶我起來!”張郎晃了晃腦袋,低聲道,一旁的親兵松了一口氣,看樣子將主的頭部沒有受傷,起碼神智是清醒的,趕忙跳下戰馬,小心的避開他受傷的右臂,將其扶著坐起身來。張郎深吸了一口氣,正要說話,口中卻涌出一股鮮血來,將要出口的話語又塞了回去。眾親兵大驚,仔細一察看才發現張郎肋下和右胸有兩處傷口,看上去那兩處傷口并不大,用手指一探,才發現深的很。

張郎只覺得一陣心虛氣喘,鮮血一陣陣的從喉管里涌了上來,他感覺到自己就像一個被打破了的瓦罐,力量和精力正在從破口處流出去。這時,他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難道自己就要死在這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