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節度

171初遇

那兩名宮女趕忙忍痛爬起身來,幫李嗣源穿好衣服,當值的宦官趕忙前去通傳,半響之后,中門使安重誨便從外間進來了,躬身行禮道:“微臣拜見陛下!”

“坐下說話吧,現在這個時候,禮數能省便省了吧!”李嗣源揮了揮手,示意一旁的宮女替安重誨取個錦墊來,安重誨也不退讓,徑直坐下。()

“現在戰況如何了?”李嗣源示意宮女和宦官退下,低聲問道。

“西邊沒有什么大的動向!”安重誨答道:“吳軍正在向洛口倉城轉運糧食軍械,顯然是為下一步的進攻做準備,但軍隊的行動很緩慢,三郎在河內發起了幾次試探,但效果都不大。”安重誨說到這里,微微停頓了一下,繼續道:“再就是許、蔡、陳等本來觀望其間的原梁國軍州,現在都易幟了,遙奉吳王為主!”

“嗯,就憑河內那萬余兵,北面要應付張承業就差不多了,要他牽制洛陽的吳軍,那就是強人所難了。至于那些梁國軍州,就是河灘上的蘆葦,風朝哪邊吹,就往哪邊倒,做不得數的,不必太在意!”李嗣源倒是鎮定的很,低聲問道:“那徐州那邊的吳軍呢?”

安重誨精神一振,聲音也不自覺的高了幾分:“總算從前天開始出城向西而來了,我方游騎挫其前鋒,斬獲甲首百余級,戰馬八十多匹,總算是出了一口惡氣!”

“哦?傳令下去,與役將佐要賞,要重賞!”李嗣源聞言精神也為之一振,原來自從他從徐州城下退師以來,雖然在戰場上沒有受到大的挫敗,但光是在營中毀棄的軍資糧食便不計其數,更不要說一路從徐州狂奔至汴州,沿途逃散的步卒民夫不計其數,道路兩旁累死的人馬尸體相屬,這對軍隊的士氣產生了非常糟糕的影響。在這個節骨眼上,能夠擊破吳軍的前鋒,對于重建軍隊的士氣是極為重要的。

“是陛下,微臣省得!”安重誨自然也明白李嗣源的用意所在,低聲道:“不過徐州而來的吳賊前鋒雖然受挫,但十分穩健,穩扎穩打,看他們的行軍方向,顯然是要先和西路的朱瑾合兵一處,再與我方決戰。”

李嗣源點了點頭:“敬翔也在軍中,有這只老狐貍在,咱們是占不了什么大便宜的!”

“那這般下去也不是辦法吧,若是讓吳軍南北兩路會師,連成一氣,只恐我方難以取勝呀!”安重誨咬了咬牙,低聲道。

李嗣源點了點頭,道:“不過現在也只能這樣了,阿三丟了洛陽,逼得我回師汴京,我軍便失了先手。現在能做的只有靜待良機了。”原來李嗣源領軍破汴京時,渡河奔襲之師不過五萬之眾,破城之后,隨之而來的后繼兵力,加上收編梁軍汴京禁衛、及河上之師,總兵力膨脹到了二十萬以上,這是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即使是已經整合了全部南方的呂方發動北伐南北兩路大軍加起來也沒有這么多,加上占領了唐末中國精華地帶的中原地區,李嗣源才有了登基稱帝的資本。但是在接下來的戰斗中,先是帶領梁國降軍進攻洛陽、關西的李從珂先勝后敗,將六萬精銳降軍全部丟給了朱瑾,更糟糕的是,吳軍占領洛陽盆地之后,就據有了一個可以攻擊敵軍根本的出發基地,迫使已經完成了對徐州包圍的李嗣源狼狽逃回汴京,不但損失了很多兵員器械,更重要的是喪失了一直以來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戰略主動權。現在他總兵力雖然還有十五萬,但并不足以同時打敗東西兩路敵軍,只能夠靜待敵軍犯錯誤,兩面受敵的他就好像一頭受傷的棕熊,躲在自己的巢穴中,靜待著敵人的靠近,隨時準備撲出來做最后一搏。

安重誨和李嗣源又說了幾句,發覺對方神思困倦了起來,心知對方大傷未愈,經不得操勞,便起身告退了,只留下李嗣源一個人坐在錦墊上,閉目思索。他由一介連漢姓都沒有的牧羊兒奮戰至今日,生平遭遇的困難險阻不計其數,但都憑借驚人的智勇和不錯的運氣挺過去了,這次面對的吳軍雖然也是強敵,但在他看來卻并非是最難的一次。

“若是論兵力強弱,自然是西路強于東路!”李嗣源閉目自忖:“但弱則自慎,強則驕狂,自慎隨弱實強,驕狂隨強實弱!”李嗣源想到這里,突然睜開雙眼,低語道:“到底是先西后東,還是先東后西呢?”

正當李嗣源在汴京左右為難的時候,呂潤性所領的東路吳軍已經沿著汴河經過了甬橋,永城,直指宋州,沿途的梁國軍州望風而降,送來質子和糧秣軍資的使節車隊相屬于道、絡繹不絕。在得到了從后來送到的三萬新兵之后,東路吳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九個營的新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了五萬,這樣一支大軍加上民夫和輜重車船,光是行軍隊列就綿延十余里,實在是壯觀之極。

作為大軍的統帥,呂潤性并沒有乘坐更為舒適的船只,而是騎在馬上行軍,這給他的威望帶來了不小的加分,河上和岸邊吳軍不時對代表著呂潤性的那兩面大旗發出歡呼,歡呼聲連成一片,響遏行云。吳軍中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此番若是能夠擊敗李嗣源,黃河以南的土地就是吳國的囊中之物,呂方就必然會登基稱帝,而早已是一國儲君身份的呂潤性就是未來的大吳皇帝,當然現在要把馬屁拍足,拍響。至于不久前呂淑嫻突然亡故帶來的各種傳言,也早就被眾人當做浮云給無視了,畢竟現在呂潤性指揮著東西兩路大軍,還有什么能比這個更能表明吳王呂方的態度呢?

“殿下,前部督呂將軍派人稟告,前鋒一隊游騎與敵軍相遇!”

呂潤性看了看半跪在地上的傳騎,低聲問道:“結果如何?”

“初戰不利,我方喪兵百二十三人,騎百六十匹,呂將軍讓小人替他向殿下請罪!”那傳騎大聲答道,他的臉始終低垂著,不敢抬頭。

“嗯!”呂潤性并沒有立即做出回答,看了看一旁的敬翔,這個老人顯然已經不太適應長時間在馬上的顛簸,臉上是掩不住的倦容。他低聲對呂潤性道:“晉人長于馳突,吳軍長于陣戰,以短敵長,輸了也是正常,殿下無須掛懷!”

呂潤性會意的點了點頭,沉聲道:“你回去轉告呂將軍,讓他好生安撫受傷將士,將尸體也好生葬了便是。勝負乃兵家常事,無須掛懷。晉兵長于騎射,讓哨探小心防備,莫要浪戰便是!”

“喏!”那傳騎得了命令,趕忙翻身上馬,飛馳而去了。呂潤性轉過臉來,臉色已經頗為凝重,低聲道:“敬公,沙陀長于騎射,此地地形平坦,無險可以據守,我方多步卒,當如何克制!”

敬翔笑道:“其實殿下無須太過掛懷,晉軍騎兵隨利,其實用法亦不過效法匈奴故技,先大張騎陣,多加馳突,以詐計惑我,斷我水源糧道,我欲戰則退,我退則擾,使我士卒不得休息立營,待疲敝之后,再以生力軍擊之,是以無往不勝。今我延水路行軍,水源糧食無虞,又有火器犀利,軍士訓練嚴格。只要殿下不為其所惑,雖不能大勝,但亦不至大敗!”

“不能大勝,亦不至大敗?”呂潤性皺眉問道:“敬公為何這般說,莫非這便夠了嗎?”

敬翔笑道:“那是自然,兵法有云‘先為不可勝,再求勝人!’,晉賊多騎,進退便捷,戰與不戰操于他手,自然難勝。但這也是他的缺點,彼軍中多馬,便是一般多的兵力,其馬兵所消耗的糧秣便勝過步卒數倍,所以除非其有后路有大軍轉運糧食,其軍在一地便不能多呆,否則馬匹就會大量餓死,所以只要我軍把守嚴密,晉軍數日不得手,便得退兵,這時他們戰馬往往已經掉了膘,瘦弱,我以養精蓄銳已久的精兵追之,必然大勝!”

呂潤性聽了敬翔這一番話,不由大喜,笑道:“傳令下去,三軍遇到晉軍偵騎,無論如何挑撥,都不得妄出浪戰,否則雖勝亦斬!”待通傳下去之后,呂潤性低聲對敬翔道:“此行來得敬公相助,勝過十萬大軍。”

“不敢!”敬翔道:“不過晉賊現在得了河北之地,步卒也十分精悍耐戰,加之太祖晚年之后,猜忌好殺,良將多死,否則早就將河東小兒滅了,何止遺禍今日!”說到這里,敬翔已是眼角含淚。此人出身低微,全憑朱溫的信重才得以施展一身才干,執掌軍國之事,做下了好大一番事業,早已將自己和朱家當做一體了,并非五代后期那些毫無節操,換皇帝如走馬燈一般的文臣。可偏偏世事弄人,他被弄臣陷害,趕出汴京,結果汴京陷落,主君殉國,他自己反倒投了新主呂潤性,領大軍為主上報仇,活的是無比滋潤。這一切給他帶來了一種莫名的負罪感,如果不是借師助剿、為故主報仇這樣一個念頭支撐著他,恐怕他早就自殺殉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