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中文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閔氏在給李氏出主意,讓杜安興到鎮上去學管賬,說是現在許多做大生意的人,都愿意要像杜安興那樣識文斷字的后生。
李氏愣了一下,本能的回了一句:“是嗎?”
“可不是嘛!”閔氏調整了一下坐姿,靠近李氏道:“親家母,要是十一將來能出徒,做個賬房先生,那不是挺好的嗎?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每個月還有可觀的月錢拿。做得久了,那在主家面前也是極有臉面的,將來說不定還能留在主家養老呢!”
李氏聽了,頗為意動。
“這賬房先生也不是那么好當的吧?十一要是去做學徒,怕也辛苦呢?”劉家的門路廣,李氏就想多問兩句。
“辛苦?這世上干啥不辛苦?親家母,不是我說你,你呀,就是太慣著孩子,以前對玉娘也是如此。你想想,這人生來不就是受苦的嘛!十一識文斷字,讀了那么多年書,不比那些賬房先生差,他不過就是年輕了點嘛,讓人帶帶就好了。”
李氏猶豫不決,一方面她覺得去鎮上當賬房先生確實比種田好,一方面又怕杜安興的老毛病犯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事兒呢,我就是跟你一說,你再想想吧!十一那孩子不錯,要是在家里種地,可惜了。”
李氏打了個唉聲,覺得心累極了。親家母有句話說得對啊,人生來就是受苦的。
“親家母,你和親家人面廣,知道不知道誰家招這種學徒啊?”
閔氏哎喲一聲,“這我還真不知道,之前也沒工夫說這個事兒啊,你要是有心啊,我就給你打聽打聽!”
李氏點了點頭,像是下定決心似的,道:“中,那你幫我問問。”
閔氏心里微松,“唉,知道。”
當天晚上,老兩口是吃過晚飯以后離開的。
他們走后,杜玉娘一直陪李氏說話。
李氏就問杜玉娘,讓十一去鎮上當學徒怎么樣。
杜玉娘好半天都沒說話。
“玉娘?”
杜玉娘笑了一下,才對李氏道:“祖母,我對堂哥沒啥信心!雖然二叔覺得他能改好,甚至已經改口了,但是我覺得吧,這種事情……懸!”
李氏也知道杜玉娘因為“做夢”的關系,對杜安興的成見極大。是,老頭子是托夢說家里有不賢不孝子孫,而且十一賭錢的事兒被揭出來以后,她也覺得老頭子說得不孝子孫就是在說十一。
話是這么說沒錯,但難道真的要因為一個還沒有被證實的夢,就耽誤十一一輩子?
李氏猶豫不決。
杜玉娘知道李氏的心思,前怕狼,后怕虎,說得就是她了。
不找個一勞永逸的法子讓她死心,她恐怕永遠都會對杜安興抱有幻想。
杜玉娘想出的這個主意雖然不是什么絕好的主意,但是用來檢驗杜安興卻是綽綽有余的。
如果他真的改好了,那么就算他在鎮上,也會遠離賭坊,重新做人!但是如果他沒改好呢,你就是把他綁在家里,他也會想方設法的出去賭,攔都攔不住。
到最后,李氏還是決定問問杜安興自己的決定。她把杜河浦,張氏和杜安興都叫到上房來,把自己的想法跟他們說了,爭求他們的意見。
張氏自然是高興的。
兒子不能讀書了,要是當個賬房先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比種地強吧!兒子回到鎮上,好好干幾年,身價就不一樣了!
“娘,還是您老想得周到!”得了好處,張氏頓時換了一副嘴臉,眼睛也不瞪了,嘴也不撇了,整個人容光煥發。
杜河浦憂心忡忡。
杜安興臉上十分平靜,沒有任何的喜悅神色。
“十一,你是怎么想的?”
杜安興微微低著頭,沒有說話。
現在的他,相比半年前瘦了不少,整個人黑瘦黑瘦的,可是瞧著,卻比過去精神了不少。
“祖母,我不想去!”
杜安興這話一落地,張氏就炸了。
“啥?不想去,我看你是腦袋有包吧?”張氏眼睛瞪得老大,質問杜安興,“十一你是不是傻啊?去做賬房先生總比在家里種地強吧!”
杜河浦也覺得去鎮上當個賬房先生,要比種地強。種地多辛苦啊,一年四季也就只能歇一季,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若是年景好,辛苦一年倒也值得。若是年景不好,一年的辛苦都打水漂了。
當賬房先生就不同了,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重要的是工錢還不少。
“十一,你咋想的?”杜河浦就不明白了,這么好的機會,兒子怎么就不抓緊呢?萬一娘改變主意了可怎么辦?
杜安興勾起嘴角,自嘲地道:“憑心而論,你們放心我去鎮上嗎?”
沒有人說話。
李氏抬頭盯著他,有些不太理解。
這孩子是她看著長大的,可是她現在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了解過他。
在這個家里,她是最疼愛杜玉娘,但是被寄予希望的,是他杜安興啊!
“咱們家的鋪子為什么不做了?還不是你們怕我在鎮上,會去賭?反正你們也是不放心我,我又何必去鎮上呢,在家種地得了。”
張氏只覺得自己心尖哆嗦,頭也一抽一抽的疼起來。
“十一,你祖母既然讓你去,肯定是相信你了,對不對娘?”
李氏看著杜安興,沒說話。
杜河浦有些著急了,連忙道:“娘,您相信十一一回吧!這孩子發過誓了,不會再犯了。”
杜安興心中一跳,不由得朝杜河浦看去。
是的,他發過誓了,而且是用他老子的命發了一個毒誓。
李氏只道:“這件事,我拜托老大的岳丈幫咱們先打聽著,成與不成還不一定呢!”
劉家一家三代都是做木匠的,人脈廣,幫忙在鋪子里找個差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十一,你也大了,該說的話以前我也跟你說過了,今天就不再說了。你上鎮里做工的事,你再好好想想,去吧,回去吧!”
二房一家子,這才回了東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