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翼鷹揚

11章 沒有抵抗

11章沒有抵抗

虎式重型坦克,這時已經裝備了88毫米的坦克炮,以及使用75毫米坦克炮的豹式坦克。當然沒人會愚蠢到拿這些坦克包括盟軍大量裝備的4謝爾曼坦克,與中華聯邦國防軍裝備的鋼矛和唐刀坦克進行對比。因為那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而且中華聯邦為了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早已經換裝了滑膛炮,并可以發射炮射反坦克飛彈。

貧軸裝甲、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炮射導彈,以及激光制導、復合夜視系統、數字化觀瞄裝備,這都讓中華聯邦國防軍的武器裝備,比起這個時代所有國家的武器裝備要高1~2個層面。瞧瞧,科技領先的結果,是武器裝備不具有可比性。而這一種不可比性,代表的是世界有限資源的使用以及分配權利的比例。

試想如果能夠有如同中華聯邦這樣的一穩定而又公平的平臺時,“中華民族”一定可以做得到這件事。原因在于,倘若按照人口與如同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那樣的學者的比例關系,那么有著8億人口的中華聯邦得有多少這樣的學者,14億人口的中國得有多少那樣的學者。敢于想象一下,中華聯邦有多達10個愛因斯坦這樣等級的學者,那么武器裝備的先進,不是件近乎必然的事情嗎?倘若中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那么最多的人口,不該占有世界最多的資源嗎?

簡而言之,有了科技的領先就會擁有一切,否則就將在復雜的,崇尚“叢林法則”的國際政治、軍事、經濟斗爭里,把本國公民努力創造性的財富,一點、一點的被瓜分。而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當時的滿清的確是世界上最富的國家之一,但被瓜分是科技落后的必然結果。

雖然德國人的虎式坦克與豹式坦克不能與中華聯邦國防軍的坦克相提并論,但與美軍的4謝爾曼坦克相比,性能就只在伯仲之間。相對來說,德國虎式重型坦克,有著相當厚的復合式裝甲,這它他的防護力近乎完美。豹式則是學習中華聯邦坦克的設計理念,把機動性與防護能力完美的結合起來的制成品。而4謝爾曼坦克同樣是仿造中華聯邦國防軍坦克的制成品,甚至美國佬連外形也學的十足。

4謝爾曼坦克被稱為,最像是中華聯邦鋼矛坦克的坦克,甚至在一定距離可以起到以假亂真的效果。而外形與鋼矛坦克一樣,事實上也是一種心理戰戰術的應用而已。

仿造中華聯邦的軍事科技,這不是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因為歐美國家的人,他們不像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中,有些固執的人那樣。面對優秀的事物,可以死不認帳。習慣于用數據說話歐洲美人,在借鑒“拿來主義”的時候,一點猶豫之情都不會有,外帶還不會有感激之情。

就算感激,也只會向強者感激。畢竟,一個獅子倘若去感激一只綿羊的話,那就有點搞笑了!

當坦克群出現在盟軍的,受到了大量不間斷火箭炮攻擊的防線時,整個防線如同死了一般沉靜。令人驚訝的是,沒有經過戰火洗禮的南美軍隊,這時居然發生了大范圍的潰逃。

這時時間已經超過了凌晨1點,德國人這場從天剛剛擦黑就開始的進攻,直到這時才真正開始。在這之前,坦克群需要使用數個小時集結起來以發動進攻,這還是有賴于德國軍隊的精確配合才實現的。

坦克排成了攻擊的尖角隊形,最前面是虎式重型坦克,中間是豹式坦克,后面是成群的裝甲車。現在的德國裝甲部隊,可沒有如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一開始時那么驕傲,在進攻的時候播放好聽的音樂。此刻坦克上所有的人都在睜大眼睛,以期發現前面的目標。坦克上的紅外光探照燈發出無法目視的紅外光,坦克內部的所有成員,都通過坦克的觀察裝置看著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黑暗的戰場。

隆隆的發動機聲音里,坦克在炮長的命令下進行短暫的停頓。88毫米火炮就支立即在震耳欲聾的聲音里,噴射出長長的發射的火舌。

“轟……”

被命中的盟軍防線上的碉堡上的55毫米火炮,在沒有絲毫的抵抗之中被轟上天。想依靠88毫米的坦克炮,一擊就擊毀那些碉堡是不現實的事情。但把那些討厭的,能夠發射55毫米穿甲彈的火炮轟掉,那些抵抗樞紐就將喪失它們的作用。

“沒有抵抗,進攻進展良好……!”

幾乎所有的坦克都使用燈光信號交流,因為整個諾曼底海岸,全都是德軍部署在“大西洋壁壘”里的強大的干擾裝置,以及美國的使用輕型航母改裝的“大君主系統”的干擾之下。雙方無論戰機、坦克還是任何無線電信號,在這里全都不過只是雜波而已。

雙方都使用“電磁遮斷”,同時又都是針對對方的無線電頻道。不過對于雙方官兵而言,上了戰場帶一部手機,總是有所幫助的。甚至因為第一代手機的便宜,雙方的坦克里都有這樣的,民用轉軍用的裝備。雖然手機來自中華聯邦,雖然中華聯邦的“移動通訊”專門開設了軍用加密頻道,而收取高額費用,但所有參戰國都在使用這樣的系統。

畢竟就算是在中華聯邦國防軍“望樓”——預警、電子戰飛艇的干擾下,這些手機的信號依然暢通無阻。這也算是中華聯邦國防軍,面對“移動通訊”的巨額收入而做出的一些讓步。當然為此,中華聯邦國防軍得到的是軍用數字化通訊系統陣列。

一艘小型“全球鷹飛艇”上所載的“軍用數字化通訊陣列”,就可以保持一個戰區軍用手機的及時加密通訊。而這就是最頂級的軍事機密,無論任何國家的媒體都不知道。而這個系統,可以向中華聯邦國防軍提供,所有使用軍用手機系統的軍隊的實時通訊監聽,以及北斗衛星的GBS定位。當然,這同樣是頂級機密,沒有足夠的代價不會公之于眾。

隨著坦克群近逼,在諾曼底登陸作戰之中,盟軍與德軍的進攻與防御換了位。德國人的進攻,有著更多的普魯士軍隊的狠辣。對于那些“快速戰線”內部的作戰,德國人更有一些特殊的心得。他們的作法并不是派軍隊到內部去清剿,多數的時候是用帶有聚能裝藥的巨大炸藥包來對付。

尤其是盟軍海岸上深達10公里的防線,因為時間問題,那些“快速戰線”被直接布置到地面上,只受到一些沙袋的保護,這就降低了“快速戰線”作為半埋式地堡的防御作用。

呈“品”字形的碉堡,盡管受到了大量火箭彈的攻擊。但遠不如盟軍用120000發炮彈來轟擊的效應更大,所以那些抵抗樞紐上的55毫米的火炮,許多在爆炸之中都安然無恙。畢竟,就算是在碉堡頂上,同樣有厚厚的水泥板進行保護,沒有直接命令不存在毀損的問題。

可惜的是,南美步兵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戰斗。在他們心中那如同雨點似的落到陣地上的炮彈,一定會把“快速戰線”組成的防御完全摧毀。事實上“快速戰線”里的那種多級減震復合的鋼筋水泥板,對于炮擊有著相當不錯的防護能力。除非直接命中頂部,否則107毫米的火箭彈的穿甲彈頭,都難以擊穿整個碉堡。

德國人的吉普車火箭炮組成的炮隊,不斷移動著他們的方位。補給部隊根據他們使用手機的報告,運去一車車的炮彈。吉普車火箭炮的炮手,剛根據手機里傳來的命令,把炮彈射向大致的炮擊目標。畢竟火箭彈談不上什么準確性,唯一值得提的就是火力的密集以及猛烈的程度。

因此,德國軍隊進攻火炮的準備,除過重炮之外,火箭炮是以幾乎不間斷的方式在發射。整個諾曼底的充滿了煙霧的天空里,可以清晰的看得以一排排流星一樣的火箭彈不時,從各個方向上掠過天空。美軍的艦炮當然也對那些火箭炮吉普車追蹤射擊,一來紅外觀察受到干擾,其次煙霧影響,最后就是那吉普車一但射擊完畢,就可以立即移動。

據推測,德國士兵在射擊的時候,吉普車都可以不熄火。12個發射管,在9秒內可以發射完畢,隨即整個炮彈就可以立即轉移。這種作戰方法,曾經在瓜達卡納爾島上,頗為令美國海軍陸戰隊頭痛,那么盟軍該如何應付呢?

咱們下章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