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寧有種

第三十一章 班師回朝

第三十一章班師回朝第三十一章班師回朝←→::mayiwsk

后周大軍陸續撤離了晉陽,隊伍一路連綿數十里。

最前面的是皇帝的車駕和殿前諸班直,中間則是其余禁軍和各藩鎮的人馬。

負責殿后的是建雄軍節度使藥元福率領的數千步騎。

這藥元福是位老將,如今已有七十高齡,卻依舊還能騎馬射箭,體格硬朗的不像是古稀之年。

撤軍時他主動要求斷后,皇帝看他年事已高,本來不準備同意的。

誰知藥元福卻道:“趙將廉頗年逾八十,仍能披甲上馬,老臣比他還年輕十余歲,難道陛下也懷疑老臣尚能飯否?”

他的這番話讓皇帝無言反駁,最終也只能讓他負責殿后。

果不其然,后周軍剛離開晉陽城沒多久,北漢主劉崇便派人馬追在后面。

都說進軍容易退軍難,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一旦撤退時遭受追擊,一個不慎那就是大規模的潰敗。

但藥元福不愧是縱橫沙場數十年的老將,率領步騎在晉陽城南十里外埋伏起來。

殺了北漢追兵一個措手不及,將對方的數千人馬給擊退。

李奕聽到這事后,不免在心里感嘆了一句“姜還是老的辣”。

這些個沙場老將都不是省油的燈,一輩子都是在戰場上廝殺過來的,對于打仗他們有著自己的經驗和理解。

有一句話說得好,盡信書不如無書。

打仗這種事不是靠死記硬背兵書陣法就行的,再強的武功招式你也得要先融會貫通,不然就成了死板的花架子套路。

再說了,那些兵書陣法不也是靠前人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嘛。

李奕覺得自己還是要多學多看。

好在他還年輕,這也是他最大的優勢,人的生命不過匆匆百年,時間永遠是最珍貴的。

歷史上有多少璀璨的英雄最終只是曇花一現?

反而有不少人硬生生靠著壽命熬死了對手。

年輕就是資本,腫么,不服?

有本事你就別死在我前面!

或許是心境上的巨大轉變,在回程的路上,李奕看著道旁的花花草草都覺得賞心悅目。

在來的時候他可沒心思關注這些,別說這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了。

哪怕就算是一個大美人投懷送抱,李奕也未必能提起多大興趣。

那時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建功立業,渴求著搏一場富貴。

而現在呢?

榮華富貴近在眼前……啊不,是已經到手了。

興致高漲時,李奕輕聲哼道:“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他覺得這首孟郊的詩,很符合自己現在的心境。

寫得真特么的好!

“奕哥兒,你這詩作得真好,文采怕是不輸那些個翰林學士了。”

馬仁瑀是懂得破壞氣氛的,明明是夸贊的話,李奕卻是越聽越刺耳。

他無奈的回道:“不是我作的,是孟郊作的。”

“孟郊是誰?”馬仁瑀一臉茫然:“這人咱倆見過嗎?”

李奕拍馬先前,隨口回了一句:“你或許是見過,但我肯定沒見過。”

他娘的!

人家都死了一百多年,咱倆要是見過,那就見鬼了……沒錯,是真見鬼了!

六月中旬。

后周的大軍抵達潞州,回程路線和來時一樣,后面還要經過澤州和懷州,最終返回東京大梁城。

走的路還是同一條,但相比于來的時候,大伙兒的心情卻截然不同。

一來是慶幸自己還能活著回去,二來則是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

長途跋涉數百里,提著腦袋上了戰場。

為了什么?

還不是渴求著建功立業、搏一場榮華富貴。

只可惜有不少人再也回去了……他們的妻兒老小在東京等得望眼欲穿,卻再也等不回自己的父親、兒子或丈夫。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興亡多少愁啊……

到了潞州,皇帝下令大軍修整一天,次日出發。

趁著這個間隙,皇帝陸續封賞了各個藩鎮有功的將士,同時又懲罰了一批作戰不力的人。

但總體上還是被嘉獎的人更多,將士們長途跋涉一路玩命苦戰,本就該獲得應有的回報。

皇帝在晉陽城下許諾給李奕的封賞也在這時候兌現。

“內殿直都指揮使李奕,遷任乾州刺史,職并如故。”

乾州?

李奕一時間想不起來這是哪里,尋思著等會兒找人問問。

等該賞的賞過,該罰的罰過。

皇帝便詔令各藩鎮兵馬返回駐地,軍隊很快就散去大半,只剩下禁軍的數萬人馬還留在潞州。

“奕哥兒,我剛才幫你找了個文官問過,乾州屬于京兆府治下,管著一個奉天縣,刺史是從四品下的官階。”

李奕沒想到馬仁瑀還挺機靈,自己本來還準備去問問,他倒提前幫自己探聽過了。

從四品下……那應該就是個下州。

不過也無所謂,反正只是遙領的加銜,為的就是品階的提升,以及多拿那一份俸祿。

馬仁瑀又道:“我還幫你問了,刺史的月俸是一百貫、米麥五十石、食鹽五石、馬草料五匹、元隨衣糧二十人份……”

好家伙……問的還挺詳細。

李奕感嘆道:“朝廷還真是厚待這些州縣主官,刺史的俸祿比咱們這些武將高多了。”

馬仁瑀附和道:“真他娘的不公平,咱們打死打活的,拿的賞賜還不如人家一個月的料錢。”

“我這個內殿直都虞侯的月俸、物料加起來都沒一百貫……”

也不怪馬仁瑀有怨氣,他沒有獲得加銜,僅靠本職的軍餉收入,跟李奕根本沒法比。

李奕只能安慰道:“回了開封,陛下還會有封賞,到時少不了你的好處。”

聽到這話,馬仁瑀才好受些。

“對了,奕哥兒,那個陳小娘你準備怎么辦?難道真要帶回東京?”

“哎呦,我怎么把這事給忘了!”

李奕頓時一拍腦袋,難怪到了潞州后,他總覺得自己好像忘了什么事情。

可又想不起來是啥。

原來是把陳小娘這么個大活人給忘了!

當時火急火燎的把她交給負責押運糧草的將領,都沒來得及多交代幾句。

也不知道她和那群老弱婦孺有沒有被安全的送到潞州來。

李奕當即帶著馬仁瑀打聽了一番,得知確實有一群從石州來的老弱婦孺,跟著返程的運糧隊到了潞州。

兩人又馬不停蹄的找了過去。

那押運糧草的將領倒也上心,沒有隨意把陳小娘等人丟下不管,而是把她們交給了負責后勤的官員。

后勤小官聽說是內殿直都指揮使交代的,便把陳小娘等人安排到傷兵營地,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雜事。

這樣也算解決了她們的吃住問題。

等再見到李奕,陳小娘明顯很高興,跪下來小聲喊主人,也不知誰教她的。

她從小生活在偏遠村落,都沒出過遠門,沒有什么見識,這些東西總不能自學成才。

李奕直接把她拉了起來,告訴對方以后稱呼自己“阿郎”或者“郎君”都行,就別喊什么主人了,聽著別扭。:mayiwsk←→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