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第三十一章 臣吳襄、兒吳三輔,愿為陛下斬逆賊吳三桂

滿清入關,京師震動。

金鑾殿上,朱厚熜坐在龍椅上,而朱由檢則是坐在一旁的臨時抬上來的椅子,看起來雙圣并列,但無論是哪位大臣,一眼望去都會覺得是以朱厚熜為主。

金鑾殿內倒是熙熙攘攘,雖然之前的京官部分被朱由檢給砍了,其余大部分都下獄擼官了,但各地前來‘救駕’的大臣們倒是不少,因此倒是又將這空蕩蕩的金鑾殿給填滿。

在場的大臣們皆面色沉重,尤其以武將為主,近乎于皆是大驚失色之樣。

崇禎朝的將軍們面對滿洲的勝率不高,金鑾殿上的武將們幾乎都去過松錦、關寧和滿清打過一兩架,所以他們基本上是……人人都有‘恐滿癥’。

“陛下,建奴勢大!我軍雖擁兵十數萬,但那建奴入關所攜之兵,也是十萬之眾,野戰對我軍極其不利,如今山海關的吳逆投賊,臣斗膽,請陛下遷都南京……”

新任兵部尚書馮元飏上前奏疏,神色嚴肅,十分嚴峻。

這位馮尚書說了半天,核心思想其實是……

八旗不滿萬,滿萬不可敵啊!

現在山海關都沒了,咱們趕緊溜吧,至于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陜西什么的,讓建奴和李闖去爭吧,咱們‘衣冠南渡’,未嘗沒有東晉、南宋的國運啊!

而對于馮元飏的提議,崇禎朝諸多前來‘救駕’的總兵紛紛認同。

“臣附議!”

“末將附議!”

“……”

金鑾殿上響起了朝臣的聲音,而位于最前端的徐達、郭勛、陸炳、俞大猷及郝搖旗等將,皆是面帶嗤色。

對于洪武、嘉靖朝的名將來說,建奴算什么東西?那個差點把大明葬送的李闖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不堪一擊。

而對于郝搖旗這等大順降將而言,對建奴的認識不是很足,倒是也沒有什么‘恐滿癥’。

金鑾殿上熙熙攘攘的聲音,將這大明權力的最高中心襯托的如同菜市場。

而朱由檢衣冠楚楚,雖然正襟危坐,但也是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朱厚熜,虛心請教道:“高爺爺,我等該如何?”

朱厚熜雙眸如炬,目光陰冷,望著滿堂主張南遷的官吏們,冷哼一聲,忽然張口道:“吳襄、吳三輔父子何在?”

一道煌煌帶有天威的聲音出現在了整個金鑾殿上,瞬間,在場正在進言的官吏、總兵們下意識的停下了口舌,瞬間就安靜了下來。

朱厚熜的聲音十分平淡,但落在眾人的耳畔,卻好似九天玄霄炸裂,瞬間令他們安靜起來,不由紛紛低下頭顱,不敢直視朱厚熜。

我大明世宗皇帝,果真是有穆穆天子之風!

文官之首的錢謙益在心中驚嘆一聲,大紅官袍將他瘦小的身軀壓得倒是低上不少。

雖然在歷史上,錢謙益以‘頭皮癢,水太涼’為名氣,遺臭萬年,但在內心里,錢謙益還是愿意當大明的官吏。

沒別的原因,他在大明已經位極人臣了,去滿清又能干點什么啊?

投降原因也是無他,怕死而已。后面也偷偷資助反清義士,但這也全都無法逆轉他又當又立、貪生怕死的形象。

但目前的錢謙益,還全然沒有投降的心。

而一旁的史可法則是高興不已。

雖然圣天子在位,但以往十數年間,天子被奸佞蒙蔽,如今還好有大明先祖庇佑,而且這位大明先祖看起來十分凌厲,絲毫沒有史書里那般怠政!

為什么說是被奸佞蒙蔽呢?因為史可法一直被排擠在北京決策圈子外,就算崇禎這一班又一班換了無數個內閣成員,也輪不到他史可法。

這難道不就是皇帝被奸佞蒙蔽的證據嗎?!

大明一共就四個以藩王之位繼任大統的皇帝。

分別是,永樂皇帝朱棣、景泰皇帝朱祁鈺、嘉靖皇帝朱厚熜以及當今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都是藩王繼位,怎么皇帝比皇帝的差距這么大呢?

史可法不由得嘆息一聲,但這時也握緊了拳頭。

下一刻,他當即站起身來,對著朱厚熜大聲上奏道:“啟奏陛下,吳襄、吳三輔父子得知吳逆謀反之后,愧對天恩,自今寅時便已經跪在午門之外,祈求陛下原諒!”

“臣與江北兵馬枕戈待旦,愿為先鋒,為陛下大破建奴,生得偽清攝政王多爾袞、吳逆吳三桂,獻俘京師!”

史可法不可謂不忠心耿耿,而聽到史可法的聲音之后,跟著史可法一起來的劉良佐心中一沉,暗道一聲不好。

你想去死就去死,和我有什么關系?我弟弟就在滿清那邊,實在不好也商量著剃個頭投降啊。

劉良佐頭皮發麻,而劉澤清和高杰也是琢磨不定。

他們是典型的軍閥,手里的三萬兵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他們可不想和史可法一起北上將兵馬送了。

而黃德功,江北四鎮中唯一忠貞于朝廷,兩個沒有投降清朝的重臣目光如炬,他已經下定決心回到真州,把所有的部隊都調過來了!

聽到了史可法的忠心之后,朱厚熜點了點頭,龍袍一甩,接著便道:“朕命史閣老以閣老之身坐鎮山東,總督山東一切政務,可隨意調動山東兵馬,令黃德功提督山東戎政,為山東督撫,劉澤清、劉良佐、高杰,爾三鎮兵馬皆需聽從史閣老、黃德功調動,鎮守山東之地!”

“姜瓖,朕令你為山西總督,鎮守大同,勿讓建奴奪了山西!”

“畢侍郎、湯監正,朕責令你二人傾全國之力,鑄造更多的紅衣火炮,建奴攻略天下,無非是憑借火炮之利,今我大明,火器若遠勝建奴,則必勝之。”朱厚熜道,“畢侍郎,聽聞你精研燧發之槍,雖有十之一二的卡殼概率,但朕也需要這一批火槍,朕令你敕造火器一萬把!”

伴隨著朱厚熜的吩咐,眾將紛紛領命。

而一語言畢后,朱厚熜又看向了位于武官之首的徐達,立馬笑道:“魏國公,還是要勞煩您,帶著我們這些不成器的晚輩,為大將軍,總督一切軍事,給予建奴迎頭痛擊!”

徐達依舊不卑不亢,對著朱厚熜鏗鏘有力的行禮道:“請嘉靖陛下放心,末將就算粉身碎骨,也會為陛下斬下建奴酋長的首級!”

而緊接著,一旁的朱由檢看了一眼朱厚熜,立馬心領神會,張口道:“宣吳襄、吳三輔父子進殿!”

“諾!”

王承恩立馬欠身領命,高聲復述一遍。

而伴隨著王承恩的復述,在朱厚熜的視線之中,兩道渺小的身影在金鑾殿前出現,一步一叩首,當真是傷痕累累,泣淚如雨。

“罪臣吳襄、吳三輔,罪該萬死,家門不幸,竟出此逆賊,老臣吳襄、兒吳三輔,愿為陛下斬逆賊吳三桂首級,以雪家門屈辱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