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第九十九章 奪門之變,但發動者是朱祁鈺和于謙

第九十九章奪門之變,但發動者是朱祁鈺和于謙第九十九章奪門之變,但發動者是朱祁鈺和于謙←→:最新網址:mayiwxw

是夜,弦月如鉤,夏蟲脆鳴,幾許繁星陪伴閃爍著冷月。

慈寧宮中,太后孫氏披頭散發、掩面而泣,脾氣極差,甚至可以說是大發雷霆,將不少沒犯任何錯誤的宮女、太監杖斃,處死!

后宮之中人人自危,瑟瑟發抖,唯有太監王振的黨羽,諸如曹吉祥等宦官常伴太后左右,不敢有任何動作。

“我兒祁鎮啊!”

孫太后眼睛都已經哭腫,待在慈寧宮內,泣淚如雨。

孫太后自然是有特殊情報渠道的。

因此,在大軍經過宣府時,便有死忠悄悄記下了情報,直到今日卯時,才將情報傳遞到了孫太后手中。

看到情報的第一眼,孫太后當場暈厥了過去,好在太監金英及時穩住場面,悄悄宣御醫,不消半個時辰,便將孫太后給救了回來。

隨后,金英又去尋了曹吉祥,曹吉祥便派人去請了錦衣衛指揮使,同樣屬于王振黨羽的馬順!

馬順,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文臣們在大殿上活活打死的錦衣衛指揮使,可以說是丟盡了錦衣衛指揮使的臉。

緊接著,同屬王振麾下的毛貴、王長兩個太監也被緊急提拔,負責鎮守宮門各處,將內宮與外宮截斷。

孫太后蘇醒之后,哭泣發怒了一陣之后,才慢慢接受了現實。

現在的她,對于那些賜死了她兒子的大明皇帝抱有無比的恨意!

因此,她毫不猶豫,當即寫了封懿旨,給監國的朱祁鈺送去,希望朱祁鈺能夠同她一起召集各地衛所、備倭的軍隊,同那些該死的大明皇帝廝殺!

而王振的黨羽們也開始紛紛行動了起來,與孫太后不謀而合。

畢竟王振的那些腌臜事兒,他們都有份,天生的就是王振一黨,如今王振被當眾斬殺,他們自然也就是對面那群大明皇帝的肉中刺、眼中釘,當然要想辦法保住自己的權勢了。

“本宮的兄長、弟弟來了嗎?”

孫太后招來金英,十分緊張地詢問道。

金英十分恭敬道:“啟稟太后,您的至親骨肉已經去鎮守東華門了。”

聞言,孫太后有些心安,接著便頗有怨氣地開口道:“朱祁鈺和于謙、陳循、王直那些大臣,都不肯召集各地的軍隊嗎?!”

“太后,根據今兒個廷議的結果來看,是這樣的。”

金英接著便道:“不過兵部在于謙的授意下,寫了個條子,不知是調集了哪里的軍隊,但您當時昏厥了過去,因此沒有您的懿旨,奴婢們不敢有所異動,因此也不知是哪里的軍隊被調動了。”

聽到金英這么說,孫太后不由一愣,接著便有些傷心地開口說道:“于謙果然是忠臣啊,滿朝文武皆背叛了本宮的孩兒,只有于謙暗自調兵!等打贏了之后,本宮要重重封賞他,定要許他一個國公之位!”

而一旁的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有點憂心忡忡,他猶豫再三,最終對著孫太后進言道:“太后娘娘,微臣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陛下出征之時,率領的三大營精銳共計二十萬。”

“而如今歸來之時,通過稟報,軍中起碼有三十余萬精銳……微臣覺得,這件事情多半是真的,太后娘娘,我等……”

“住嘴!”

孫太后怒斥馬順,直接將手邊名貴的花瓶扔下,瓷片劃過馬順的臉頰,瞬間便是鮮血四溢,令馬順大汗淋漓,只能請罪。

孫太后氣得胸脯起伏不定,雷霆震怒,還不等她開口說些什么,一旁的曹吉祥便道:“太后娘娘莫要氣壞了身子,當今之際,還是定好咱們要干些什么。”

“馬上以本宮的名義,寫一封懿旨,宣監國郕王朱祁鈺入宮見本宮,本宮有軍國大事委托。”

孫太后的目光陰冷,接著便道:“命令御馬監太監持刀斧于左右,若朱祁鈺不肯,那本宮一聲令下,爾等便從左右沖出,亂刀將朱祁鈺砍死!”

“同時,召于謙、石亨等人入宮見我,令他們立馬統帥諸營,清理陳循、王直這些老不死的家伙,征召山東、南京之兵,同那叛逆死戰!”

因為于謙這突然的調兵指令,一時之間讓孫太后產生了誤判,覺得于謙應該是自己這邊的人。

只能說,孫太后可能腦袋昏頭了。

于謙可是和王振有仇,而且是有大仇。

當年于謙入京覲見朱祁鎮、時,因為不給王振送禮,因此慘遭誣陷下獄,在詔獄待了三個月,才在百姓、官吏乃至藩王的求情下得以赦免,降職為大理寺少卿,后來才重新起復為巡撫。

于謙擔任巡撫期間,深受百姓愛戴,解決了不少因天災而導致的流民生計問題。

直到土木堡發生的前一年,于謙才回到京城,擔任兵部左侍郎。

這樣的履歷,很難想象他能夠和朱祁鎮、王振他們搭上什么關系。

不過畢竟在權力面前,誰也不知道誰會做出什么舉動來。

比如石亨,他在歷史上還是于謙的心腹呢,可以說是于謙一手提拔起來的,沒有于謙,石亨不過是個敗軍之將。

而朱祁鈺也待石亨很好,給他一路升官。

但他為了權力,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毅然決然發動奪門之變,讓太上皇朱祁鎮重新登基……

由此可見,在權力面前,人心倒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啊。

而就在此時,太監王長疾步走來,來到孫太后的面前,對著孫太后稟報道:“啟奏太后,兵部左侍郎于謙與監國郕王殿下領命在東華門外,請求入內拜見太后,說是有要事相商……孫繼宗大爺遣奴婢來問問您,要不要把于謙放進來。”

孫太后聞言大喜,接著便道:“這于謙果然是忠臣也!如此夜晚,竟帶著朱祁鈺過來,明顯是要與本宮密謀,速速開門,放于謙進來!”

而聽到孫太后的話語,一旁的馬順當即開口道:“太后,不可開門!這于謙之心未曾明確,若是有異該當如何?”

聽到馬順的話語,孫太后的智商一時之間竟然回光返照,點了點頭,開口道:“馬愛卿所言極是!只叫于謙、朱祁鈺二人入內,其余人等,盡數在東華門外候著,不得入宮!”

王長聞言,當即拱手領命,想要離開之時,卻在外面聽到一片嘈雜的聲音。

孫太后皺了皺眉,勃然大怒,呵斥道:“外面怎么了?!”

曹吉祥當即欠身,道了一句‘奴婢去看看’后,便迅速出了門,不消片刻,便被一員渾身是血,穿著鐵甲的大將撞倒在地,發出‘哎喲’一聲。

見有一將闖入慈寧宮,孫太后大怒,正欲吩咐左右將其拿下時,卻見那大將哭喪著臉,開口道:“妹妹,東華門破了!于謙用兵如神啊,我還沒見著什么情況,城門便開了。”

“那朱祁鈺更是一馬當先,喊著什么‘我乃監國郕王’,士兵們都不敢動手,東華門便這么被攻破了!”

迅速說完情況之后,這大將又接著道:“顯宗已經被當場打死了,我溜得快,逃了一條命,朱祁鈺、于謙這是奪門,發動宮變啊!”

奪門之變!

朱祁鈺、于謙竟然敢奪門!

孫太后此刻就好像是森林冰火人里的那個火人,不斷有怒火從心中向外燃燒,她再度憤怒至極,怒喝道:“朱祁鈺,這個賤人之子!速速派人去給本宮,把吳氏那賤人殺了!”

孫太后怒斥一聲之后,同時也隱隱有一種不對味的感覺。

她萬萬想不到朱祁鈺和于謙竟然會奪門,在她的印象里,奪門這種事兒,應該是她和她的黨羽發動才對啊,怎么被于謙和朱祁鈺搶先了?

不過現在想什么都沒有用了,畢竟皇宮里已是兵荒馬亂,雖然孫太后氣急敗壞,但根本沒人聽孫太后的。

吳賢妃所在的宮殿距離此地極遠,若是去殺吳賢妃,那么代表著他們已經放棄反抗了,因此無論是金英還是馬順、曹吉祥等人,皆不會如此去做,而是打算殊死一搏了。

見周圍太監不為所動,孫太后更是呵斥道:“你們難道想抗旨不成,為什么不去,為什么不去殺了吳氏那個賤人!”

就在孫太后呵斥之時,慈寧宮外已經傳來了大批的腳步聲。

在月光的照耀下,留守京師的甲胄士卒已經隨于謙、朱祁鈺的步伐,殺入了慈寧宮門前。

于謙倒是一板一眼,在慈寧宮面前,對著里面拱手拜道:“臣于謙,拜見太后,太后圣躬可安?”

孫太后嚷道:“本宮不安!于謙!你帶兵來慈寧宮,想要做甚?莫不是想犯上作亂,欲謀反否?!”

“臣不敢,臣驚聞太后被逆臣所挾持,欲犯大逆不道之事,因此方才提兵而來。”于謙再度尊敬道。

孫太后再度呵斥道:“本宮沒有被挾持,你可以退下了!”

而見此情況,已經走到這一步的朱祁鈺也豁出去不管了,當即從腰間將佩劍拔出,指著孫太后,大聲喊道:“三大營的將士們,本王乃監國郕王朱祁鈺,太后如今被奸佞王振的黨羽,馬順、曹吉祥、王長等人挾持,他們就在里面,隨本王一起,殺入宮中,解救太后,屆時人人皆有封賞!”

聽到這句話,曹吉祥急了,他可不想死,便看了一眼孫太后后,惡向膽邊生,掏出一把匕首,快步上前,想要劫持孫太后,一邊走著一邊大喊道:“不要過來,否則咱家立馬就把孫太后給……”

話還沒說完,一旁的金英便大驚失色,連忙堵住了曹吉祥的嘴,怒斥道:“伱這個沒卵子的雜種,你瘋了?!都奪門之變了,他們會在乎太后的死活?!你這樣,只會坐實他們的由頭!”

“況且就算是孫太后駕崩,他們也能把罪孽推到咱們頭上!”

是啊,太后死了,那是他們這些奸佞殘忍殺害了太后。

畢竟王振之名,滿朝皆知。

而他們恰好,就是王振的黨羽。

這下ok了,奸佞黨羽劫持了太后,忠臣于謙和忠王朱祁鈺率軍誅殺奸佞。

完美劇本,在歷史上也是一段佳話啊。

而正好,曹吉祥這蠢貨這么一喊,原本不明所以的將士們瞬間就信了大半,沖了上來!

“殺!”

士兵們大喊,而于謙見狀,也是嘆息一聲,只得吩咐道:“莫要傷了太后,這些奸佞賊子,盡可能抓活口!”

在于謙的吩咐下,這場由朱祁鈺、于謙發動的奪門之變,徹底宣告了勝利。

與歷史上真正的南宮復辟、奪門之變相比,極為相似。

同樣是東華門入殿,殺到正主面前。

同樣是一路如德芙一般,縱享絲滑。

唯一的區別在于,雙方參與的人員換了一下。

翌日,天色已經微亮,鐘鼓齊鳴。

而孫太后已經一臉鐵青的被宮女們控制在慈寧宮,變相軟禁。

而參與者除了孫紹宗、孫顯宗、毛貴及王振的七八個義子在攻打東華門時被殺,其余賊首諸如金英、馬順、曹吉祥盡數被擒。

而根據孫太后之前發出去的懿旨,徐珵、江行、衛原善等主張南遷的大臣似是與孫太后同謀,同樣一同被捕,而石亨這個武將,卻是讓于謙十分頭疼,只得解除了他的一切職務。

經歷了一夜的奪門,朱祁鈺成長了許多,不過于謙倒是憂心忡忡,看起來感嘆萬分。

在奪門之后,朱祁鈺與于謙等大臣一同籌備,最終在十二天后,迎接了大明諸帝的降臨。

三十萬大軍行至北京城外后,便開始原地駐扎,而三十萬大軍中的萬名精銳則是開路,率先進入北京城!

“小王朱祁鈺,拜見大明諸位先帝!”

京師城門之前,朱祁鈺早早在此等候,遠遠瞧見了龍攆之后,當即下拜迎接。

“不必多禮。”

朱元璋爽朗地笑了笑,對著朱祁鈺道:“你也是咱的子孫,咱老朱家什么時候變得這么拘謹了。老四,你有什么頭緒嗎?”

“兒臣倒是不知。”

朱棣在一旁笑了笑,而見到朱棣之后,于謙當即行禮:“拜見太宗皇帝。”

這次見了于謙,朱棣倒是沒什么感覺了,畢竟在景泰朝那邊見了一次,因此他只是激勵般的說了一句‘干得不錯’。

“此乃我大明承平帝朱標,你們也應該是知曉,朱祁鎮那不肖子孫,已經被朕廢黜了皇帝位,賜死后找了個地方給埋了,太祖皇帝親封,朕的兄長便是此朝的皇帝。”

朱棣策馬揚鞭,給迎接他們的文武大臣介紹了一下朱標后,接著便道:“還不拜見承平皇帝?”

文武百官倒是沒有什么太大的情緒起伏,畢竟這個消息他們早就收到了,而聽到了朱棣的聲音之后,他們齊齊朝著朱標拜道:“拜見陛下,臣等恭請陛下圣安。”

“朕安。”

朱標淡然點頭,望向這滿朝的文武百官,不由微微一笑。

他怎么會不知道這些官員們的心思?

只可惜,朱標可不是朱祁鎮,他可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手把手教出來的太子,一脈相承之下,對付官員的手段,自然談不上溫和。

等正式登基之后,朱標會讓他們這些文武百官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皇帝。

而朱厚熜則是一直在一旁看戲。

他倒是有些好奇,孫太后這次怎么沒出來跳了?

而朱祁鈺聞言,心中稍稍有些失落,但也沒有太過于傷心,反而對著朱標拱手道:

“啟奏陛下,前番有宵小之輩劫持太后,矯太后懿旨,欲發山東、南京、遼東等地的備倭、衛所之兵作亂,先已被本王及兵部左侍郎于謙拿下,一干主謀皆囚于詔獄,太后也重回慈寧宮坐鎮,如何處置,還望陛下吩咐。”

刻意將‘太后重回慈寧宮’的這個點提出來,朱祁鈺的意思也已經不言而喻了,而于謙也聽出來了朱祁鈺的言下之意,但也只是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太后,哪個太后?”

朱元璋聞言,臉色有些不悅,不由張口問道:“不會又是那個孫氏吧?”

景泰朝時,朱元璋對孫氏的印象很不好。

而混在隊伍中的太孫朱瞻基不由四十五度角望天,露出了一抹苦笑。

而在太孫朱瞻基身邊的漢王朱高煦,則是露出了一抹幸災樂禍的微笑:“大侄賊,今晚你二叔就不找你玩了,你自己去找老爺子玩吧。”

“嗯嗯嗯。”

朱瞻基敷衍地點了點頭,唉聲嘆氣。

而聽到這句話之后,朱祁鈺當即老實回答道:“當朝太后確為孫太后,參與此番事件的主謀為太監金英、曹吉祥、王長等,錦衣衛指揮使馬順,御史江行,翰林編修徐珵、衛原善……”

一口氣說出了無數個名字,而朱元璋看向了朱標,而朱標也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殺氣騰騰地開口道:“一干人等,盡數腰斬于市井!”

名單之上的人,都是王振黨羽,魚肉百姓多年。

自然當殺!

不過跪著迎接自己入城的滿朝文武之中,當然也有不少人比他們更腐敗、貪婪,但朱標總能給他們一點一點的揪出來了。

而在吩咐完畢之后,緊接著針對這個孫太后,朱元璋不由看向了朱棣,而朱棣輕咳一聲,喊道:“瞻基,你覺得這個孫氏,該怎么處理?”

突然被點名的朱瞻基就好像是上課時被點名的學生,面帶苦澀,策馬而出,直接出現在眾人的面前,在所有目光的注視下,朱瞻基只能硬著頭皮道:“此女蛇蝎心腸,屢次意圖敗壞我大明江山,啟稟皇爺爺、太皇爺爺、諸位陛下,孫兒認為,此女不殺之無以平民憤!”

“不過念其也曾當過幾年國母,還是需要有個體面,孫兒提議,不若賜酒一杯,當然,一切還請皇爺爺、太皇爺爺以及諸位陛下定奪。”

今日一萬字達成

大概再過兩三章,就寫新群員了

(本章完)

最新網址:mayiwxw←→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