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兵強馬壯者為之_我的姑母是馬皇后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20章兵強馬壯者為之
第20章兵強馬壯者為之←→:
朱元璋自然不覺得,馬鈺能解決得了他面臨的問題。
一個十三四乳臭未干的毛孩,就算打娘胎里就開始讀書,又能有多大見識?
但馬皇后一句死馬當作活馬醫,還是成功說動了他。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去見一見吧。
就算得不到治國方面的建議,至少詳細了解一下殷商禮器的事情,也不算白跑。
更何況兒子還在牢里呢,順便也把他接出來吧。
天天在那待著,皇家的臉面還要不要了。
于是就決定去一趟牢里。
不過在他出發前,馬皇后卻再三叮囑:
“不論馬鈺說了什么,你都不能當場將他處死,一切等回來再做決定。”
朱元璋不耐煩的道:“你這婆娘,越來越啰嗦了,好好好咱答應你行了吧。”
馬娘娘笑道:“好啊,你這是嫌我老了,沒有年輕漂亮的妖精能討你歡心了。”
朱元璋一甩袖子:“不可理喻。”
說完撂下一句‘咱去大牢了’就離開了。
但經過這么一玩鬧,他煩悶的心情好轉了不少。
之后換了一身便裝,就離宮去了應天府大牢。
他沒有刻意隱藏行蹤,所以剛出宮不久,京中消息靈通的人就都知道他去了大牢。
大家的反應都是倆字,疑惑。
就連自認為對朱元璋最了解的李善長,都摸不清他的目的。
要說是提審那個冒充皇親的欽犯,也沒必要微服啊。
若說是去看望二皇子……都已經關了這么多天了,也該放出來了。
直接派人將他接回宮不就行了。
微服去牢里看他,難道還想繼續關著不成?
接下來大家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大部分都派人密切關注,最好能打聽一下皇帝在大牢里干了啥。
少部分選擇什么都不做。
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的時候,不做有時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比如劉伯溫就是如此,還嚴令家中子弟和奴仆要謹言慎行,無事不得隨意外出。
群臣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動作也很快就被拱衛司密探送進了皇宮。
當然,目前朱元璋還不知道這一切。
他進入大牢,剛走到哪個拐角處,就聽到自家兒子的聲音:
“我說老馬,以你的聰明應該知道,你被冤枉這事兒和我爹沒啥關系。”
“為啥還要對他有那么深的成見呢?”
“不管怎么說,他都是天子啊,是萬民的君父。”
朱元璋的腳步頓時停了下來,他倒想聽聽,這個馬鈺能說出什么高見來。
馬鈺捏起一顆炒黃豆扔進嘴里,嗤笑道:
“天子?君父?”
“首先你爹得真把自己當天子,把萬民當做自己的子民,可是你爹他有這個認知嗎?”
朱樉反駁道:“怎么沒有,我爹經常說百姓疾苦,作為君主要勤政愛民……”
馬鈺打斷他說道:“那我問你。”
“天子,蒼天之子,承天命而生,代天執掌天下撫育萬民。”
“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這兩種想法,你說你爹更認同哪一種。”
聽到‘兵強馬壯’這句話,朱元璋臉色一變,眼睛閃過一道寒芒。
不過卻并未走出來,而是冷冷的看了趙二虎一眼。
趙二虎冷汗直流,立即彎腰帶著手下退出很遠,直到聽不到任何聲音。
朱元璋這才重新轉過頭,側耳繼續傾聽。
隔壁。
朱樉正想回答,馬鈺再次打斷他說道:
“別說瞎話,這里就咱們兩個,說實話。”
朱樉頓了一下,無奈的說道:“好像是后面那個。”
“但這沒有什么影響吧?我爹幾次以弱勝強得天下,不正說明他有天命嗎。”
馬鈺搖搖頭,說道:“這涉及到根本問題,影響可大了去了。”
“就這么說吧,要是兵強馬壯就能當天子,那我服從你爹,就是屈服于他的淫威。”
“將來有人比你爹實力更強,我是不是也可以向那個人效忠?”
“天命之主就不一樣了,他是天的兒子,我們效忠他是天經地義的,和他的實力強弱無關。”
“可是,若你認可自己有天命,那么問題來了。”
“你的天命是哪來的?天為什么要將天下交給你?”
“你享天命得天下,是不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說你爹性格有點扭巴就在這里。”
“他不相信天命,但又想讓別人將他當天子效忠。”
“可是呢,他又不能正確的認識什么叫天子,不能承擔天子的責任。”
朱元璋雙手緊緊攥成拳,手指都捏的發白了。
大逆不道,當千刀萬剮。
朱樉撓了撓頭:“我都被你說迷糊了,你說說什么叫天命?天子該承擔哪些責任?”
“你又如何知道,我爹不愿意承擔責任呢?”
馬鈺嘆道:“孟子對天命的解釋,是最接近真理……”
“胡說八道。”他話還未說完,墻角處就傳來一聲怒喝。
卻原來是朱元璋聽到他拿孟子攻擊自己,終于忍不住怒喝出聲。
眼見自己行藏暴露,他索性也不偷聽了,直接走了過來。
聽到這個聲音,朱樉猶如受驚的兔子,猛的從地上跳起來,驚恐的道:
“爹,您怎么來了。”
朱元璋?
馬鈺心跳不禁一滯,終于要和這位大BOSS面對面了嗎。
只是沒想到會是在這種情況下相見。
想必剛才自己蛐蛐他的話,他都聽到了吧。
就是不知道,以殘暴嗜殺著稱的朱元璋會怎么處置自己。
是的,現在的他就是在故意作死。
按理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
既然知道自己大概率死不了,他就應該改變態度。
就算不能昧著良心夸朱元璋,起碼不罵他應該能做到吧?
可對前世家人的思念,以及對明朝和朱元璋的討厭,讓他并不是很想留在這里。
尤其是朱元璋全方位普及跪拜禮,一想到自己每天都要朝不知道多少人下跪,馬鈺就覺得無法接受。
在求生本能和內心情感沖突的情況下,他也陷入了扭巴狀態。
雖然沒有在指名道姓辱罵朱元璋,但各種蛐蛐的話也是沒少說。
他內心里其實有個不能為外人道的想法。
如果這話傳到朱元璋耳朵里,他將自己殺了,那一了百了。
如果他依然能赦免自己,那就好好的在這個世界活下去。
順便看看能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和前世不一樣。
但計劃雖好,真正直面朱元璋,心理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他默默給自己打氣。
馬鈺,精神點,別丟份,不能讓朱元璋看扁了。
咱明黑粉就算死,也要站著。
一通自我安慰,終于稍稍穩住心神,眼睛不自覺的望向拐角處。
就見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從拐角處走出。
龍行虎步的走到牢房門口。
那氣場大的,讓馬鈺心跳加速,雙腿發軟。
然后就是……嗯,國字臉,濃眉大眼,不是鞋拔子。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朱樉直接下拜:
“爹,您來了。”
“哼。”朱元璋冷哼一聲,抬頭一腳將虛掩的牢門踹開。
發出的聲響,讓馬鈺心臟都不禁一縮。
雖然嘴上說的不怕,可真正直面死亡的時候,誰又真的能做到毫不畏懼呢。
朱元璋上下打量著馬鈺,見他竟然不向自己行禮,心中更怒:
“你就是馬鈺?你說咱不知天命?”
“那好啊,咱到想聽聽你有何高見。”
事到如今,馬鈺的內心反而平靜下來,朝朱元璋行了個叉手禮道:
“這一禮不是給皇帝的,而是給我朋友的父親的。”
朱元璋冷笑道:“朋友?你也配?”
馬鈺沒有說什么,整理了一下囚服,重新坐好:
“你準備就這樣站著聽?”
朱元璋終于出離了憤怒,就準備動手給他一個教訓。
哪知朱樉卻一個箭步沖到墻邊,將那里擺放的一張椅子取過來,放在朱元璋身后:
“爹,您請坐。”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看著自己的兒子,你到底是哪邊的?
別說他,馬鈺也很震驚。
朱樉竟然忤逆父親幫助自己?這不禁讓他非常感動。
這孩子……可惜了啊。
希望他這輩子不要再走上輩子的老路。
朱樉心中發怵,連忙說道:“這是上次娘坐過的椅子,一直給你們備著呢,沒敢讓別人坐。”
朱元璋腦海里浮現出馬皇后的身影,以及來時她的叮囑。
心中升起明悟。
難怪她一再叮囑,不論聽到什么都不能殺馬鈺,一切等回宮再說。
看來她早就猜到會發生什么了。
被這么一耽擱,再加上想起馬皇后的叮囑,他的怒氣散去了不少。
好好好,咱倒要看看,你到底有什么妖法,竟然讓咱的妹子和兒子都這么偏向你。
想到這里,他惡狠狠的對朱樉說道:
“回去咱再收拾你。”
然后一屁股坐下,居高臨下的看著馬鈺說道:
“你口口聲聲說咱不懂天命,說孟子的話才是真理。”
“咱倒要聽聽你有何高見。”
“若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咱會讓你后悔來到這個世上。”
馬鈺大腦急速轉動,很快就有了腹稿,說道:
“天命觀念最早什么時候出現的已經不可考,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不同的時期對天命的理解有很大不同。”
“我們的史料,最早可以追溯的是商朝。”
“禮記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
“還有其它大量的文字記載,都表明殷商認為自己敬鬼神,向鬼神敬獻豐厚的祭品才得天命。”
朱元璋譏笑道:“湯德至矣,及禽獸,你又如何解釋?”
馬鈺不慌不忙的道:“此乃太史公所言,他深受儒學影響,認為商湯有德得天下并不奇怪。”
不過是為了宣揚儒家的仁德思想罷了。
真正想要直觀了解商朝的情況,得看更古老的書籍。
而古籍對商湯得天下的記載,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湯行仁政,敬鬼神,得天命。
這里的重點是敬鬼神,所以商朝非常重視祭祀鬼神。
哪怕到了商朝快要滅亡的時候,他們把仁政拋之腦后,也沒忘了敬鬼神。
“周武王起兵伐商,天下諸侯響應。”
“有大臣勸紂王,不要再耽于享樂了,馬上人家就打過來了。”
“紂王卻非常自傲的表示,他有天命,何懼之有?”
“而且詩經、尚書等古籍,有明確文字記載,商朝人不只是喜歡祭天,還喜歡飲酒。”
“《尚書·酒誥》有云:庶群自酒,腥聞在上。”
殷商的人在下面聚眾喝酒,酒腥味直沖天際,老天爺在天上都聞到了。
因此才降下懲罰,拿走了殷商的天命。
“古代糧食產量很低,殷商人為什么要拿寶貴的糧食來釀酒?”
“合理推測,就是因為敬鬼神導致的。”
朱元璋眉頭皺起:“好酒和敬鬼神有什么關系?”
馬鈺說道:“祭祀鬼神需要大量的酒,慢慢的他們也就養成了飲酒的習慣。”
敬鬼神是殷商的禮法根本,好酒則是受到敬鬼神行為的影響產生的。
兩者可以互相印證。
開始的時候還有人懷疑,會不會是周朝人抹黑殷商。
但后來的考古發現,與古籍記載完全能對照的上。
在殷商的祭祀坑里,發現了大量的酒器。
根據出土文物和甲骨文記載,他們一次祭天就能消耗數千斤酒。
要知道,殷商時期畝產才三十多斤。
這種行為有多奢侈,可想而知。
“所以在殷商時期,他們認為天命是通過敬鬼神獲得的。”
“也因此,商王曾經不止一次禁止其他諸侯王祭天。”
這一點后來也被出土文物所印證。
而且有理由懷疑,那么多諸侯和周武王一起伐商,與紂王不允許諸侯祭天有關。
當然,這只是猜測,目前沒有任何史料和考古成果能論證這一點。
朱元璋眉頭緊皺,這些東西已經超出了他的認知范圍,根本就無法辯解真假。
不過他也沒有出言反駁,而是任由馬鈺繼續往下講。
“但是到了商朝末年,這種觀念就發生了改變,轉變來自于西岐。”
“詩經中直接介紹周文王的篇幅很少,只有兩篇。”
“但就這兩篇,明確提出了一個概念:文王有德而得天命。”
“這也是華夏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將天命和德聯系在一起。”
聽到這里,朱元璋不禁產生了自我懷疑。
詩經里確實有這樣的話,可那些話能從這個角度來解釋嗎?
為何以前我從未想到過?也從來沒有人教過我?
我的書白讀了不成?
還是有人藏私,不肯把真實的解讀方法告訴我?
當然,他也只是這么想想而已。
他很清楚,這種解讀方法并不常見,更準確說是非常罕見。
就連宋濂這樣的大儒都不具備。
難怪皇后信中一直說,他擁有獨特的傳承,看來確實如此。
馬鈺并不知道他的想法,繼續著自己的講解。
“周文王的德行逐漸為四方所知,大家都感于其仁德,認可了他身上背負著天命。”
“那么現在,天命就從殷商身上,轉移到了文王身上。”
“而且還是因為文王有德才轉移的。”
“到了這里,得天命的方式,從敬鬼神變成了仁德。”
“詩經文王篇云:天命靡常,惟德是輔。”
“這也是為什么文王駕崩后,武王不將其安葬,而是帶著他的棺槨伐商原因。”
“因為名義上,他是代替擁有天命的父親在伐商,他在完成蒼天交給他父親的責任。”
“也因此,諸侯國才會認可他,與他一起伐商。”
朱元璋還沒有表示,朱樉先驚訝的說道:
“帶著父親的棺槨打仗,竟然還有這種事情?”
“讀書的時候,我竟然沒有留意到。”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斥道:“不學無術。”
朱樉脖子一縮,不敢在說話。
熟讀經典的朱元璋自然知道,馬鈺說的是對的。
周武王帶著文王的棺槨伐商,因此還遭到了很多人的嘲諷。
說他不讓自己的父親入土為安,是假仁假義。
這些古籍上有明確記載,只不過大家習慣性忽略了而已。
以前朱元璋也無法理解,周武王為何要扶靈伐商,給自己留下那么大的污點。
此時經過馬鈺的講解,他才恍然大悟。
原來這里面還有這一層用意在。
確實啊,大家信服的是文王的德行,和姬發沒有關系。
文王不在了,你姬發憑什么號令群雄?
所以他必須要借助父親的名義行事。
否則也就沒有后面的伐商大業,也不會有周朝了。
至于周武王扶靈伐商到底符不符合孝道……
朱元璋表示,不能繼承并完成父親的遺愿,那才是真正的不孝。
馬鈺見朱元璋能跟得上自己的節奏,哪怕是明黑,也不得不贊嘆他的勤奮。
朱元璋就小時候讀過兩年私塾,勉強能識得幾個字。
他的學識全部都是成年后自學的。
一邊打仗一邊抽空學習,這份自律和堅持,就不是尋常人能比的,難怪他能獲得成功。
朱元璋此時已經被他的課所吸引,催促道:
“繼續講,后來呢。”
馬鈺接著說道:“后來武王伐商成功,事情又起了波瀾。”:mayiwsk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