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棄子

第136章 趙林的辦法

第136章趙林的辦法第136章趙林的辦法→、、、、、、、、、、、、、、、、、、、、、、、、、

趙林道:“以前每到冬天,都有很多人凍餓而死,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冷。沒有可以御寒的衣物,沒有可以阻擋風雪的房屋,更沒有可以取暖的措施。”

“二是因為餓。沒有足夠的食物。因為冬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來維持生存,但只消耗沒補充,所以才會凍死,說白了就是餓死的。”

李興華點點頭:“你說得對。”

趙林接著道:“敢問大人,以前冬天的時候都采取什么措施來救人?”

李興業沉吟道:“沒有好的辦法,只能開設粥廠,發放衣物,同時建立一些臨時的收容所,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能有地方居住可以避寒。各地也會示意富裕人家出面施粥,向貧困家庭捐贈衣物和食物。對了,還有寺廟也會開展救濟活動。”

趙林道:“學生的方式也是這些,只是詳細了點。”

李興業臉色稍霽,心想估計趙林是著急弄賞菊會的請帖,所以才這么冒失的來找自己,雖然不悅但還是說道:“說說看。”

趙林道:“按照大人所說,我們所能做的辦法其實無外乎兩種,一是驅寒保暖,二是填飽肚子。是不是?”

“對。”李興業點頭。

趙林道:“學生也是從這兩方面下手。首先是驅寒保暖,窮苦之人用不起皮毛衣物,只能用棉麻織物,而棉麻織物對窮苦之人來說也頗為貴重,而若是讓富裕家庭捐獻,又能捐多少?所以學生的辦法是建立大型的防寒保暖場所,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冬季的寒冷。再在場所里面加上火塘,哪怕不能整夜點燃,只要睡覺時燒一會兒也足夠了。”

李興業微微皺眉:“你說的這個不是沒人想到過,但這是不可能的。”

趙林笑道:“大人可是說的花費巨大的問題?”

“對。”李興業頷首道:“首先要建立容納很多睡覺的地方,需要很大的場地,其次建造房屋花費甚大,材料、人工等,都是錢。如果少量建造還行,但建的少也沒什么意義。”

趙林道:“要是材料和人工都不需要花錢呢?”

“嗯?”李興業臉色嚴肅,目光銳利:“什么意思?”

趙林道:“大人可聽說過有一種叫做窯洞的建筑。”

李興業點點頭,道:“聽說過在西北甘州、寧州地區頗為常見。”

趙林道:“對。這窯洞乃是挖土為屋,不僅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冬季的嚴寒,還不用花費銀兩購買材料,只需找到合適的地點就可以。”

李興業連連點頭:“有道理,不僅省了材料費,還省了場地,直接在城外掘地即可。不過你說不需要人工是什么意思?做這個更需要人工吧?”

趙林笑道:“官府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考慮,讓他們來做點工有什么問題嗎?”

李興業驀地大笑:“好,好,這一下就解決了一半。”

能讓官府考慮的人,基本上都是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反正沒事干,讓他們去給自己挖掘房屋過冬,正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聽到這里,李興業知道趙林不是無的放矢,催促道:“另一條呢,怎么填飽肚子。”

趙林道:“這個簡單,讓他們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李興業一聽就搖頭了?“不行不行,你可知道,這以工代賑是年年做,但是根本沒有多大用處。而且哪有那么多工,就算有也沒有那么多賑災款,就算朝廷撥下去賑災款,還不知道被貪去多少,落到老百姓的手里又有多少。”

說到賑災款,李興業的語氣稍微加重了點,顯然對于太子的人竟然貪了青州的賑災款非常不爽。

趙林插嘴問了句:“貪污賑災款的案子怎么樣了?”

李興業也不介意和趙林多說幾句,道:“有人出來頂包了。”

上次是郭茂亮,因為這個案子不得不放棄他,這次李興業非要查下去,太子只能再讓人出來背鍋。

不然真要查下去,太子也跑不掉。

“唉!”李興業嘆了口氣,道:“到底是父子情深。”

李興業沒有多說,但這句話的意思趙林懂,無外乎皇帝希望裕王和太子斗,但不能真的把太子斗倒。

平衡之術向來是君王的拿手好戲。

李興業道:“不提這些,接著說。”

趙林道:“所謂的以工代賑,肯定需要銀兩,不過這個銀兩可以不用朝廷出。”

李興業連忙問道:“這話怎么說?”

趙林道:“讓那些富商出。到了冬天能做的工不外乎是開挖河道,搗冰等,朝廷出錢出人辦事,那些富商平白獲利,免費使用河道,哪有這樣的好事。凡是使用河道的人,讓他們出錢,不然不讓用。”

搗冰,就是冬季河面結冰,船只無法往來。為了能讓船只順利通行,就會集結一些老百姓去把冰砸碎,叫做搗冰。

這是很苦的差使,冰天雪地寒風呼嘯,拿著家伙在河岸邊砸冰,很多人寧愿出錢都不愿干。

“不行,絕對不行。”李興業立刻否決:“你這想法是好的,但絕對不能實施,也不要對外說,聽到沒有?”

趙林納悶道:“為什么?”

李興業嘆了口氣:“你還年輕,不懂得這些。這樣做了豈不是與民爭利?會被言官彈劾,被文人罵死的。”

趙林冷哼一聲,道:“言官有大房子睡,有精美的食物吃,冷了有手爐腳爐還有地龍火盆,他們凍不著餓不著,當然不在乎。”

李興業搖頭:“你說的這些我都懂,不過,唉。”

這是所有古代朝代的通病。

明明商人是最有錢的,也是最能收來錢的,但是因為一個與民奪利,使得官府很多事情不能做,沒錢了只能去搜刮老百姓。

但是老百姓那群窮哈哈就算砸碎了骨頭熬油,又能熬出多少油來,還不如商人,隨便刮刮那油水就多的不得了。

不過話說回來,有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很多官員,尤其是內閣官員和那些大商人勾結,有利益往來,有很多甚至就是那些大商人在朝里的代言人,這才是難對商人下手的原因。

不然直接加稅,多少銀子搞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