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棄子

第195章 去青州做知府

第195章去青州做知府第195章去青州做知府→、、、、、、、、、、、、、、、、、、、、、、、、、

面對朱忠言的質問,趙林微微一笑,道:“既是給大人訓練的,那兵權自然是大人的。”

“咱家可不認為如此。”朱忠言很直接道:“一切都是你訓練出來的,他們只知你不知咱家,兵權怎么會在咱家手上?”

趙林仍然淡笑:“在學生手上,不就在大人手上?”

不等朱忠言質疑,趙林繼續道:“閹黨,并不是一個好詞,人人畏如蛇蝎,不是嗎?”

朱忠言沉默片刻,突然放聲大笑。

“哈哈哈……好,你很好。不錯,人人畏如蛇蝎。既然你愿意給咱家辦事,咱家也不計較那些細枝末節。不過你要記住,咱家給你的,都是陛下給咱家的。你要是敢造反,咱家第一個不會放過你。”

趙林隨之露出笑容:“大人盡管放心,我朝如日中天,沒人蠢到去造反。”

要是到了王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烽煙四起,內憂外患一起來,那可就別怪我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然,這是趙林的心里話。

不過不到那個地步,趙林也不打算那么做。

上輩子已經很累了,重活一世,他只想做個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富家翁,沒事和十幾房小妾玩玩游戲,偶爾出去送個溫暖,不比冒著全家死光光的危險去拼命的好?

朱忠言很滿意趙林的表現。

首先是趙林說的,閹黨名聲太臭了,除非沒辦法,否則沒人愿意加入閹黨。趙林加入閹黨就相當于自絕于那些大臣之外了,要是趙林敢背叛,沒了朱忠言的庇護,那些大臣絕對不會讓他好死。

其次要是趙林真的能練出可以讓朱忠言掌握的兵馬來,那就太好了。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不管前世還是今生,都是如此。

朱忠言道:“三千兵,你可以訓練出三千兵,不過軍餉糧草等都要你自己籌措,咱家唯一可以給你的,就是這個正當名義。回頭咱家就向陛下進言,最近青州發生多次民變,以防萬一,需要青州府自己籌措三千兵用以防守。”

趙林大喜:“如此,就多謝大人了。”

有了這個正當名義,趙林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招募兵馬了。

雖然一州知府自己組建軍隊不那么和諧,但是只要有了圣旨,一切的旨意都不是事。

這也是趙林和朱忠言談這個的原因。

不然他自己偷偷摸摸的練兵就是了。

“不要急著謝,這都要有條件的。”朱忠言盯著趙林道:“不要求你中狀元,必須要中進士,中了進士這些才能繼續,否則今天就當沒來過。”

趙林點頭道:“學生明白。”

談好條件,兩人就開始談論別的,詩詞歌賦,治國之道,趙林驚訝的發現朱忠言對于詩詞等都是信手拈來,要不是太監,必然可以做一方大儒。

不過想來也是應該,朱忠言可是皇帝的玩伴,皇帝讀書的時候他也跟著讀,而且非常用功,自然不比那些大臣差。

而朱忠言也對趙林的知識淵博非常意外,如此年紀,對于某些事情的理解讓他這個官宦老人都很驚訝,為之贊嘆不已。

總之,兩人相談甚歡。

“學生告辭了。”

一直聊到天黑,趙林婉拒了朱忠言留下一起吃飯的邀請,起身離開。

“干爹,他可靠嗎?萬一是李承乾那些人塞進來的臥底,讓他帶三千兵豈不是危險了?”安全湊過來問道。

朱忠言淡然道:“這個不得不防。你去安排,塞幾個人進去。”

趙林回到家里,云知意連忙過來接過衣服,讓丫鬟下人把飯菜送上來。

等趙林吃過飯,就來到書房,和蘇迪說起見朱忠言的經過。

“三千兵?他竟然允許你練三千兵?”蘇迪吃驚。“三千兵雖然不多,但軍權向來非常敏感,你這么做,小心那些言官彈劾你。”

趙林不以為然道:“這些日子彈劾我的人還少嗎?多這一件事不多,少這一件事不少。而且朱忠言說了,會拿到圣旨,這樣我們就是按旨辦事,不管他們怎么看不順眼都沒用。”

蘇迪道:“你不在意就行。三千兵啊。”

蘇迪興奮的搓手:“青州兵和青州馬都非常出名,必須要弄成騎兵才過癮,必須要騎兵。”

趙林笑道:“三千騎兵可不是小數目,人吃馬嚼的,那得多少錢?”

蘇迪把手一揮:“錢的問題你不要操心,家里已經說了,只要我能中進士,就幫我運送貨物走私還不收費。我們雖然比不過趙景州,但每年弄個幾十萬兩銀子還是可以的。”

“好!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趙林道。

“不過有個條件。”蘇迪話鋒一轉,道。

趙林道:“你盡管說。”

蘇迪道:“你去青州上任得帶著我。”

趙林道:“求之不得。只是要委屈你了。”

蘇迪把手一揮:“不成狀元,就算中了進士也拿不到好的位置,何不跟你去闖闖。你好歹是知府,怎么也得給我個官做做吧?”

趙林哈哈大笑:“我要是做了知府,你就是同知。”

知府是四品官,同知是五品,知府的佐官,僅次于知府。

蘇迪搓著手興奮道:“這京城的風太大了,不好過。等去了青州,你我兄弟二人聯手,誰人能敵?別說一個小小的青州,以后就算做巡撫,做總督,甚至做皇……嗯,封侯拜相,那也不是事。”

趙林佯裝沒聽到蘇迪差點說錯的話,道:“不錯,我們兄弟聯手,無人能敵。”

第二天。

趙林來到盛京府衙,把和朱忠言的交易說給李興業聽。

當然了,他的去青州的目的自然不是為了跟朱忠言上下勾結,而是看到了青州經過水災,民不聊生,再加上征收花石綱,怕百姓們日子更苦,引發民變,所以要親自去盯著。

李興業對趙林大加贊賞,許諾只要他中了進士,就和朱忠言一起活動,讓趙林去青州做知府。

一個新晉進士直接做知府雖然有點難度,但有朱忠言和李興業這兩個皇帝最信任的人同時開口,也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