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爹娘超兇的

第四十五章 審案

“威武。”

“大人升堂。”

差役們用棍棒敲擊著地面,當當當,營造出肅穆的氣勢。

“同電視里演得還挺像。”

蔣氏輕聲感嘆,身臨其境比只是看著更為有趣。

顧嘉瑤輕輕點頭。

站在衙門口的人逐漸增多,其中女子比男子還多些。

都是來看顧熙的!

即便顧熙其妻生子,依然有不少女子傾慕于他。

廣州知府年進四旬,國字臉,劍眉入鬢,留著兩寸的胡須,剛正不阿。

他身穿官服,頭戴官帽,坐在大堂正中間,顯得頗是威嚴。

在他頭上懸掛清正廉明的匾額。

待他坐定后,差役同在大堂口看熱鬧的人齊齊跪下,“參見知府大人。”

顧嘉瑤同蔣氏也不例外。

兩人都沒覺得跪拜傷自尊,作出特立獨行的事。

在你沒身份地位改變現狀時,只能忍耐。

“帶原告。”

一個面容憨厚的人被差役帶上來。

“小人叩見大人。”

他渾身顫抖,臉旁微白,略顯緊張。

不過這也是在大堂上的正常表現。

兩邊拿著水火棍的差役,高坐于上的知府大人都給只能跪在堂下之人畏懼感。

先在氣勢上,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不敢輕視知府大人。

“把顧熙帶來。”

“是。”

顧熙從容優雅,邁著不大不小幾乎是丈量好的步伐,走上大堂。

他挽著發髻,卻有一半的頭發披散在身后,面容俊朗,氣質灑脫,一身月白長袍更凸顯他

的卓爾不群。

顧嘉瑤明顯聽到周圍女子的抽氣聲,還有人捧著胸口,仿佛被顧熙刺激得無法呼吸。

在這個年代,她爹就是男神!

始于顏值,終于顏值。

蔣氏同樣閃過驚艷之色,不過卻是低聲道:“你爹著實太辛苦了,他根本就不想如此。”

顧嘉瑤清醒了幾分,沒錯,是人設!

顧熙含笑的嘴角微微抽動,尋常人只會沉浸在他魅力之下,看不到他的不情不愿。

“見過知府大人。”

顧熙彎腰行禮,瀟灑無比。

一向肅穆的知府大人臉上露出笑容,欣賞般說道:“京城一別兩年有余,顧熙你風采依舊,著實令人羨慕。”

顧熙身直若松柏,聲音清亮,“廟堂政務繁雜,為官拘束,不得自由。遠不如青山綠水幽靜,我本意縱情其中,享盛世太平,奈何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終究少不得在衙門中走一趟,再次沾染世俗紅塵。”

知府大人:“……”

顧熙閃過一絲嫌棄,更顯得他氣質高雅。

顧嘉瑤看出父親為背誦這段話,已經忍耐到了極致。

他的嫌棄是對自己,而非世俗。

“玉郎,玉郎。”

大堂門口的女子忍不住高呼,“玉郎顧熙。”

顧嘉瑤手心都攥出了汗水,原來古人對男神的推崇一點都不比現代人差。

“來人,給他搬把椅子。”

知府大人吩咐,“你雖是掛官而去,到底是陛下登基后錄取的第一批進士,你身上依然帶著功名,陛下對讀書人甚為看中,本官也不好虧待了你。”

“謝大人抬愛。”

顧熙端坐在椅子上,看都沒看跪在他腳邊的原告。

知府大人不自在動了動身體。

先不說被告比原告更有氣勢。

顧熙比他更似衙門大堂的主人?!

長得俊美就能為所欲為?

知府大人不服氣,可見到顧熙那張令日月都失色的俊臉之后,他說話的聲音都不由得放柔和幾分。

“顧熙,你對此案有何辯解?”

知府大人仿佛意識到不妥,加重語氣:

“你是陛下欽點的進士,因為卷面一點瑕疵,錯失一甲,陛下點你為二甲頭名,對你甚為看中,你竟然對陛下有反叛之心?”

“前朝給過你什么好處?讓你對前朝戀戀不忘?辜負圣恩。”

顧嘉瑤扯了扯嘴角,知府大人神助攻,不問原告,先給被告辯解的機會。

原告在旁焦急說道:“大人別被他糊弄了,誰不知道前朝末代帝王昏庸無道,卻是最重讀書人,而且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琴棋書畫上,荒廢了政務,被奸佞把持朝政,弄得民不聊生。”

“陛下登基后,依然有不少讀書人為前朝亡國之主鳴冤不平,暗諷當今天子是兵家子,顧熙就是其中之一!”

原告聲嘶力竭,“他的心是向著前朝的,不顧當今對他的恩典,他就是有謀反之心。”

顧熙攏了攏袖口,悠悠然說道:“我有謀反之心,為何拒絕陛下將我留在京城中樞?在陛下身邊不是更容易為前朝報仇?”

“我同情前朝亡國之主,為何不去關照他被困在行宮的子女?”

“當日我辭官,一是不耐政務,二是不忍辜負圣上的恩典,把官職留給更能報效陛下的同僚,我志向不在廟堂安民,而在山水之間。”

顧熙指甲深深埋入手心,冷靜,冷靜,不能吐出來啊。

圍觀的百姓眸光閃閃,女子們更為推崇顧熙。

不屑功名利祿的顧熙不愧玉郎謫仙之稱。

“你是讀書人,長著一張巧嘴,黑的都能說成白的。”

原告歇斯底里,猶如逼到絕境的野狗:

“以前你在我的店里喝酒時就曾經說過前朝的好,你們讀書人總能給自己找到借口掩飾其真正性情!”

顧熙失望搖頭,星子般眼眸璀璨深邃,似能忘進人心里去。

原告掌柜面容一僵,停下了口,不敢同顧熙對視。

“你是不是對讀書人有所誤解?”

顧熙揚起下顎,灑脫豪放,“讀書的目的在于治國安民,似知府大人這樣的讀書人一心實現自己的抱負,協助陛下打造太平盛世。”

“前朝亡國皇帝留下不少詩畫名篇,在詩畫上他值得讀書人佩服,可他是帝王,不單單是個詩畫大家。”

“天下讀書人不會追隨為詩畫而無視朝政的地方,追隨無法辨別奸佞的皇帝,更不會效忠為求太平,向蠻夷稱臣納貢的帝王。”

顧熙義正嚴辭,好在原主在腦袋里裝了不少的真才實學。

再加上他看了不少電視劇,拿出為國犧牲黨人的氣魄。

“我甚至都不曾同情他亡國身死,只會慶幸陛下能早日一統天下,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