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直播間通古今

第三百一十七章

報錯背景大小A24A默認(1/2)

率先回應賈萊的是拐杖倒下的聲音。

可給于芹娘的大伯嚇得不輕。

因為許田芯展示完能當凳子的拐杖,看到田女婿好奇就隨手交給田女婿,讓他坐坐試試。

當大官進來,田女婿看所有人都站起來了,他也急忙跟著站起身,然后又被大官那句“田芯”叫的,田清瘟都驚呆了,就忘了要扶住拐杖。

乖乖,聽說過是一碼事,親眼見又是別樣刺激,這趟回家可是有太多話題和爹娘說了。

于大伯老臉漲紅,彎腰幫女婿撿拐杖不是,好像噗通一下跪下說草民有罪也不對,就挺破壞氣氛的,好些人在看他們。

許田芯上前兩步,遮擋住撿拐杖二人組,向賈萊行禮道:“賈老將軍。”

賈萊指著許田芯,好笑道:

“信里還知道叫我一聲賈爺爺,見面還不如見字了?好好說話。”

“賈爺爺,我這不是想著這是正式場合。”

“就是正式場合,才更應該叫聲賈爺爺。你還賈老將軍。賈將軍就算了,你個小丫頭,老字算怎么回事兒。”

賈萊隨著吐槽許田芯,幾大步就走到許老太面前,笑著擺手不讓行禮。正是怕百姓見他們這些將領不停行禮,他才這會兒下來,要不然早就露面了。

打招呼道:

“上次一別,細算算還真是有日子沒見了,大妹子,眼下家里可好?”

許老太滿面笑容心想:

可不是,上一次見賈將軍還是在山洞,再之后見過呂巖,見了單紹,甚至都見過微服私訪的霍大將軍,就是沒再看到過賈萊。

但是家里買賣,家里吃的羊肉,今年過年吃的海產品和帶魚,包括現在穿的野豬皮和羊皮靴,處處都有賈老將軍的影子。

聽她孫女說,那次被帶到山坳坳里做炮彈,敢于放開手腳去做,還有那幾天從吃到穿,沒少受呂巖和賈萊的各方面關照。

“賈將軍,托您的福,眼下家里特別好。來時還想著,不知道來到這里能不能見到您,孩子說寫信試試,沒想到真見到面了……”許老太又給賈萊介紹二兒子。

因為人家問了:“這不是上次見的那個吧?”

“這個是老二,老三在家這次沒來。”

許田芯也在旁邊介紹道:“賈爺爺,這位是我二叔。”

賈萊對許有倉印象深刻,有一把子力氣,是個當兵拿長矛的好料子,好好練練或許能脫胎換骨耍的虎虎生風。

但是許家已經沒了一個,人家不一定舍得。

此時,看到許有糧,雖說不如那個看起來高壯,但賈萊還是本能地見誰都先想想能不能當兵。

其實這個也行,這個沉穩適合做定點炮手。

由于賈萊進帳篷里,特意和許家人先聊兩句。

親衛們安排座位就示意許老太坐在賈將軍的右手下方,許有糧坐在賈將軍的左手下方。

許有糧坐下前,對親衛彎下腰表示感謝。

因為將士們是特意給他拿的椅子,還給他挪開做了請的動作,他從前哪受到過這個待遇。坐下后又看眼對面的親娘,才勉強鎮定。

然后依次才是書院山長,先生,有功名的學子,錢員外,各位里正,上歲數的百姓們。

至于許姑娘……許姑娘自己主動表示,不夠坐,她要站著。

許田芯正站在賈萊的身后,和兩名親衛站在一起。

外面在飄動毛毛雪,紅燈籠被城關的北風吹的一晃一晃。

已經有兵士在給百姓車隊的騾牛喂草料。

臨時搭建的長長的油棚子里,此時所有人都在聽賈萊講話。

賈萊指了指站在他旁邊的許田芯,先告訴大伙說,田芯給他的信里,為此次之行大伙是如何忙碌的,全都有寫。

所以大將軍特意命他,代表大將軍,代表鎮北軍,務必向百姓們表示感謝。

大家隨著賈萊講話,看了眼許田芯,這是萬萬沒想到的。

聽見沒有,連大將軍都知道這事兒了,還對他們表示感謝,大伙有些激動怎么破。

而且還有好些人在琢磨:田芯兒這孩子值得深交啊,你看她有好事兒是真往上寫,一點兒不帶攬功勞的。

然而接下來賈萊的話,更是讓大伙聽傻了。

賈萊宣布兩件喜事。

一件是對于將來參加科舉的所有學子們來講,會讓他們喜極而泣的事兒。

那就是軍政一體的鎮北軍,以后會提供給書院關于時政的經文集解。

書院山長先被這個喜信兒砸懵,接著就失態地非要站起身對賈萊長揖到地。

白慕言和其他學子也在一愣后,眼含熱淚跟著山長一起對賈萊行禮。

因為北地童生還是很多的,可是之所以再無法向上科舉,就是因為缺少這方面知識。

打個比方,白毛浮空水,紅掌撥空波,凡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填滿空格的基礎題,他們都能寫出來。所以他們能考中童生。

但是再往上考,就變成讓以白毛浮綠水為題,論地方文化和培養人才的關系。考中秀才的白慕言,也算對付過關了。

可再再往上考,舉例還是讓以白毛浮綠水為題,就該論區域經濟和地方治理之間的關系。

再再再,依舊是這道題目,讓寫朝廷用人選材的標準。

還有執政中,官員哪些方面要有自主性和服從性。

可見,越往上考,越是要律法、公文、術數、時政,尤其是時政各方面全部跟上。

將四書五經背的滾瓜爛熟和會寫一手好書法已經是最基礎的。

而他們哪有公文可看,連抄報都沒有,更不用說北地遠離京城,一會兒一個政令,等傳到北地黃花菜都涼了,去哪里搞得到文學大家對時政的集解。

但他們北地大將軍霍允謙能。

所以賈萊就示意山長和學子們,不要感謝他,這是大將軍接手北地,就發現了學子們的難處。

只有一點,萬望書院山長不要只收北地學子,將來如有外地學子慕名而來,也要收下。

山長鄭重應下。

至于第二件喜事,那就是關于補償五畝荒地,補給犧牲在北地城關那些壯士們的家人。

報錯提交

報錯背景大小A24A默認(2/2)

連許老太聽完都一愣,忍不住看向賈老將軍。

何況別人,只會更加不可置信。

有好些老爺子本來蹲在旮旯里,他們尋思可別污了貴人的眼。

此刻情不自禁慢慢站起身,瞪著眼睛望向賈萊。

說實在的,見著過欺負老百姓欺負得要死的,但沒聽過隔了這么多年還能見到回頭錢的。

就算知道鎮北新軍和以前和別處的駐兵不一樣,那也不能好成這樣啊?這都不符合現實了這都要。

然而這是真的,今日抵達邊境的十二個村落,將成為第一批實施村落,因為賈萊會親自督辦。其余的村落,隨著政令一出,如果快的話今年都能墾荒上。

賈萊不能直說,朝廷一直沒個說法,那就由接手這個城關的鎮北新軍補給大家。按理這都已經晚了,或許這么多年過去,家里失去頂梁柱早就挺不住了,一家子都沒了。不是沒有這個可能。

此時,賈萊隨意點了一位里正,讓回答當年服兵役有幾人,回來有幾人。

孫里正很緊張,為啥不點名劉老柱,他腿肚子都打轉:“回、回將軍,俺們村當年共有九十二戶,有七十四家被征走了小子,無一而歸。”

孫里正相對年輕,征兵役那年,他家兒子不夠歲數。

可是其他里正們卻慌了,連劉老柱手心也在冒汗,劉靖棟臉通紅。

這些人真怕賈將軍再接著點名,那么他們的回復就會變成:“我們村有一百一十戶,回來一人,那個人就是我兒子。”

咋這么巧,里正們的兒子全沒死。全都和短命鬼王里正還有上一任鎮亭沾點貓膩。

其實百姓們知不知道呢,慢慢地就看出來了,知道,誰都不是傻子。

有的村民是這樣想的,那人家當回里正,大小是個官,換誰也會讓自家人借點兒光,這叫生和死的事兒。誰讓咱不是里正。還怨自己呢,不是個有本事的爹。

這不嘛,賈萊還沒說別的,里正們就臉通紅。

連劉靖棟都在想:自己真不該惦記吃飯。明明二哥(許有糧)和他一樣,一路上也沒吃什么,但是卻說不餓。

好在賈萊問這個問題是為了說給兵士們聽的,他沒有再繼續點名。

無一而歸,還有那么多將士們的魂魄也葬送在北境城關。

賈萊來時看到學子們在刻冰雕,他說這是鐵血冰雕,讓改成:“天地英雄氣,風雪迎歸人。”

當年那些英魂冒雪迎敵,如今這個十五該團圓的日子,正好他們的家人也來到北境城關,就當作雪落歸來。

所以賈萊宣布完這兩件事后,就安排參觀邊防大營。

“我們能進去?”這次是輪到許田芯也不可置信了。

一群一臉懵的老百姓和學子被兩排官兵們引領著,走進了大營大門。

他們看到左面是邊城,右側是茂密的森林北嶺,聽說山路非常崎嶇,輜重車上不去,鐵騎更加難。

正北高地是駐軍官署,西北方向大大小小少說數十個校場。

而城關有三道大石墻,幾十道小石墻。

許田芯將她走過的路,在心里倒推演示一番,那就是如果敵軍攻進城門,進來就會是下坡,四面八方那些稍矮的幾十個小城樓上就會放箭。

躲過這些密集的箭羽,就算是第二道城門也過了,又要走低洼區域,因為這里還有一道門。

許田芯結合現代見過那些古代城關,她猜測應該是大水庫,到時放水淹死敵軍。要么就是放炮,反正總是會有人堅守這里與敵軍同歸于盡放點兒啥。

百姓們終于來到最后一道門,上方書寫北凝關。

今日,霍允謙特批,城門將為百姓而開。

呂巖正帶隊在這里看向許田芯,將士們會用燈籠給你們照亮。

呂巖心想:田芯兒,去吧,前方就是曾經的戰場,你的父親就是在這里……

聽說當年向敵軍求和的官員,讓帶來的手下一批批燒那些忠骨,漫天火光,足足燒了七天七夜還沒有燒完。

后來上一任大將軍燕將軍,下令讓將最大的骨灰堆埋起來,就埋在城樓上換防兵將能瞭望到的地方,那里立了一座碑。

碑前,書院山長帶著白慕言等眾位學子進行跪拜。

沒有你們,眼下哪里還能安穩讀書。

古關北凝今猶在,不見當年守關人。

未見其面,深受其恩。

而百姓隊伍,多少老頭老太太看著墓碑一下子就佝僂了腰,塵埃落定了,知道是在哪塊沒的。

于大伯率先哭出了聲:“二娃,這回爹知道你住在哪了,你放心,我為了讓你消停在這里住,我也要往后多給大軍交物什。”

田女婿一邊扶著他老丈人,一邊也哭著說:“春鴨哥,飛鴨哥,黑鴨哥,我是你們最小堂弟清瘟啊,我來看你們了……”

他沒了好幾位堂哥。

田女婿非常慶幸這一趟跟來了,他回家能對幾位伯伯和伯母說,他幫他們看過幾位哥哥。

許有糧是一邊單手捂眼睛哭,這會不會是僅有一次能和大哥挨得這么近?一邊扯住許田芯的胳膊,就好似想對許有田說,大哥,機會難得,你快看看你閨女。

許田芯吸著鼻子心想:事情是怎么變成了這樣?瞧給她奶還有二叔哭的。

不是他們來給表演節目嗎,怎么反過來還被贈送吃牛肉蘿卜餡餃子,參觀大營,到城關外,還給他們準備了紙錢。

而十二位里正就在給燒紙。

此刻里正甭管心里曾經有沒有過貓膩,都覺得往后再過年過節,他們各村頭香要先燒給那些沒回來的小子。

應該的,應該做點兒啥了。

城樓上,還有城關那里站著好些守衛的將士們,這些人望著這一幕通通都在想:

聽聽百姓們的哭聲,再踩踩由烈骨守護住的城關,怎敢遺忘,告慰英魂的,就該是一場撤頭撤尾的翻身仗。

晚上九點,老百姓這支隊伍啟程離開邊境。

別看之前哭過,但是精氣神不一樣。

黑乎乎的天,點著火把,也看不太清是哪位老爺子喊道:“將士們,你們回去吧,你們放心,這回不往縣衙交稅糧了。知道是交給你們的,今天秋收我挑好的米面交。”

對,大伙回去還要和親屬們宣傳宣傳:“種地打仗。種地為了養活更多的人去打仗,打仗是為了有更多的地耕種,這個道理,俺們懂!”

報錯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