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1649

我們的1654外傳:吳廠長的船

加入收藏

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您當前所在位置:

我們的1654外傳:吳廠長的船

我們的1654外傳:吳廠長的船

作者為VIP讀者吳杰

吳廠長的船(1)第一款縱帆戰船

隨著安江船廠雙桅縱帆船的熱、賣,海安隊員們感覺壓力不小:在強勁側順風時,他們的機帆船有時候甚至沒有縱帆商船跑得快!

基于漢唐眾普遍存在的危機感,漢江造船廠適時推出了雙桅縱帆戰艦--其實這款戰船是與雙桅縱帆船同期開發的,只不過船廠對軍工產品的性能精益求精(或者說吹毛求疵),導致了產品嚴重滯后于需求。

新型戰船被海安大隊親切地稱為”安江級驅逐艦”,這是一款漂亮的雙桅縱帆船。它體形修長優美、艏艉高挑,甲板上干凈利落,除了一米多高半米來厚的胸墻,再沒有任何上層建筑。

相對于商船,安江級驅逐艦加大了船殼厚度,增加了上層甲板,提高了防護能力和結構強度。它的甲板為拱形以方便排水;所有的控帆索具也全部集成到甲板下面,置于其保護之下。

由于不用追求裝載空間和裝載重量,它的V型船底非常廋削,水下線型嚴格遵守流體力學規范來設計,在水下截面積和阻力系數雙雙減少的情況下,其行駛阻力降低了一半還多。安江級采用水線尖舭設計,又加大了壓艙重量,從而增強了穩定性和扶正力矩,使船可以配備更強勁的帆索系統:在實際海試中,安江一號取得了最高16節的成績,孫大隊長對此表示滿意。但如此設計不是沒有代價的:戰船比同樣長度級別的商船滿載排水量減少了四分之一多,自重卻遠高于同級商船,導致齊裝滿員時安全載重量甚至不足50噸。

控帆索具通過若干滑輪聯通到艉樓的駕駛艙,水手通過兩只腳踏絞盤控制風帆。駕駛艙中有左右兩個聯動的舵輪,舵手可以使用上風位的舵輪控制航向,以便不被風帆遮擋視線。出于安全考慮,安江級增加了一只副舵葉,在主舵損壞時仍然可以航行。

下層甲板中段(舯部)作為作戰艙,共裝備了四門75mm火炮和兩挺手搖加特林機槍(必要時可以加倍)。火力艙左右通透,地板上安置了六條左右方向、帶齒條的滑槽導軌:中部四條導軌安裝全向旋轉炮架,前后各一條導軌安裝活動機槍架。戰時槍、炮可以全部固定到左側或右側炮位輸出火力,也可以根據需要分別固定在左右舷側分配火力。

左右各六囗炮窗平時用鋼板遮蓋,槍、炮平時均固定于中軸線附近,強側風時可以沿導軌推到上風側固定以平衡船體。

船用火炮防制于法國1897式75mm速射野戰炮,并重新設計了旋轉炮座使其可以360度回旋。在原型彈藥的基礎上減少發射、藥量以降低膛壓、增加火炮壽命。雖然炮彈初速從500m/s降到400m/s,但是其直瞄射程仍然超過5000m,在本時代足夠形碾壓效果。

炮彈有穿甲彈和榴霰彈兩種:穿甲彈高爆彈用于攻擊掩體,它使用機械延時引信,設計為劇列碰撞后百分之一秒爆炸,木船時代基本上無解。榴霰彈用于對付有生目標,它采用燃燒延時引信,裝彈前根據目標距離調整好刻度,發射后在目標前1020米爆發。它爆炸時相當于小型火炮抵近發射霰彈,對無防護生物殺傷巨大。

海安大隊對新艦非常滿意,正是海安級的優秀品質促使孫大隊長下定決心,提前進行遠洋投放訓練計劃。

吳廠長的船(2)漢唐需要巡洋艦

首次遠洋投放訓練計劃圓滿結束了,海安隊員對安江級驅逐艦贊不絕口。

安江級的安全性和適航性得到了檢驗:航行期間遭遇了幾次小型風暴,大部分明人船只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還沉沒了兩艘排水量四五百噸的廣船(看來褔船的適航性確實比廣船好些)而咱們滿載排水量僅220噸的安江級確絲毫未損。

安江級的航行速度快、轉向性能好、火力沒話說,所有對咱們有敵意的船只,除了擊沉的之外一艘都沒跑掉。此次出航他們的兩艘戰艦(共四艘,臺灣海峽留了兩艘)就俘獲了大量海盜和海盜船,以及大批物資。在經過兩次實戰之后,孫大隊長卑鄙地讓一艘戰艦拖后,押著大半明人船隊和俘獲的夾板船躲在視線之外,自己帶船混在少量明人船只里面冒充肥羊,引別人來搶,在反搶得手后再用對講機通知船隊前來接收。這一圈下來,幾乎所有視線所及的武裝商船都被鑒定為海盜船而被漢唐俘虜。你說那是商船?對不起他們向我們開火了,我說那就是海盜。

孫隊長如此腹黑完全是被吳廠長逼出來的,不聽使喚還不行,畢竟以后海安隊的戰艦還得指望人家安江廠不是?其實吳廠長就說了一句話:人工烘干的木料沒有自然風干的好,海安隊要想有好船,就多弄點兒船回來,西洋的大夾板最好。

不同于明人隊員的交口稱贊,孫大隊長提交的的報告中認為漢唐急需開發護航用的巡洋艦。首先,安江級噸位太小,風浪中航行時太過顛簸,海安隊員們沒有不吐的;其次,乘員空間太小,不利于隊員休息;再次,由于有效載重太低,海上自持能力太差,多裝點彈藥就裝不了多少補給了:有時候還要商船給它補充淡水。

船廠方面表示毫無壓力:五十米級三桅和七十米級四桅縱帆戰艦、七十米機帆雙動戰艦早已完成紙面設計、模型測試和工藝推演,只要相關單位能跟上,新艦兩個月內就可以進行下水舾裝。差不多第三次護航時就可以使用新艦了。

吳廠長的船(3)珠江艦

參加完遠洋投放工作匯報會,吳廠長立即給紅星機械廠下了兩套鋼結構件的訂單,構件都是設計好的,CAD圖樣早就發過去了。動力系統已經進入交貨期---那本就是根據船廠的要求研發的,而新動力的生產周期太長,所以船廠提前訂了兩套。

吳廠長跳過了五十米級別的設計,直接上馬了七十米級別的機帆巡洋艦---嫌回頭升級換代太麻煩!不過五十米級別三桅縱帆商船的設計仍然保留。兩個月后首艦“珠江號”順利入水舾裝,從此該級艦被稱為珠江級。它全長(取消了艏斜杠)71米、寬12.9米、滿載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1600噸、設計航速16節。

這是本時空全球第一艘鋼肋木殼船。給紅星廠下完訂單兩天后,構件就從紅星廠源源不斷送來,龍骨、船肋分段鍛造,運到船臺按編號鉚接;船殼及甲板板材也是預加工好的,只要照著圖樣上的編號按位置和順序安裝就行。板材的斷面都被切割出W形長槽,便于板材之間拼接時相互咬合;船板安裝時斷面涂上酪素膠,并且船殼內外均使用了海量鋦釘,使整個船殼成為一個整體,以提高強度。

安江廠將船只的安全問題放在了性能之前,珠江艦不但繼續采用雙層船殼,而且水線以下的艙室互不相通,還把大塊的巴沙木加工成相應尺寸填充在內外船殼之間,并使之與船板嚴密貼合(巴沙木比重0.1,是世界上最輕的木材。本來是買來用于切割成小塊填充救生衣的,后來吳廠長打報告加大了采購量)。他們把過去的水密艙變成了“木密艙”,即使戰艦觸礁或遭遇強熱帶風暴導致外層船殼破損,也不會損失多少浮力。后來這種“水線木密艙結構”成了漢唐軍艦的標準設計,只不過把填材料改成了更輕的阻燃發泡材料。

新艦為騰出縱向空間加裝動力設備而減去一根桅桿,現采用三桅縱帆形式,并重新計算了桅桿位置。鋼制錐形空心桅桿高達52米,而同級的商船仍然采用四桅縱帆的設計。珠江艦前兩桅的帆纜系統和安江級一樣使用帶帆腳索的全骨平頂帆;尾帆則改用了三角帆,以便給桅桿加裝后支索,來加強桅桿強度。

當船帆船側順風航行時,風壓中心會前移,使船只產生向下風一側轉向的趨勢形成下風舵;當船只逆風(不是頂風)航行時,風壓中心會后移,使船只產生向上風側轉向的趨勢形成上風舵。以往解決此問題的辦法是上風舵時向下風轉舵、下風舵時向上風轉舵以維持航向,當轉舵也解決不了時就要降帆(上風舵時降尾帆,下風舵時降前帆)或放松相應的帆腳索(松帆)但是這些辦法都會影響航速。珠江艦則獨創性地安裝了可移動披水板,它安裝在下風一側,通過前后移動,在增加橫向阻力的同時移動了船只的橫向阻力中心,來平衡上風舵或下風舵問題,還不降低風帆的效率(披水板俗稱“腰舵”,其作用是增加船只的橫向阻力,逆風航行時安裝在下風側的舯部以減少橫漂。所有臺灣縱帆船都有披水板,但是珠江號給它賦予了全新的功能)。

珠江號安裝了一臺最新款蒸汽機,它由一臺4噸、1.25MPa的水管式鍋爐推動。蒸汽機最大功率為840馬力力,單用機器最高航速12.5節。在獨立冷凝器的配合下,這臺三漲四缸雙動蒸汽機的效率高達20,動力系統滿負荷工作時耗煤量為每小時480公斤(6000大卡精選煙煤)。珠江號的煤艙載煤50噸,即使帆纜全損時,也可全速航行1250海里或以9節的速度巡航4000海里。

鑒于安江級的火力已經足夠強大,所以珠江級采用與安江級完全相同的火力配置(據說安江級的火力將被削減一半,騰出的空間重新安排艙室以改善船員的生活空間)。該艦首次使用了氣動/腳踏兩用絞盤,極大地減少了水手的工作強度,每班僅需三名水手值守即可。

珠江艦定員僅49人,其中領導組4人(三副需經過領航員或舵手考核、二副以上需通過領航員和舵手雙重考核)、領航員2人、舵手2人、水手9人,瞭望兼旗手4人,廚房4人,輪機、司爐、管損(兼木匠、鐵匠)8人、火力手16人(每炮三人、每槍二人)。它的空間和載重非常寬裕,所以按照平均每人2.2立方米生活空間設計艙位(一戰前只有英國巡洋艦達到1.9,其它國家的戰艦只有1.5左右),同時可以攜帶大量補給和淡水,在允許船員每周洗澡一次的情況下,其海上自持能力也能達到100天以上!

吳廠長的船(4)老實人的野望

孫隊長在首次遠洋投放訓練成果匯報會上提到個問題:即使我們有先進成熟的定位技術,即使我們有超時代的精確航海圖,我們也不敢領著明人船隊直航1000海里以上的港口---明人的船太慢了,那些個福船、廣船全程算下來也就平均3節的水平,我們怕船隊到半途斷了補給。而海船運力寶貴,大家都習慣多帶貨物、沿途補給,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沿著海岸線跑,生生把1000海里直航距離跑成了2000海里。再加上靠岸補給的時間,從廈門到馬六甲一千多海里,明人船隊整整“爬”了五十天!

老吳心想,要是明人都用咱們產的商船完全可以直航,到馬六甲頂天七八天就到了,完全不用擔心補給。那樣的話航運周轉豈不是能快上五六倍?那得多賺多少錢啊!想著想著,他的思緒就飄向了遠方~~聽武董事長說過,在英國稱霸全球的十九世紀,英國人的商船遍及五大洲三大洋,控制著一百多條航線。吳廠長想:咱們怎么也不能比英國人差了吧?

稱霸海洋的基礎是什么?要最好的船!要很多很多最好的船!老吳腦海里出現一個個畫面:安江船廠建設了上百個船塢,無數工人在船塢里緊張地工作,每天新船象老母雞下蛋似的下水---木制的、鐵制的、玻璃鋼的,風帆的、燒煤的、燒油的、太陽能的,游艇、客輪、貨輪、郵輪、軍艦等等等等。想著想著,他覺得夢境中的百來個船塢都不夠用了,看來要設立分廠了!

老吳搖搖頭擺脫了腦海中的幻想,路要一步步地走,飯要一口口地吃。漢唐的人太少了,單靠自己沒法包打天下只能扶植親漢唐的人或勢力,如果跟隨漢唐腳步的人都發了大財,那咱們漢唐自然能一呼百應、天下景從。具體要怎么辦呢?首先要吸引明人購買安江廠的遠洋運輸船;其次要開發直航航線,為采用安江遠洋運輸船的客戶提供領航和護航服務;第三要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進一步推出強勢貨幣,掌握貨幣發行權(咳咳,吳廠長你想多了,那是梅經理的事)

一通亂想,吳廠長決定先展示造船實力,提高潛在客戶的信心。為此他決定提前推出七十米級別的鋼肋木殼戰艦和商船,并且修改原設計,給商船也裝備鋼桅,同時提前拿出了蒸汽機帆船戰艦設計。

兩個月后,兩艘新船先后下水了:機帆巡洋艦全長71米(取消了艏斜杠)、寬12.9米、滿載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1600噸;四桅縱帆商船全長77米(含9米長的鋼制首斜杠)、寬15.1米、滿載吃水6.1米,滿載排水量2800噸,由于采用了薄皮大餡的鋼肋木殼結構,它的載重量達到了2100噸。

船是造出來了,可是直到第二艘四桅商船下水都沒有收到訂單,雙桅商船的訂單倒是排到了一年之后:看來首次護航時安江級的優秀性能產生廣告效應了。船廠連忙給董事會打報告:一是要增加船塢數量,計劃從三座增加到六座,新建的船塢每座要能夠同時開建兩艘70米級或三艘五十米級的船只。二是請求董事會盡快組織一次遠洋護航行動,這次行動的目的就是要展示安江產船只速度,所以每次船隊靠岸補給的間隔設定為1200-1500海里,這就天然排除了安江產品之外的船只參加。現有的兩艘四桅商船也要加入進去,讓海安隊員駕駛,零散出租貨艙吸引小業主參與海貿,賺錢倒在其次,主要目的是打廣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在雙桅船熱銷就是個好例子。

吳廠長的船(5)進步還是退步

老吳的報告與公司近期的發展方向非常契合,所以很快就批下來了,但是海安隊關于兩年內再建八艘珠江級巡洋艦的報告卻被駁回。

董事會給出的解釋是,下一階段船廠的生產力將非常緊張,應該首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而不是好不好的問題。珠江級好是好了,但是你好好的一艘軍艦搞得像個游輪干什么?餐廳大到能開舞會,乘員艙都趕上那邊世界的游輪的二等艙了。還有那個海上自持100天,現階段能有什么任務用得著你在海上轉悠100天不靠岸的?

不管外行不外行,他們提出了一個思路:設計一款最初級的巡洋艦,它有幾個基本要求:第一,要安全,漢唐人都是寶貴的,損失不起,戰艦絕不能因為風浪或者敵人的炮火沉沒了;第二,海上自持能力要能達到三十天;第三,當兩艦伴航時,遇到任何國家的主力艦隊要戰而勝之;第四,在保證前三條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建造周期(意思就是要足夠小,畢竟戰艦的大小與建造周期幾乎成正比)。

同時董事會承諾,將抓緊船塢建設,其中第一座大型船塢將于三個月內建成。該船塢投入使用的第一時間就建造三艘初級巡洋艦,供海安大隊初步形成常備的遠洋投放力量。另外,以后安江廠每下水十艘遠洋商船,就批準建造一艘初級巡洋艦;每下水十五艘近海商船,就批準建造一艘初級驅逐艦。(別怪公司摳門,沒有商船要你護什么航?)

孫隊長與吳廠長在網上與嘀咕了一天,最終孫隊長還是忍不住跑到安江造船廠跟吳廠長當面溝通。兩個人熬又了一夜,終于拿出了初級巡洋艦的設計方案,他們當即上網向董事會提出要當面匯報:畢竟是以后要大量列裝的東西,鄭重一點不為過。

次日董事會就安排他們正式接見,看來他們也挺重視。

吳廠長將U盤插入筆記本,打開相應的文件夾,伍董事長長與李董事頭靠頭看著屏幕--今天接見就他們倆,其他董事沒時間。

這是在原三桅戰艦設計方案的升級版。因為鋼制桅已經成熟,所以原37米三桅改成40米兩桅;外船殼和上甲板加厚到一米(40英寸);重新規劃艙位,為以后安裝動力系統預留了空間(珠江號的動力系統移植過來的話就沒地方住人了,600噸和1600噸不是一個級別,而紅星廠早期產的小型機老吳看不上。)另外,一些珠江、安江艦上被證明有效可靠的設計(如雙船殼+“木密艙”、移動式披水板等)也繼承了過來。

李子強:“船殼為什么要這么厚?”

孫瑜回答:“船大了不夠靈活,萬一被小船圍上了,起碼要能扛上幾炮!還有,這個時代西方流行撞角戰術,被他們的大家伙撞一下可不是開玩笑的!”

“六門火炮有點多,能不能少點兒?”

“沒法子,要想面對國家正規艦隊戰而勝之,一側三個火力點是起碼的,少了的話,萬一哪門炮瞎火就沒經念了(還是怕陷入重圍)。”

“這個人員配置是不是有點多?”

“您看:一門火炮一個炮長負責瞄準和指揮、一名裝填手負責調整引信和裝彈、一門炮手負責炮門和炮閂,六門炮就是十八人,兩挺機槍四個人,火力手就要二十二個,兩支桅桿最少要六名水手負責,三個班就要十八人;瞭望手是個苦活計,要四個人;廚師一天做四頓飯,每頓飯最少兩個人干活,錯開統籌的話,最少四個人;還要三個舵手分班掌舵;另外還要有醫生、工匠、翻譯、領航員,五十六個定員已經很少了!”

李子強一嘬牙花子:“那不是比珠江級還多了?”

本來一言不發的吳廠長臺起頭來:“那個船上火力點少,另外還有氣動絞盤!”

吳廠長的船(6)一塊泡沫

“民康,別給我打埋伏了,”武大鵬太了解老吳了,“你一開口我就知道你有想法,把你的干貨拿出來吧!”

“就知道瞞不過你,”他打開一個名為“泡沫”的文件夾:“這個方案的靈感來自于那種電器包裝盒里的白色硬泡沫。”吳廠長咧嘴一笑,黑臉間露出一口白牙,怪糝人的。

武董和李董又開始頭靠頭。。。

“嘶⋯”“嘶⋯”兩個人輪流嘬牙花子。

他們腦海中冒出了一個景像:一塊巨大的白泡沫被削成船的形狀,平面上挖幾個小坑當船艙,上上下下貼上薄薄的硬木殼,扔下海里再栽上桅桿。嗯,就是這個樣子!

這套方案太極端了!這仍是一艘鋼肋木殼船,硬木船殼厚度只有20厘米,下甲板高出水面1.8米。除了細長的補給艙外,甲板之下、船殼之內的空間,全部被巴沙木(俗稱輕木)木方嚴絲合縫地填滿,并灌膠使之與船殼、骨架、艙室、甲板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簡直就是一艘長著鋼筋鐵骨的“獨木舟”。別說這個船觸個礁挨個炮什么的,你就是剝光了它的殼子再扔到海里,它也沉不了。

“這都是被你們逼出來的!”老吳又開始炫他的白牙。

這艘“獨木舟”長49米(含艏斜杠)、寬8.6米、吃水4.1米,設計排水量380噸。風帆采用單桅縱帆形式,45米的鋼制高桅設計成菱形截面以減少風阻。前帆帶有換向自動過帆系統減少工作量。前帆和大前帆的卷帆器裝在鋼制艏斜杠上。主帆為全骨帆,除了控帆索外還有兩根帆腳索,分別控制中、高部位帆面的扭曲角度。

樊修設計過一種4寸輕木、1寸硬木反復層疊膠合而成的“復合裝甲”,這種結構可以迅速衰減沖擊動能。這次為了提高防護性能、減少水上重量,“復合裝甲”被拿到方案里頭,用于水線以上船體和甲板、艉樓的防護。

駕駛室位于艉樓上,其后為海圖室和艦長室,往下是上甲板(其實只能算是艙頂蓋),兩層甲板之間為主要活動區:乘員艙在最前面,有上下兩層共24個鋪位;往后是廚房、餐廳各自占踞一側;繞過桅桿,后面就是是戰斗艙,火力上僅有兩門75速射炮和一挺加特林機槍(現在已經不用手搖而是火藥余壓推動了),炮管長度已經增加到45倍徑,可以在使用減裝彈藥時達到500米/秒的初速;戰斗艙再往后依次為動力艙和衛生間。

甲板下面窄而長的補給艙被嚴密包裹在輕木里頭。補給艙從前到后分別是食品艙,淡水艙、彈藥庫、雜物艙。食品貯藏室后面是一個50立方米的鐵制淡水箱,廚房可以用手壓井直接從水箱取水;桅桿后部是彈藥艙,彈藥通過人力升彈阱直通戰斗艙。

吳廠長的船(7)老實人也記仇

整個方案的核心是動力艙。動力艙的核心是一臺8KW柴油發電機組及整流器,另外有16只400Ah鉛酸蓄電池,按4x4的方式組成48V、1600Ah的電池組,還有兩只1噸的儲油罐。動力艙的應用使船只操控進入了電器化:探照燈、夜航信號燈就不說了,前帆、大前帆都使用了電動卷帆器,收帆就是按個鍵的事情;六根控帆索、兩根升帆索、兩根帆腳索都集成到駕駛艙,由兩個電動絞盤控制風帆的升降、松緊;還有一個電動絞盤負責調整大面積披水板的前后位置。這些措施將大量節約人力,使定員減到最低(所有電動設備都保留了手動功能)。

電器設備平時使用蓄電池供電,電池電量不足時啟動發電機充電。完全放電后充滿大約需要10小時。

他們計劃將一臺30馬力電動推進器與副舵結合在一起,安裝在主舵前面。這將使船只靈活性提高到極致,甚至能做到原地回旋,還可以倒車!這樣的靈活性,能夠有效地提高其戰場存活能力。另外,經過計算,單用電推的話,全功率推動可達7.8節,用10馬力的功率(發電機組可以不間斷工作的上限)推動可以達到6.3節。

李子強關心技術問題:“船這么輕,桅桿這么高,穩定性夠么?”

“你們看,這第七張圖是壓艙物的圖示:這是預先鑄造的,鉸在主龍骨上,位于船肋之間。它上面是平的,下面中間厚兩邊薄,來配合船底的形狀。下面有一條縱向的槽,主龍骨從這里通過。每艘船配23塊,共計約95噸,重壓艙配合我們的船型,扶正力矩足夠。再看一下船的水下外形圖:舯部前后各有一對減搖鰭,它能大幅度降低橫搖,提高穩定性和舒適性,也有利于船只操控。”

“這個發電機,公司還有用途~”伍董事長開始頭痛了。

“柴油發電機就剛來的時候用了一會兒,現在都封存在那兒,留著下崽子啊?上次跟你要S195裝巡邏艇,你說要留著造小坦克,這都一年多了,小坦克在哪呢?”看到伍董事長的小氣樣子老吳怨念爆表:“要小坦克,還有那么多現成的小拖拉機、農用機械、翻斗車、推土機,隨便改改就有了!再說了,小坦克是軍用,巡邏艇就不是軍用了?”

老吳越說越激動:“也不知道誰管噸位配額的,這么實用的小機器不知道多帶點!有那么多手提油鋸,還帶個幾十噸的采伐機干嘛,省下噸位能帶幾百臺195!”

某人臉上有點兒發燒了,伍董事長忙道:“扯遠了扯遠了,關鍵是油料有點緊張啊。”

孫隊趕緊表態:“給我們改性植物燃油也行,只要能用上這種船,我們一周清洗一次油嘴也心甘情愿!”

老吳一揮手:“別扯那些沒用的,軍艦出去是要打仗的,出一趟任務一兩個月才不過要你兩噸柴油。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捕鯨時把漁船開出去騷包一下,十來噸油就沒了!”

老實人發火是可怕的,李董趕忙轉向孫瑜:“就用柴油吧,化工那邊的實驗室產量就差不多夠你們用了。不過這個火力配置比上一個方案少了一半多,夠用么?”

孫隊不比老吳,可不敢跟領導炸刺:“您問著了,不同的船有不同的打法。用這個船,只要我們不愿被包圍,就永遠不會被包圍,所以不用兩面開火。”想了一下補充道:“我們上次遭遇一支西班牙船隊,我們兩艘安江集火,直接把對方的旗艦滅了,剩下的船一通亂跑。我們兩艦左右一包抄,往兩邊跑的轟兩個洞扔那兒,跑得太快的攆過去轟兩個洞扔那兒,后來他們不跑了--就好像雙船拖網打漁,一條魚都跑不掉。配兩門炮是怕萬一出故障--只要船夠快夠靈活,其實一門炮都夠用。”

伍董事長點點頭:“就照這個方案來吧,發電機組和庫存195可以給你們。可惜現成的機組就兩臺,S195也就剩5臺了,后期的船打算怎么辦呢?”

“發電機已經能繞了,體積和重量大點應該沒關系,”李董表態:“昨天老吳已經問過我生產電動絞盤、發電機和水下電機的可能性。”

“這樣我們就有7臺現代機器了。按照董事會的批復,我們要賣掉40艘遠洋商船才能批建到第7艘”泡沫”。按照我們的交貨速度,第7艘”泡沫”下水時候紅星廠的新機器也應該出來了。回頭我按新機器調整一下”泡沫船”的布局就是了。”我們的1654外傳:吳廠長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