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旅行指南

第154章:知識就是力量

若說剛才還對唐少哲所言神兵利器還要超乎幾人想象的言辭嗤之以鼻的話,當聽到唐少哲這句話之后,引起的震動頓時無法言喻。

“什么?”三個名為大學士,實為宰輔之臣的老人,聞言當即變色。甚至金幼孜都失言出聲,旁邊的楊榮和楊士奇也是膛目結舌。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這不單是形容宰輔之臣有足夠的心胸氣度,更是因為宰相治理天下,各種資料都是心中有數,沒什么值得驚訝的事情。

而今不想卻在唐少哲的一句話后,全部失去了沉穩。農為國之根本,天下百姓但凡吃飽肚子,國家就會太平無事。因此對于中樞而言,沒什么比農業和糧食更重要的事情了。

由這個角度來看待所謂士農工商的成分等級劃分,也就理解儒家理論劃分的根本了。領導國家的是“士”,即知識分子;而喂飽全國百姓,則是農;工與商則在這二者之下。

儒家所謂太平盛世,曰為“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乃天下大治。很多儒家學者也早已看出中華朝代更迭的實質在于財富集中于少數人手中,許多貧苦百姓吃不飽飯,只能起來造反尋找一條活路。

很多有識之士雖然看出了問題,卻不知該如何解決。但是,倘若可以使糧食產量大增,全國百姓不但可以吃飽肚子,而且還有余糧,治世千秋指日可待。

在科技尚未達到一定程度時,這樣的眼光雖然略顯時代的局限性,卻也不能說是錯的。因此,當唐少哲說自己可以提供畝產過千斤的良種后,三位宰輔之臣的震驚可想而知。

“你此話可是當真?”楊士奇的問話聲音甚至有些顫抖。

唐少哲點點頭,道:“絕無虛言。”

楊榮雙眉軒起,一臉凝重之色,道:“果真如此,便是尊你為當朝國師也不為過。”

唐少哲心中偷笑,表面上卻是一副神棍模樣,深沉道:“國師什么的都是浮云。我祖上本是華夏子孫,能為父母之邦效勞也是我之心意。”

金幼孜也不去管他的那副裝13模樣,急忙問道:“卻不知是何良種?哪里來的?可否在我華夏播種?耕作需求是否復雜?”

“也不是什么稀罕東西。都是天下已有之物,有些作物來自中華之外的番邦,有些則是修真界的特產作物。耕種起來也不挑剔土地,平日耕作之地即可種植。”唐少哲顯得風輕云淡之極。

看他說起來輕飄飄的好似尋常之極,但是三位內閣大學士卻是深知這些話的重要性怎樣形容都不為過。

不過,唐少哲怕他們再問,于是又道:“良種之事我們稍后再細說,眼下還是先為各位解惑分封天下、征討四方的后續。”

楊榮三個人聽他這樣說,心中好生著急。在他們看來,雖然恢復西周分封制也是一件大事,但如何比得上糧食重要。但是又不好打斷,眼前此人卻不是世俗權力可以輕易動搖的。

三個人相互對視一眼后,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不舍之意。但是沒法子,現在的話語主動權,不在他們的手中掌握著。相互暗自苦笑后,只得繼續洗耳恭聽。

唐少哲則繼續發言道:“糧食后勤因此已不必擔憂,有我良種獻上,天下可安。而最后,方才所言,新占之地民心不穩的憂慮現象確實存在。

“然而解決之道卻也很是簡單。以往攻伐新獲之地,國朝歷來同等視之。直接將之視為國朝百姓,這便是禍亂之源。”

聽到這里,金幼孜說不得打斷了他的發言,插嘴道:“平等視之,如何會是禍亂之源?吾愚魯,尚請唐真人指教。”

自此刻起,三位宰輔重臣已經不敢小看于他。因此,再提問起來,也就客氣了許多。唐少哲深深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心中不無得意。

唐少哲冷笑一聲,道:“番邦蠻夷,未受教化之際,行事性情全靠動物天性,與野獸無二。因此,他們是畏威而不畏德。

“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我們已知其性情,那么治理起來便要順應情勢。首先,應當設立國民等級。中華子民是為第一等,其次是周圍朝貢屬國治下之民,為二等,

“再次化外遺民如游牧蠻族、昆侖奴者或可為三等,最后諸如泰西諸國,那些金發藍睛、狀若白鬼之人,其實是匈奴后裔,定為四等足矣。

“如此一來,詳細制定每一等級國民的權利與義務,使之與等級相若。然后,再頒布詔書,規定下等國民升級考核的制度辦法與降級審查的標準。

“只需嚴格按照考核制度行事,每年允許若干人升級,同時再將少數違規罪犯降低國民等級。升遷有法、降級有憑,則化外之地再無憂矣。

“人人皆有上進之心,只要給他們相對公平的升降制度,那么大多數人就會安心生活。至于少數心懷不軌之徒,則輔以武力征討與嚴刑峻法。

“同時,將分封屬國的權柄盡皆授予諸侯,國朝在初始之時僅需派駐少量精銳部隊即可。如此行事,多則數百年,少則三甲子,我中華再無外患矣。”

唐少哲洋洋灑灑的發表了一番宏論,雖有許多與儒家道德觀念不符的言辭,但是細細想來,卻也不無道理。成為內閣大臣的人,哪里有一個簡單的。

因此,楊士奇等人只聽了一遍,就已經在各自心中有了計較。金幼孜對于唐少哲所言分等級和升降級考核頗覺新鮮,略一深思,頓覺此策大妙。

因此,金幼孜不免又問了一句:“那么,果如真人所言,國民等級的所謂權利義務是什么?考核升級,又應當考些什么?”

“權利義務即其實很簡單。如大明士紳不納糧,便是國朝為鼓勵教化賦予給士紳百姓無需繳納田賦的權利,而尋常百姓需要為官府付出差役,便是義務。

“只不過,大明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所以稍有瑕疵。而對于非一等國民,可以在其征糧納稅的稅負外比一等略作增加,如此一來,逐層增加即可。

“不過,這一定制需要詳細周全,不能讓其無法負擔,那便成了暴亂之源。至于考核升級,則更加容易。例如將對漢字書寫與國學的熟悉程度定下等級,若想上升國民等級,那么必須達到某種標準。

“如此一來,不但可以弘揚圣人教化之道,也可使整個天下書同文、車同軌,再無二至。豈不是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