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做演員

第28章 熱度(1/4)

原本《陽光普照》應該9月8號開機的。

饒小志太忙了,擠不出時間,干脆往后推了三天,9月11號開機…

必須解釋一下,并不是這個日期很有意義,而是這天大家都有時間。

沈良…本身就不用跑宣傳。

數字專輯對于歌手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用搞什么簽名專輯活動,也不用滿世界的跑宣傳…

最多也就直播或者接一些線上采訪之類的。

饒小志忙著宣傳《無名之輩》…

這把算是一雪前恥了!

——《你好瘋子》,票房才1500萬,豆瓣口碑也沒到7分…

《無名之輩》上映13天,在好萊塢大片《碟中諜6》的壓制下,依然拿下了6億票房,同時,豆瓣口碑高達8.3分…

現在,饒小志正在接受《微博電影》的專訪:

“我們先盤算了一下市場情況,覺得上限也就兩億,所以,做出了3000萬的預算…這點錢請不起偶像…但我們肯定還是想邀請一個偶像的…”

“最開始想也沒想找沈良…我是在客串《流浪地球》的時候認識的沈良…”

“我跟《流浪地球》的郭凡導演關系很好,第一部電影《你好,瘋子》,就是他幫忙做的監制…我雖然就客串了一個鏡頭,但我在劇組呆了三天,發現沈良完全不是我認知中的那些偶像…每天拍攝超過14個小時…穿的衣服又重又臭,而且攝置環境很不好…但沈良一句抱怨都沒有。”

“后來跟郭凡導演聊天,知道沈良接拍《流浪地球》沒收錢,純粹是喜歡劇本還有題材,不僅沒收錢,還投資了4千多萬…”

“然后,我就試著給他發了《荒槍走板》…就是《無名之輩》的劇本,最開始叫《荒槍走板》…”

“邀請他出演胡廣生這個角色…他看了劇本,很喜歡這個角色,但年齡不合適,我有提出來修改劇本,但他不愿意,覺得胡廣生就應該是28歲左右…改小了沒意思!”

“…雖然沒出演,但投資了1500萬,還幫我們介紹了發行方…”

“…對,會合作一部新電影,《陽光普照》,不好笑,挺嚴肅的劇情片…”

“馬上開機!”

《陽光普照》的關注度很高,主演:沈良、肖戰、王一博、陳導明、陳槿…

友情出演:白露…景恬。

最開始大家還在討論演員陣容,畢竟王一博、肖戰都通過《創造101》有了一些熱度,沈良和陳導明才合作了《慶余年》,陳槿也是才合作《知否》…

沈良到底有什么魅力,怎么能說服兩位前輩鼎力相助的?

后來,有風言風語:白露也是沈良前女友…

立馬討論的焦點變成了沈良是不是想復合;

不知道哪位在微博上發了個帖子,準確來說是兩張照片:這是李依桐,這是白露…配文:找不同還有相同,嘖嘖,沈良真的是專一審美的人啊!

不嫌事大的營銷號搬了這篇微博,順便還加上了李芹…

然后,討論的內容就變成了沈良的‘專一’審美…

所以,10號中午的熱搜#《沈良》破6000萬#以及#沈良前女友#…

一個是專輯銷售額——2小時破6000萬;

83最新地址

另一個是白露疑似沈良前女友…

我們良哥是有擔當的,立馬發了一通微博:“專輯《沈良》兩小時賣出300萬張,謝謝大家的抬愛…其實,我個人最喜歡《如愿》還有《人是》這兩首歌,但從流行性來講,《少年》顯然更通俗…”

“對了,看到有個歌迷評價《少年》:我還是充錢那個少年,累喲,一次次給騙,時間只不過是考驗…

給我笑壞了,還說我給藤訊游戲做宣傳…我是真服了,你們也太秀了!”

“關于白露,我承認,她確實是我前女友,我們就是很正常的交往,然后分手;

不存在腳踏兩只船,我遇到她的時候,我是單身,她也是單身…分手的原因也不是誰劈腿,就是性格合不來,適合做朋友,不適合做情侶…

我覺得大家不用太糾結這些小事,都過去了;

至于再合作,也是因為機緣巧合,至于很多人說復合、余情未了…我覺得大家想多了,這種事情不太可能發生我身上…白露也不可能同意的,她是很有自尊心的女孩,堅決不會找比她紅的…”

“最后,我想勸一句,大家適度玩梗,怎么把李芹姐也加進去了?我跟她真的是很普通的朋友關系…”

嗯,一通微博,直接助燃了白露的知名度。

上次認領了李依桐,后者熱度大漲。

沈良可是頂流…

而且沈良在直播時候對李依桐一通洗白——表示她背后沒有金主,而且性格很好…

最主要,沈良的粉絲對她很友好!

稱呼她前嫂子——內娛前嫂子賽道第一人!

李依桐粉絲數量暴漲…

這回白露…也差不多。

白露現在還是挺糊的,糊是女明星最好的保護色,大家只會關注你的優點…

她演技不錯,人也開朗,笑起來很有傻大姐的風范,于是,前嫂子二號迅速成為熱點人物,連帶著未開拍的《陽光普照》也成了熱點…

連《沈良》的熱度都被掩蓋了!

當然啦,熱度雖然被掩蓋,但晚上9點半,銷量、銷售額一出,還是讓整個圈子震動了一下:專輯銷量448.67萬,銷售額超過8973萬…

按照qq音樂的預測:明天12點半之前,應該能過億!

至于專輯質量,按照樂評人的說法:

作為歌手,沈良總能利用自己音樂人的旋律素養,在保持聲音檔位統一的同時,雕琢咬字與轉音的文法(或許只是恣意而為),以至于唱什么歌都不會落入俗套,反而能刻上屬于沈良的獨特印記。這就是一個歌手的靈性。

從創作來講,《沈良》這張專輯體現了作為音樂人對流行風向的把控能力。

做r&b,做流行搖滾,做funk,甚至做了最有市場的成人抒情,同時還能和純歐美路線保持一定的距離,兼有西方音樂的精巧技法與華語音樂的本土氣息,不落窠臼也不曲高和寡。

這是他作為創作人的嗅覺與才華。

從市場反饋來講…眼瞅著銷量就要過億了,我還能評價什么?

最主要,他對華語音樂的流行趨向包括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認知…

期待他的第二張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