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寧

第二百六十六章:底氣何在

京城安全了,姜第一時間給邊關送信。

李文碩接到京城來信,馬上知道該怎么做了。

胡人滿載而歸,帶的金銀財寶,把備用馬匹都占了。

他們來的容易,想回去就沒那么容易了。

從京城被攻破,到胡人撤出,不到八天時間。

這點時間,能來增兵的各總兵府,剛收到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正點兵整裝待發。

斥候回來稟告,胡人退兵了,快到咱們附近了。

這還說啥,正好將士集結完畢,拉出去直接開打唄!

這些胡人回程路苦不堪言,能保下命,全靠帶的財物夠多。

到了虎嘯關,退路也被封死了。

最后那點拼命保下的財,又被李文碩搜刮了個干凈。

這一戰除了京城損失慘重,其他地方都沒少得了好處。

此時一路南下,躲在鹽商家里的皇帝,十分糾結,是不是現在回京呢?

皇上離開了京城,周太師等人才覺出好處。

皇上身邊沒有武將了,越往南走,他們說話越有份量。

周家在南邊的勢力,雖然比不上謝家,現在周家與邵家聯合了,謝家和林家就不夠看了。

皇上身邊都是他們的人,周太師才真正感受到,權利帶來的好處。

曾經謝相在朝堂,一句話就能鼎定乾坤。

如今他總算也能做到了。

杜相完全被忽視,誰讓他寒門出身,根基淺薄呢!

三位丞相上書,請求皇上遷都。

例數前朝為何破滅,還不是胡人打進了京城。

所以,京城所在的位置實在不好。

讓人意外的是,此事議論三天了,太子竟沒提出反對。

刁先生終于忍不住了。

要給太子一個教訓,讓他快速成長,可不是這樣,這不是教訓,是覆滅啊!

“當初,大長公主知道,楊貴妃用香薰的事,太醫說過,楊貴妃所用香料,會使龍體受損。

太子殿下,您看,大長公主,太后知道此事后,可有做什么?”

刁先生問的話,也是太子一直困惑的事情。

他想不通,大長公主是父皇的親姐姐,太后是親娘啊!

刁先生又問:“當初李侯爺為了接回皇后娘娘,為了太子殿下,做了不少事。

謝相和太后,可有做什么?有誰站出來說話,明確表示什么了嗎?”

太子搖頭,那時候他還小,不懂太多事。

有時候都覺得,舅舅做的都是無用功。

刁先生語重心長道:“大家都在等,等著李家出來表態。侯爺做什么不重要,大家看明白他的意思就好。

至于要怎么做,怎樣站隊,誰也不會先出手。

那時大家還再等,等周家,邵家,楊家出手制止。”

太子想了想,“怎么會,楊六郎、周三朗等人,與舅舅關系好的很。”

刁先生緩緩點頭,“是,這幾位在家里不算什么。既不是上進的弟子,也不是能出人頭地,給家族爭光的人。

幾位被家族養著的紈绔,憑什么讓家族不向李侯爺出手呢?”

太子反問:“為何?”

“名正言順。”刁先生看了一眼太子,“你好好想想,太后和大長公主做了什么?”

太子想不明白,丁嬤嬤過來請太子去用膳,太子帶著一腦袋問號走了。

鹽商府里的正院,皇后等著太子過來。

遷都是大事,她想不明白,為何兒子不出面反對。

“為何愁眉不展?”李皇后柔聲問。

太子把困惑說了,問:“為何太后和大長公主,不處置楊貴妃?”

皇后左右看了看,丁嬤嬤已經帶人出去,在外面守著了。

“據我所知,最先用這個法子的楊太后。博得圣寵后,楊太后就不在用了,專心教養先帝。

楊太后的壽數與太后娘娘差不多吧!”

皇后看看兒子,低聲道:“我想最初太后覺得,楊貴妃有了兒子,會停用香料。

只是楊貴妃一直沒達到目的,香料沒有停用而已。”

太子皺眉問:“父皇繼位時,太后對貴妃不滿,為何還要縱容她?”

李皇后看看兒子,柔聲道:“若是你一心寵愛一個女人,為了她,不惜與母親反目,不惜與天下人為敵,我能做的只有成全。”

太子垂目不語,在他看來,宮里沒有親情,更不存在愛情。

父皇對楊貴妃的寵愛,要多假有多假。

貴妃死后,父皇不是一樣寵愛別人了。

就連貴妃的兩個兒子,也沒見父皇對他們多疼惜。

李皇后沉聲道:“大概是放棄了吧!太后最初想讓五皇子繼位。”

有些事說不明白,就像一個家里的家長里短,細數起來便是一地雞毛。

最初太后可能是賭氣,后來真的心疼了,卻舍不得兒子難過。

太后氣過之后,可能發現再出手,已經來不及了。

皇上習慣了那種香味,驟然斷掉,會帶來什么后果,太后不敢想。

是皇帝的風癥,給了太后機會。

因為風癥用藥時,可以逐漸讓皇上斷掉香癮。

那一段時間,太醫多讓皇上靜養。皇上用藥入睡,身邊陪的是滿身藥味的太醫。

楊貴妃偶爾陪伴皇帝,能安撫皇帝的不安。

若說皇上是專情的人,別說李皇后不信,死了的楊貴妃也從來不信。

皇上多情,又絕情!

對楊貴妃的鐘情,有香料的作用,更多的是習慣,懶得多事。

“皇兒,皇上的性子......你可有想過遷都的后果?”李皇后冷聲問。

太子抬起頭,冷冷的說:“母后,若是我不跟著父皇遷都,太子之位還能坐多久?”

“你該勸說,請皇上不要遷都。”李皇后加重了語氣。

太子苦笑搖頭,“母后,父皇怎可能回去?父皇沒臉回去。回京要不要認錯?父皇怎可能認錯?”

李皇后不說話了,原來太后當初是這種心情。

縱使你有一萬種理由,誰會聽你的呢?

用了午膳,皇后怔怔的看著庭院出神。

皇上已經決定要遷都了,如今只是商議,是遷都金陵,還是遷都杭州而已。

南邊文風鼎盛,是文人的天下。

她和皇兒跟去,無疑是皇上身邊的擺設。

怎么辦?太子還看不明白,他能穩坐太子之位,是因為李家聯合了勛貴。

文臣固然厲害,文章寫得花團錦簇,鐵齒銅牙舌戰群儒,都比不過武將一刀來的干脆。

“來人,去請皇上過來。”李皇后終于不發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