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和亞蘇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在一間非常狹小的房間里面。他很驚訝,這里應該不是蘇青霓的家。那他在哪里呢?
他可以肯定自己是被蘇青霓再一次救了,否則身上的傷也不會被包扎好了,他也不可能有醒過來的機會。
這時候,房門被打開,一個瘦弱的中年婦女端著一個托盤走進來。托盤上放著一碗魚湯和兩個雜面饅頭,伙食簡單。
中年婦女看到狄和亞清醒也沒有驚訝,只將托盤放在他的手邊上,便轉身離開。
狄和亞趕緊出聲叫住中年婦女:“這位大嬸請留步,請問這里是哪里?”
中年婦女轉頭回答:“這里是船上。”
“船上?”狄和亞驚問,“這艘船是往哪里去的?”
中年婦女:“西洋。”
狄和亞:“西洋在哪里?”
就他的認知中沒有這樣的地名。
“西洋就是洋鬼子的國家。”
“什么?”狄和亞差點兒跳起來,不過身體太弱不支持他這個動作,只能瞪大眼睛盯著中年婦女,“這艘船是開往洋鬼子國家的?”
“對啊。”
“停船,我要下船,我要下船。”狄和亞叫道,“我要回去。”
中年婦女:“船已經到了海上了,不能返航了。你不想去西洋,就在下一個補給點下船,再想辦法回去吧。”
狄和亞:“下一個補給點在哪里?”
中年婦女:“我聽說是在一個叫做印度的國家的港口。”
“印度?”
“就是古天竺。”
狄和亞一口老血差點兒噴出去。便是他在天竺下船,離大清也十萬八千里了。
“我要見蘇青云。”狄和亞叫著蘇青霓的化名。
中年婦女:“我們船隊沒有叫做蘇青云的人。”
狄和亞:“那我怎么會在你們船上的?”
中年婦女:“不知道。”
狄和亞又要噴了。
幾天后,狄和亞認命了。他還能怎么樣?難道跳船游回大清?當然不行了,這茫茫大海,連島都看不到,他跳入大海純粹就是找死。
而到了天竺的時候,狄和亞身上的傷還沒有好,無法下地,自然也無法下船——海上根本就不是養傷的好地點,再加上狄和亞暈船,這么折騰來折騰去,狄和亞好得更慢了——于是,狄和亞就這么一直被船帶到了西洋,最后在法蘭西上了岸。
狄和亞不懂得外語,對西洋更是一無所知,差點兒在法蘭西餓死。不過他有一身好功夫,做了幾次梁上君子,又努力學習外文,狄和亞終于在國外安定了下來。不過那已經是好幾年之后了。
時間荏苒,幾年時間過去。蘇青霓收養的孩子們都長大了不少,小甲已經十六歲了,最小的小陸和呂樹已經成為了少年郎了。這幾年,他們努力練功,效果顯著,小甲的身手在江湖中可列入一流,其他孩子也都是二流高手了。
除了功夫,蘇青霓還將幾個人送到書塾去讀書。若是他們中間有想考功名的,蘇青霓也不會反對。反正這些孩子雖然幫蘇青霓干活,卻不是奴仆身份,沒有入奴籍,有資格參加科考。
這天,呂樹與小陸小武從書塾回到家中,呂樹很是心不在焉,吃飯的時候差點兒將米飯送進鼻孔里面。
“小樹,你這是怎么了?”小甲做為這群孩子的老大,最是關心弟弟妹妹,見呂樹如此不對勁,遂開口詢問。
“我,我好像看到我的姑姑了。”呂樹抬起頭,用不確定的語氣道。
“你不是說你的父母親人都死了嗎?怎么現在冒出來一個姑姑?”小乙問道。
呂樹回答道:“我家里出事的時候,姑姑不在家中。”
小甲問:“你能確定你之前看到的人是你姑姑?”
呂樹搖頭:“不能確認。不過那個人長得真的好像我的姑姑。”
蘇青霓不與孩子們一起吃飯,她一個人待在屋子里面,不過耳朵靈敏,能夠聽清楚孩子們的對話。
遂開口道:“既然如此,你再去看到你姑姑的地方打聽一下,確認是不是你姑姑。若是,你們姑侄重逢,也是一件喜事。以后我也可以少養一個人。”
呂樹的小臉垮了下來,哭兮兮地道:“公子,你不要我了嗎?”
蘇青霓:“你有了親人照顧,還想白吃我的?”
“我、我不白吃,我會給錢。公子,你不要趕我走啊。”呂樹慌了。他不想離開這個小院,不想離開伙伴們,不想離開對他這么好教他練功讀書的公子。與公子和小伙伴生活的這些年比他在自己家生活的日子還要快活。
而姑姑……
姑姑雖然是他的親人,但便是在呂家的時候,他也很少見到姑姑。姑姑總是在外面跑,每年待在呂家的日子少之又少。他和姑姑的感情并不深,不如跟小伙伴們的感情深。
他找到姑姑,是想將呂家遭難的經過告訴姑姑,當然也是想多一個親人。單位了親人離開公子和小伙伴們,他可不愿意。
小乙好笑地伸手拍了呂樹的后腦勺一下:“傻子,公子這是在跟你開玩笑呢。”
呂樹眨巴眨巴眼睛,傻傻地問:“真、真的?”
其他人都笑了,呂樹這才放下心來。
第二天,呂樹就去尋找他的親姑姑了。不過沒有找過,前一天,那個與呂樹親姑姑長得想像的人應該是路過那里。呂樹沒有泄氣,一連個把月都會去那處路口等待。終于,讓他等到了要等的人。
這一天,呂樹沒有回小院,他跟著自己親姑姑去了他姑姑的住處。
第二天,呂樹和他的親姑姑姑父帶著厚重的謝禮來到小院。蘇青霓才發現世界那么小。原來呂樹的親姑姑竟然是呂瑩!
呂瑩做著夫人打扮,肚子略微挺起來。看來她跟四阿哥已經成了好事,而且還有了孩子。
蘇青霓化了妝,呂瑩自然認不出她來。
呂瑩對蘇青霓非常感激,若非蘇青霓收留,自己侄子能不能活著還是個未知數。而且蘇青霓不止是單純收留這些孩子,還讓孩子們習武學文。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