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化成風

科舉趣事

我……今天還是沒有寫得了正文兒,所以找了些好玩的給大家看。

第一個:

科舉考試的競爭十分激烈,因此,能勝出者都是幸運兒;那么,如果有人沒答完卷子卻依然勝出了,就應該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了!宋代有個叫劉之杰的人,就是“幸運兒中的幸運兒”。

某一年,劉之杰參加科舉考試,策論題剛做了一道,肚子便疼痛難忍,只好拿著沒答完的試卷往茅房跑。到了茅房后,他把試卷插在了茅房門上,打算等解手完畢之后再帶回考場繼續答題。但他解完手后,急匆匆地就往考場趕,忘了拿試卷這回事,等到了考場才想起來,回去找時,試卷早已不見蹤影,他只好自認倒霉,認定自己這回是沒希望了。

但幾天之后,他竟然發現自己中了進士,而且還名列前茅!他覺得此事蹊蹺,但一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劉之杰后來官至制置史,有一回,他到某州視察工作,當地的官員接待他,在聊天時,那名官員說:“我與大人恰好同年登第,有一事正想告知大人。”劉之杰便問他是什么事,那名官員屏退了左右,對劉之杰說:“當時我在考場上,也去上廁所,見到了您遺落的卷子,發現還欠第二、第三兩道大題沒做,就順便帶回了考場,替您把那兩道題答了,然后交給了考官……”劉之杰一聽,如夢方醒,連忙向那名官員表示感謝,說:“我一生官場仕宦,都是您所賜的啊!”

第二個:

明永樂四年,莆田人陳實考中了進士,那一年的頭名狀元也是莆田人,叫林環。陳實這個人,心胸狹隘,嫉妒心強,十分自負,認為同鄉林環平時的成績和名聲遠不如自己,怎么他就能當上狀元而我就沒當上呢于是便上疏給皇帝,說這次選取狀元的結果不公平,應該存在暗箱操作情況,希望皇帝能明察。

永樂帝朱棣接到舉報后,對這件事很重視,親自召見陳實當面詢問。陳實便向朱棣說:“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才學在林環之上,可以任意出一百道題,我肯定都能答得上來。”朱棣見他如此自信,就讓有關人員草擬了一道百問策,自己親臨考場,命陳實和林環當面答題。他們二人答完后,朱棣看了一下,感覺答得都很有水平,難分上下,就沒有要更改狀元的表示;陳實依然不服,在朝堂之上與林環爭論,情急之下,陳實竟然大吵大鬧起來,此舉令朱棣大為不滿,當場降旨將陳實發配到邊遠地區戍邊。

陳實到達流放地不久,就憋氣加窩火一命嗚呼了,他的兩個兒子也相繼喪命,其他親屬也受到連累。直到嘉靖年間,朝廷才不再追究。

第三個:

唐朝末期,舉子包誼文采不錯,他但得罪了主考官劉太真,劉太真曾發誓不讓包誼考中。第一場考試過后,劉太真想緩緩,第二場考試再將包黜退,讓他多高興會兒。第二場考試后,劉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場,想讓他再高興會兒。第三場考試后劉太真沒錄取包,拿著名單去找丞相,當時正值朱泚之亂不久,名單中有個姓朱的,宰相很不高興,讓劉太真換人。驚惶之下,劉太真已經想不起其他舉子的名字,只記得包誼,結果包誼高中。

第四個:賀知章做主考官,錄取的進士和舉子們的期望不符,引起公憤,舉人們圍攻賀府。賀知章架起梯子爬上墻頭,趴在墻上回答舉子們的質問。

第五個:韓愈19歲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次,次次不中,到第四次才考中。別以為這下光明了,要成為公務員,吏部那里還要考一次。韓愈又考三次,次次不中。考不上就走后門,給宰相寫信,連續三封石沉大海。又登門拜訪,三次上門次次被轟回來,走后門不行,回來接著考。32歲時,考上了。

第六個:歐陽修國考那天,有個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動。歐陽修就把李考生拽起來,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同時還把自己的試卷傳給那位考生看,讓他參考。李考生就抄襲了歐陽修試卷的一半,結果李考生和歐陽修一起考中。李考生后來成為官員,找人專門雕塑了歐陽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著。這北宋的國考監考怎么這么松啊!

第七個:明末人邢昉很狂,他考試時的文章就寫得超級狂。考官先是在試卷上批“太狂”,后來越看越窩火,批道:“更狂”,直接把邢昉的試卷給扔垃圾桶里去了。邢昉不以為意,戲曰:“當官有什么好,人生在世,得一狂名就夠了。”

第八個:清時陜西鄉試,一位主考大人赴西安做考官,臨行前拜訪官至尚書的恩師。兩人談話間尚書想放屁,但又不好意思,移了移屁股,主考官以為有玄機,立馬問有啥吩咐。尚書說:“無他,下氣通耳!”意思是說:“沒啥,只是放了個屁。”主考官理解錯了,以為要錄取一個叫夏器通的。結果在西安,真有一名叫夏器通的考生,陰差陽錯下這夏器通得了個第一名。

第九個:明朝成化年間,浙江學政李賢在省試時微服私訪,看到有兩名考生在下棋,一考生甚至大言不慚地說:“用不著復習,上榜沒問題。他李賢總不能出道含有100個人名的怪題來刁難我們吧?”李賢無名火起,回去后真出了一個含有100個人名的怪題,即:“孔門七十二賢,賢賢何德?云臺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結果沒人能全部說明,李賢因此一個都不錄取。

第十個:前清時,為了表示對人才的重視,曾規定,童生考試,每縣至少要錄取三名。某縣地處偏僻山區,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縣報考的,卻只有三人。考試完畢,主考官把試卷收上來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來三人中一個抄了題目,只寫了且去二字;另一個只抄了試題,什么也沒寫;第三個考生,干脆連考題也沒抄。主考官無可奈何,只好大筆一揮,把抄了題目并寫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為第一,并批道:但觀且去二字,必定滿腹經綸。又把抄了試題那位,取為第二,批道:謄寫毫無差錯,足見其才可造。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為第三,批曰:不輕易下筆,可見其行事慎重。

請記住本書域名:www.shuyuewu.co。書閱屋手機版閱讀網址:.shuyuewu.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