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中華修古籍

第168章 如何用大米飯修復古籍

第168章如何用大米飯修復古籍第168章如何用大米飯修復古籍←→最新網址:

左佑佑和簡行舟幫忙給小黃打下手,把紙張上殘留的線與書釘輕輕拆去。

左佑佑一看到滿是灰塵蟲屎和浮霉的紙頁,富陽的回憶頓時開始攻擊她,那種粗糙顆粒狀的手感和可疑的污漬。

她真情實感地抖了一下。

簡行舟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工作,顯然比左佑佑更加熟練。具體表現在,他甚至認得那些奇形怪狀的刀刷鏟的名字。

“還有多余的馬蹄刀嗎?”簡行舟主動問。

小黃的眼中冒出感動的光:“有的有的,你要幾把都有。”

馬蹄刀是專門用來剔除沉淀污垢的工具。

“簡老師,我記得您是文字學專業的,怎么也接觸這些?”小黃問。

簡行舟不自然地咳了一聲:“……讀碩士的時候學校里挖出了古墓。”

小黃恍然大悟:“我知道!莫非您就是那所大名鼎鼎的學校宿舍下面挖出唐墓……”

簡行舟想起從前左佑佑吐槽他睡在古墓上所以陰陽,有些尷尬地打斷了小黃:“對,我是。”

小黃絲毫沒有注意到簡行舟尷尬的臉色,興致勃勃追問:“聽說你們學校考古系擅長唐史,就地專業對口。”

簡行舟硬著頭皮說:“那倒沒有,我校考古系的主要研究方向一半唐一半漢。”

“漢?”小黃疑惑了一下,隨即恍然大悟:“我想起來了!19年你們學校在食堂底下挖出來漢朝古墓!”

左佑佑:“噗。”

簡行舟瞪左佑佑:“……對,漢墓我也參與了。很方便,每天挖完還能去食堂吃飯。”

左佑佑:“教授現場考古,學生校內實操。”

小黃羨慕:“新鮮教材,熱辣滾燙。研究漢唐的學生,畢業論文都不用出校門——不,是畢業論文自己找上門來。”

左佑佑好奇:“后來呢?”

簡行舟揮舞馬蹄刀:“研究過以后回填了。”

“回填?”

小黃豎起耳朵,滿臉寫著對業內一手信息的渴望。

簡行舟回憶了一下:“有兩座被破壞過,一座保護得比較好。報告過市文物部門以后,決定只記錄一下,就回填了。”

小黃不解:“為什么回填啊?我以為這種古墓發掘以后都會把藏品清理出來,以供后人觀賞。”

簡行舟垂眼處理污漬:“因為現在我們的技術不成熟,挖出來以后,沒辦法良好保存,可能會導致腐爛、氧化等現象。所以……討論后覺得,這種情況屬于‘非必要性搶救’,現在我們挖了,后人就沒得挖了。”

左佑佑問:“就像長沙馬王堆漢墓那種?”

簡行舟嘆氣:“對,很可惜的。所以要等后人的技術成熟再挖了。”

“那我們能等到技術成熟的那一天嗎?”

簡行舟頓了頓,目光透過手中破碎的書頁,仿佛看向百年之后的未來。

“希望吧。”他的語氣有些失落,“但是做歷史工作就是這樣,好聽點說叫薪火相傳。我們對問題的探索,放置于歷史長河中、放置于人類發展過程中,不過一瞬。可能需要許許多多個這樣的瞬間,需要人類成百上千年的探索,才能有幸向前邁出一小步。”

左佑佑也感慨道:“是啊,如果幾千年前的屈原,寫完《天問》以后,能知道人類終于能登上太空,知道老天在未來給出的答案,該有多好。”

小黃“嗨”了一聲:“這事沒必要傷感。像我們修復古籍,更是時光荏苒,上一個修復師在百年前做的,最后被我們拆掉,如果人人都鉆牛角尖,那豈不是——我做的工作在未來都將被否定?但就算我們的工作注定要被更新替換,但我們把歷史的信件傳遞下去,這就是最大的意義。”

簡行舟和左佑佑聽了,齊齊點頭。

左佑佑更是狂吹彩虹屁:“黃大師高見。”

小黃化身黃大師,喜上眉梢:“人不能陷入歷史虛無主義。有生之年,咱們循著前輩的足跡繼續探索問題的答案,臨死前有幸知道,叫好運;不知道,叫浪漫。”

小黃突然上了情懷,左佑佑肅然起敬。

她看簡行舟用馬蹄刀用了半天,看清楚一些門道:“我也能幫你們弄。”

“左老師,您不如用羊毛刷吧。”小黃遞過來一把柔軟的小刷子。

左佑佑越懶看越眼熟:“和美妝工具居然有十分相似。”

小黃利索地展開商業互吹:“對對對左老師,您時髦美麗,一看就是愛化妝的都市麗人,肯定有技術基礎!”

左佑佑化身都市麗人,喜上眉梢:“放心,羊毛刷我肯定沒問題。”

確實也沒什么問題,左佑佑兢兢業業地用羊毛刷默默刷灰塵,但有一些黏著的不明結晶體和顆粒,羊毛刷柔軟的刷毛束手無策。

左佑佑看著小黃試了幾種不同的方法,最后錢大師出馬,從文具廠要了一塊粘橡皮,用半干的濕巾揩了一下后遞給小黃,小黃把粘橡皮團成一團,在書葉上輕輕滾動。

“為什么用半干的濕巾揩一下?”左佑佑小聲問,“這是什么厲害濕巾?”

“不要小看這濕巾。”小黃嚴肅地說,“錢大師的獨門秘籍。”

左佑佑肅然起敬:“真的是厲害濕巾!莫非這濕巾用的是特殊調制的溶液!”

小黃擺擺手:“是水。”

左佑佑瞪圓眼睛:“這么大費周章,你告訴我是水?”

“最奢侈的食材往往用最樸素的烹飪方法——啊呸,最安全的就是水。其實這種程度的附著物,利用合適的濕度去粘下來,對古書來說才是最溫和的方法。”

“合適的濕度是什么濕度?”簡行舟忍不住問。

“少許。”

“少許是多少?”

“適量。”

左佑佑和簡行舟暗搓搓地對視了一眼,炸廚房的經歷讓他們在此刻心思相通。

左佑佑又又又一次:“……我恨感覺。”

簡行舟追問:“為什么不量化下來?比如幾克軟橡皮配幾毫升水。我還有一套量勺可以送給你。”

小黃撓撓頭:“啊主要是就地取材的問題,其實最好用的是濕面團,不過我們也用過干饅頭、軟橡皮、橡皮屑、面包、幾乎沒有粘性的舊膠帶、大米飯……畢竟我們的工作環境比較不固定,主要看身邊有什么。”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