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性逆天:我在翰林院創造無敵法

第24章 升官了

李長青沒想到自己看王朝的興替也可以激活悟性逆天。

歲月史書!

這是什么東西?

李長青查看自己腦海里的信息,驚訝地發現,歲月史書不是一門功法,而是極其特殊的,大道的容器。

歲月史書是一本特殊的書籍,可以容納李長青領悟的大道。

比如李長青領悟的水之道和雨之道,單獨施展威力有限,但將它們都鐫刻在歲月史書上,那爆發的威力之大,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簡單。

而且以后李長青領悟的所有大道,都可以鐫刻在歲月史書上,一本歲月史書,可以容納天地萬道。

李長青看完之后,又驚又喜。

歲月史書太強了。

雖然現在的歲月史書上空空如也,什么都沒有,威力也不大,但它可以和李長青一起成長,有無限可能性。

李長青沒有心思再看大周最后的挽歌,他在人群里悄然離去,回到自己的小院,開始將之前領悟的水之道雨之道融入歲月史書里。

剛好這一天,在大周徹底覆滅的時候,天地下起了雨,似乎在為大周落淚。

李長青在雨里練拳,練劍。

他將水之道和雨之道融入自己的一招一式里。

小小院落里,雨中一少年,勤奮執著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他的背后,緩緩浮現出一本書籍,黑白水墨畫風,透著神秘韻味,滌蕩四周空間,環繞著李長青。

這書籍翻開了第一頁,被李長青寫上了水之道。

當水之道鐫刻上去后,歲月史書微微一震,似乎和這一場雨融為一體了,越發神秘,帶著可怕的氣勢,和李長青交相輝映。

李長青專心致志地修行,當水之道鐫刻上去后,他開始演練雨之道。

在一場大雨里演練雨之道,簡直是如魚得水,李長青修行起來不要太輕松。

背后的歲月史書也翻開了第二頁,李長青演練的雨之道化作一潑濃墨,澆在了黑白二色的歲月史書上,鐫刻下自己的痕跡。

李長青領悟的兩種道,都刻在歲月史書上。

歲月史書的威力也是幾倍增長,成為李長青的底牌。

“不過,這點點道完全不夠,我還需要繼續領悟。”李長青目光堅定,清空雜念,什么都不想,專心致志地練武,修行,悟道。

反正暫時他不用去翰林院了,就專心在小院里提升自己。

新王朝建立,李長青自然也不用修大周皇室的史書了,甚至整個翰林院都停擺了,所有人都投誠新王朝,李長青自然也不例外。

新王朝接納了李長青等官員,但暫時沒有安排工作,要等一切瑣事結束后再說。

所以現在李長青很悠閑,領著俸祿,也不用修史書的,專心致志地做著自己的事情。

……

大周王朝消失在地圖上,大寧王朝順勢而立。

要建立一個王朝,要分封各路功臣,要選擇良辰吉日,祭祀天地,很多煩瑣的事情要忙。

翰林院的史官們暫時是沒有人來注意。

李長青就清空一切雜念,看書修行,演練功法。

外面的事情,他一概不理。

時間一晃,一個月過去了。

他在這一個月里,練了百萬拳,拔百萬劍,在陽光和熙下,在清風明月里,苦修不綴的悟道。

這段時間是李長青最沉溺的時候。

他全身心投入,連院門都沒有邁出一步。

他始終相信,汗水積累的感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全身心地投入,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

這一次李長青沒有激活悟性逆天,反倒有了更多的領悟。

他以天地萬物為老師。

吃飯,喝茶,睡覺,練拳,打坐,焚香,觀雨……

這些都是修行。

這些修行單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甚至不被人重視,但都化作點點滴滴,流入李長青的心里,積累起來。

他有很多感悟要噴發,需要一個契機。

這一天,李長青正在修行,忽然,幾聲鐘鳴禮炮在天空炸開,把他驚醒了。

李長青的元神立刻外放,擴散在帝都里。

他的元神經過這個月的沉淀,打磨,越發地圓潤,強悍,更上一層樓。

現在哪怕是大宗師,只要沒有接觸,肯定是發現不了李長青的元神。

他在小院里,眺望整座帝都。

他看到了一座祭臺,十幾萬人圍繞著,十分浩大。

大寧開國之君在祭天,昭告天下,大寧立國。

李長青這才醒悟,原來是這件事情。

新的王朝建立,經歷了好多年動亂的百姓們歡呼雀躍,只想大寧能帶來安寧的生活。

祭天大典成功舉行,大周最后一抹痕跡被抹除,新的王朝立下。

歷史進程到這里,已經翻開新的篇章。

李長青目睹這一切,可以看到那帝都城池里的人,不管迷茫的,還是興奮的,都開始期待明天。

一場祭天大典,在冬季舉行,整座帝都都在歡呼。

大寧立國,第一件事情就是分封百官,李長青對此沒有多看,反正和他沒關系,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史官而已。

他收回目光,繼續修行。

直到第二天,李長青還在修行,忽然敲門聲響起,非常急促。

嘭嘭嘭!

李長青起身,走過去打開門,看到一個年輕官吏,一臉喜色,見到李長青就恭喜:“小人在這里恭喜大人升官了。”

李長青臉色古怪,道:“我升官了?”

“是啊,翰林院學士,主管編修史書,是正五品的大官,恭喜大人。”年輕官吏將一封官員任命信封遞給李長青,笑著說道。

李長青打開一看,還真是。

他從一個沒品的史官編修,一躍成為負責整個翰林院修史的學士,正五品大官。

這相當于白日飛升了。

李長青想不通,自己平日里那么低調,為什么會得到這樣不合理的晉升?

他想問問,但年輕官吏恭喜后,立刻跑走了,他身上還有好幾個官員升遷信要送。

李長青目送對方離去,還是百思不得其解。

按道理來說,他在翰林院的表現不聲不響,沒有缺點,也沒有優點,而且還是降臣的身份,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提升。

“難道我宗師修為暴露了?”

李長青不禁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