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石磨磨啊磨

第132章 麻袋

你還準備把冬山樓附近變成觀光區,可是變成觀光區就不能夠阻止別人進來了吧?

附近來覓食的野生動物不少呢!他們生存區不就縮減了。”

“肉食性的野生動物,我們需要清理一下,它們不適合跟一般人類相處,需要讓它們進去深山區域。

草食性,或者食蟲性,小型肉食動物,倒是能繼續活動,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

人過來,自然也會替它們帶來食物。”

“食物在哪里,肉食性動物就在哪里。”

“那就必須有獵戶守在附近,并且定時巡守。

方法總是比困難多。

要進來,要限制人數,冬山村走質量不走流量。

要維持更好的品質,進來的人,多付點錢也是應該的。”

“你還準備學迪士尼樂園啊!到時候吃飯錢收太多,人家都不去了,再好玩也不去。”

“迪士尼樂園那邊,問題不只出在吃的,不把游客當人,才是問題所在。

當然,我們國情不同,也是問題。

冬山村旅游公司也不靠這些錢過日子,把成本賺回來就行了。

我們要的是人,所以這些人最好能夠在冬山村生活一段時間。

提供一些人氣。”

“難道你想要用高消費來勸退一些人?”卜依琳對于高門票高消費的地方沒好感。

好吧!原本的她,也不是卓越的目標人群。

口袋里沒錢。

“妳把我想著吸血鬼啊!

我只是想做到物有所值。

總不能讓以工代宿的人,也吃高價品,他們口袋可能沒那么多錢,到時候偷偷在村里煮泡面。

我們只是根據成品的憂劣,收跟城市里一樣的價格。

我們的食材比月神餐館新鮮,如果我們請到跟他們一樣好的廚師,憑什么收得比月神餐館便宜。

我們除了有美食,還有美景,還有美好生活情調。

月神餐館只是城市里千家萬戶里的一家餐廳。”

卜依琳聽卓越說的話,覺得好有道理,沒辦法反駁。

“而且,我們不是幫他們準備野炊的地方了嗎?他們可以在冬山村弄到食材,自己動手啊!

想要弄到村里的食材,只要成為臨時村民就可以了。

想要成為臨時村民,就必須對村里作出貢獻。

只要作出貢獻,就能夠免費吃到村里的菜,然后拿回去烹飪。

至于想要吃到妳的手藝,不出點高的價格,妳會愿意下去烹調嗎?

而且有錢人的錢不賺白不賺。

我們為了讓他們在冬山村感到舒適,需要雇傭一些人,也需要發工資。

這算是額外增加我們的支出,這部分就必須靠他們支付了。

來有工作人員在,我們就可以過原本的生活,頂多增加一點工作。

請專業的人來,替我們做旅游服務,或者以工代宿,妳這邊總是要準備一些住宿用品來替換。

多支出的錢,怎么回收,就必須從游客身上回收。”

“我從村里獲得這么多,理所當然應該替村里付出的。

而以工代宿的人,來到冬山村,也可以替村里的人工作,這樣也算是我回饋村里,才不會老是覺得心存愧疚。”卜依琳說出心里的想法,她內心的看法,跟卓越有點點出入。

但是她承認,卓越的方法,才能細水長流,做一個好的循回。

卜依琳從對等交換的概念,去尋找到了解答,吃虧或者占便宜其實很難說。

對于村里的人來說,付出了一些黃豆,換回了豆腐,卻也覺得占到便宜,因為他們舌頭沒問題,吃得出來現在的豆漿豆腐有多好吃。

每天都能喝好喝的豆漿,好吃的豆腐,甚至把豆腐加工成豆干豆角,送回去給范晶晶吃,都是很好的味道。

親手做出來的東西,對村民來說不值得什么,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對于餐廳的大廚師來說,就是花時間所做出來的手藝活,就必須要掙一些錢。

掙錢的目的,也是為了吃飽穿暖。

在冬山村里,如果不是太過挑剔的話,還有專門織布做衣服的村民,只不過織布做衣服村民,卻是冬山村媳婦的活。

有好一群媳婦專門種苧麻,收苧蔴,漚麻,一直到做成麻布衣,一連串的工序,都掌握在手里。

只是外面的布料日新月異,穿起來也舒服,除了一些老人還穿村里手工做的衣服,年輕人,包括崔文浩這些孩子,都買的外面的棉布衣服。

織出來的布,也很久沒有裁成衣服,給年輕人穿了。

冬山村自己生產的衣料,可不需要花錢買,習慣自己自足的老人,也穿習慣了。

村里的媳婦,也日新月異,會從外面進棉花來研究,試者種棉花,可惜,效果不好。

桑樹能種,卻養不好蠶,蠶能長能結繭,但是效益卻不好。

而冬山村媳婦也做一些衣服麻布袋放到江陽鎮的店面去賣,不過聽從村長的意見,做的衣服卻多半是小玩偶的衣服,麻布袋在當地,卻是暢銷款。

村里所用的各種袋子,也用村里織出來的麻袋,比用塑料袋環保一些。

卜依琳來到冬山村幾天,用塑料袋裝了幾次豆腐,村里就把大大小小的麻袋送了上百個過來了。

卜依琳覺得麻袋實用性很好,如果加上簡單設計,也符合現代流行,能夠賣得出高價。

只不過冬山村現在拿去江陽鎮賣的袋子,也都賣不出好價格,外地人不會來買,反而是鎮上的人會買,因為經濟實用價格也不高,很受歡迎。

如果要發展旅游公司,那么村里人生產有剩余的,就必須好好的去審視。

當然旅游觀光發展起來以后,不代表要努力生產。

村里的人是勤勞的人,從來不會偷懶,如果再讓他們更努力的生產,全心全意的為錢生產,或許會改變他們的心態,破壞冬山村的和諧。

對冬山村人來說,最適合的是站在云端上,看著沖進云端的飛機。

而這些服務的工作,應該是由年輕人來做,所以村里面的人,能夠回來自然是最好。

至少擺攤能擺在自家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