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入閣,浙黨早晚要將我們取而代之,這朝中,幾無我等的容身之處了…”
魏府,幾名官員正落座在圓桌周圍,唉聲嘆氣。
當今首輔魏廣微的身份地位很是微妙,起初他因父親魏允貞是東林元老的原因,被朝野上下的東林士人視作同黨。
但是魏廣微生性奸詐,更全不在乎所謂的名聲,他叛離東林,事魏忠賢如父,以求仕途通暢,因而聞名于世。
在當時那個朱由校剛剛繼位,朝局混亂的年代,魏廣微這種小人,恰恰是朝局所需。
魏廣微很快被魏忠賢看重,官運亨通,步步高升,在關鍵競選的首輔期間,更是再次叛離閹黨。
葉向高被誅殺后,朝廷人人自危,而魏廣微卻不惜與魏忠賢決裂,向朱由校表露決心。
正因為如此,朱由校看中了他,將他欽定為當朝閣輔。
也恰恰是因為魏廣微為步步登高的不擇手段,不僅讓東林黨、閹黨對他嗤之以鼻,余的昆黨、齊黨、楚黨等派,也都是敬而遠之。
除了少數心腹以外,魏廣微幾乎是孤家寡人。
可以說,在這三年的首輔生涯中,魏廣微這個閣輔的權威,幾乎完全倚靠朱由校皇帝的信任。
如魏廣微這樣的人,都是朱由校剛即位那兩年中的得力干將,眼下他們卻是覺得朝局突變,人人自危。
在最初,這樣的首輔,是朱由校為集權所需的考慮,然而現在,沒有外部力量支持的首輔,所能做的事情實在有限。
溫體仁入閣,標志著浙黨派系在朝堂上的重新崛起,更是印證了許多人的暗中猜想。
這大明,要變天了。
朝堂上都在暗自議論,魏廣微這個首輔,快要做到頭了,現在他最害怕的就是皇帝會卸磨殺驢。
他知道,自己幾乎全靠皇帝,為了上位,得罪了無數的人。
在擔任首輔的三年期間,他為了能繼續得到天啟皇帝的信任,又得罪了無數的黨派。
卸任,就代表著失去皇帝的信任。
不用皇帝動手,新仇舊恨就會一起涌上來,魏廣微深知,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會死無葬身之地。
而歷史上會這樣書寫,圣明天子明察秋毫,大明王朝建立以來最無所作為的一位首輔,總算是退位讓賢了。
他魏廣微,除了擔任三年首輔以外,無名無利,只是在歷史上留下了無能這樣一個代名詞。
“閣老,您快拿個主意吧。”
“是啊,決不能讓溫體仁入閣,溫體仁一入閣,浙黨就會復起,朝廷可就變天了!”
魏廣微的臉色很難看,他略一沉吟,苦笑:
“諸位難道還不明白嗎?浙黨復起,溫體仁入閣,都是陛下一手操縱。”
“是陛下,要用溫體仁取代我,要用浙黨頂替東林,與魏黨在朝堂爭斗,而陛下漁翁得利。”
聞言,幾人的臉色都不好看。
他們的情況和魏廣微差不多,都是為了上位而不擇手段之徒,如果我魏廣微剛才說的是真的,那接下來他們的日子只怕不好過了。
一旦失去皇帝的信任,接下來復仇的風暴,足以讓他們全家死好幾個來回了。
一時間,幾人都是郁悶無言。
“現在只盼著陛下能念及舊情,不會對閣老做什么處置了,不然,我等幾人,也都在劫難逃。”
說完,幾人對視一番,都是心中明白。
天啟六年元日,全國上下都是爆竹賀歲、慶賀新春,皇宮大內尤其如此,張燈結彩,以示萬象更新。
然而就是在這樣喜慶的日子里,全國各地接連發生的幾樁軼事,令所有人的心中都蒙上了一層不降的陰影。
第一樁,是出自京師觀景臺。
觀景臺乃永樂年間敕造,恢弘壯麗,這天,朱由校帶著張嫣觀景時,數百只神似鬼車鳥的鳥兒由遠及近。
它們冒雨來到觀景臺上方,低空盤旋,悲鳴不止,其聲似嬰孩啼哭,又似冤魂哀嚎,久久不絕于耳。
無論勇衛營如何驅趕,這些鳥兒始終不散,悲鳴有聲,其聲甚哀,聞者無不心魂動搖。
朱由校根本不信這些所謂的神鬼傳說故事,飛鳥走獸忽然有異常舉動,低空盤旋,或成群出奔,正是大災的先兆。
一下子,朱由校想起了在天啟六年五月,也就是三個多月以后發生的一件大事。
天啟大爆炸!
這件事的罕見及詭異程度,在后世一直也都沒有合理的解釋,所造成的損失,也是難以估量。
天啟大爆炸,被稱為明朝末年諸多天災中最為嚴重、詭異的一個,不是沒有道理的。
朱由校忽然想起這件事,滿心都是提前預防,避免如歷史上那般的重大傷亡。
一時間,大好心情全無,帶著張嫣悻悻離去。
奇怪的事情再次發生,勇衛營護衛著朱由校和張嫣剛剛走下觀景臺,百姓正待散去,天空中的鳥兒悲鳴便逐漸停止了。
這個時候,下了一整日的綿綿細雨竟也停了。
一時間,臺下議論紛紛,就連一些司禮太監,隨同文武,也都是抬頭望天,又怕又敬。
更有百姓成群結隊的伏跪在地,雙手合十,以為是神跡顯現,無比虔誠。
而朱由校,也一只手拉著張嫣,緊緊盯著已然是晴空萬里的碧海藍天。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朱由校也會如許多人那樣,祈禱上蒼,或是面露敬意時。
朱由校卻是拉著張嫣緩步離開,臉上之平淡,就好像方才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
但是接下來,怪異的事情越來越多,民間流言沸騰,已經不再是朱由校表現淡然所能穩固的了。
第二樁怪事仍顯現于京師,天子腳下。
元日后第三天的京郊廟會,傳出了驚天之言,參加廟會的百姓都會當天,城隍廟中的神像落淚,再顯神跡。
神像落淚,乃是千年難遇的罕事。
一時間,四處百姓蜂擁而至,爭相一睹神跡,民間四處也是流言四起,就連飽讀詩書的士子們,也都是覺得此事不簡單。
天啟六年甫一開始,便頻頻發生怪事,帝后同游觀景臺,卻遭遇上天顯跡警示的消息不脛而走。
盡管朱由校和張嫣在當天的表現可以說是十分淡定,但這個時候的人的迷信,顯然十分嚴重。
對此,朱由校叫來一名在京師頗有名聲的道士,想要以迷信破除迷信。
制止流言,還是得從根源下手。
被傳旨召入宮的道士名喚馬真一,師出全真龍門派,在民間有個響當當的名頭——華山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