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七百二十二章:整頓太醫院

“陛下恕罪,臣年老昏聵,竟…竟看不出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風寒之癥。”

鄭延進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跪在地上哭喊。

他自知此次逃無可逃,在入宮以前,思慮再三,覺得如想保全自身,只有自請解職這一種辦法。

看眼下這種情況,就是自請解職,也不知道還有沒有回還的余地了。

只希望皇帝能念及他們鄭家祖輩為朝廷執掌太醫院,沒有功勞也有苦勞,饒恕了這一回。

“臣年老昏聵,無法擔此重任,還請陛下準許臣回鄉養老,頤養天年…!”

鄭延進說完這話,只敢垂眸望地,大氣也不敢出。

聽見這話,朱由校的臉上仍舊陰晴不定,冷笑道:“你老眼昏花了,也確實應該回家去了。”

“帶帶孫子,沒事在院子里那么一靠,不比待在太醫院追名逐利強多了?”

“鄭延進,朕說的可對!”

聞言,鄭延進更是趴得更低了些,連聲喊道:“陛下恕罪,陛下恕罪!臣知罪了!”

朱由校盯了他一會兒,擺手道:“罷了,滾回家去吧,永遠不要再回太醫院。”

鄭延進如蒙大赦,好似頃刻間撿回了一條命。

“謝陛下不殺之恩,謝陛下不殺之恩!”

“滾!”

看著鄭延進連滾帶爬的出了西暖閣,朱由校氣更是不打一處來。

這次自己兒子得了個感冒,現在的風寒可能和后世感冒不同,但也沒那么致命,卻差點被耽誤出事來。

由此可見,太醫院究竟是腐化、墮落到了什么地步!

這樣的太醫院,也難怪歷史上的天啟皇帝諸多皇子皇女一個也沒活下來。

就這些庸醫,倒不如隨便在北京城的巷子里找個郎中瞧病來的讓人放心。

不得病還不知道,自己兒子這一得病,算是給朱由校敲了一個警鐘。

風寒已經開始轉好,但是太醫院的事,不能就這么算了。

罷免一個鄭延進,很顯然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想讓太醫院在接下來起到作用,整個都需要大換血。

而明代太醫院的世襲制度,第一個就要廢除!

太醫院的確是需要整頓,因為太醫院它就不僅僅只是一群給皇家瞧病治病的醫生那么簡單。

太醫院自宋代始設以來,到眼下的明朝,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醫藥體系。

中央集權程度越深,醫藥就越需要集中統一管理,而有明一代,恰恰是歷朝歷代皇權的頂峰。

太醫院之下,還有諸多的宮廷、地方醫藥機構。

如御藥房、生藥庫、安樂堂、典藥局及地方上的惠民藥局、王府良醫所、州府醫學教育機構等,都受太醫院直接或間接的管理。

全國各地按年派納的藥材,需要送往生藥庫中統計品種、數量,進行存放,最后在需要用藥的時候,由御藥房負責分派藥品。

其余安樂堂,典藥局等宮廷醫藥機構,也都歸屬于太醫院,各自有其職能。

安樂堂專事安置無權勢、重病垂危的太監,典藥局責位于東宮,是東宮六局之一,負責東宮的治病用藥,不冊封太子時不設。

冊封太子后,由太醫院派遣一名御醫作為局丞管理典藥局,另撥給諸多小吏,作為輔助。

其余東宮五局,也都是冊封太子后才會重新設立。

諸如王府良醫所,負責各王府的治病用藥,惠民藥局相當于朝廷免費給百姓發放治療藥品和看病治病的官辦醫院。

這些諸多宮廷或地方的醫療機構,都統一由紫禁城內的太醫院官署管理。

太醫院眼下如此的萎靡不振,全國各地的醫療機構,只怕是盡皆如此。

這可能也是眼下各地百姓體弱多病,對朝廷不滿的另外一個原因。

全國上下,與醫藥有關的事宜,都需要經過太醫院的協調處置才能得以實行。

由此可見,太醫院這個地方,權勢也是真的不小!

從前,兩京太醫院均下設惠民藥局和生藥庫等諸多醫療機構,這些機構也分別設大使、副使等官,管理十分混亂。

天啟二年朱由校南巡取消南京六部及各部院以后,這種情況得到了極大改善,現在都由紫禁城太醫院統一調配。

為了防止太醫院權勢過大,瞞天過海,洪武皇帝朱元璋也留了一手,便是六部之一的禮部,被賜予了監察太醫院的權利。

禮部和太醫院形成制約,這為太醫院的腐敗起到了很大的拖延效果。

然而,正德以后,禮部和太醫院就開始穿一條褲子,常常互通有無。

萬歷二十年以后,禮部更是連堂官都多年空缺,對太醫院的制約功能幾乎完全失效。

時至今日,太醫院已經是完全的腐化和墮落,就連基本的為皇家看病治病都做不到。

這也就說明著,除了民間的游醫和郎中以外,朝廷的醫療體系,實際上已經完全崩潰。

官辦的惠民藥局多年沒有得到太醫院增派的人手,年久失修不說,連藥品也是時有時無,已經成了華麗的擺設。

其余諸多宮廷、地方的醫療機構,大抵都是如此,得不到朝廷的重視,茍延殘喘罷了。

實際上,就連朱由校在最初的六年,都沒有注意到太醫院的問題已經嚴重到如此地步。

直到朱慈燃生病,才是后知后覺。

不過眼下朱由校已經大權在握,整頓太醫院,自然也是想什么就能做什么。

相比于整頓衛所需要的多年謀劃,太醫院顯然輕松得多。

那些御醫甚至比文官還要孱弱無力,文官起碼還可以執筆為刀,對朱由校這個皇帝進行反擊。

可是他們,就只有等著被裁撤和取替這一條路。

朱由校只需要下一道圣旨,就能讓現在全國的醫療體系得到極大的緩解和改善。

接下來的整頓,想必也是順風順水。

朱由校沉吟許久,說道:

“傳諭司禮監,著司禮監擬旨。”

“廢除太醫院御醫的世襲制度,全國范圍內海選醫術高明之士進入太醫院。”

“以副使楊峙為新任太醫院院使,在太醫院內進行醫術考核,所有御醫都要參與,通過者才可以留在太醫院。”

將太醫院換血,相當于給一個人換了頭,必定能起到除舊革新的效果,但這還只是整頓全國醫療體系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