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八百九十九章:去舊迎新

十一月,陜西。

“今日把諸位交到這里來,是接到了朝廷的旨意。”朱燮元坐在大堂上,身旁是陜西一帶較有權勢的文官、武將。

武將之首,是掌后軍都督府事的泰寧候陳延祚。

文臣之首,便是時下任陜西巡撫的李起元了。

他們兩個,都是朝廷改制之后上的位,陳延祚代表著天啟一朝新晉的武勛勢力,李起元便是浙黨中人。

要說起來,作為浙黨如今的第一個巡撫大員,李起元能坐到這個位子上,還是多虧了入閣后的溫體仁。

自然,在此之前,朝中少不得一陣的明爭暗斗。

這些都屬官員們之間的內斗了,朱由校通過較事府知道個清楚,但卻并未插手,官員爭斗起來,這個皇位做得才安穩不是嗎。

說話的,正是山陜總督朱燮元。

他的手指敲打著座椅,良久后才向一旁打了個眼色,待著玄武鐵盔的山西鎮西衛指揮使猛如虎大步上前,嗓音渾厚道:

“朝廷定議,不日將起大軍出關,征討建州,此役,必使建州覆滅,以雪薩爾滸前恥!”

剛聽這話,許多人心里還挺高興的。

要打仗了,這不是好事兒嗎?

出去建立軍功,回來才好說話,尤其是現在朝廷風風火火整頓衛所,武將更應該立功,才能保住自己的官身。

隨后,猛如虎道:“以下,便是此次山西、山西兩地諸衛、所抽調的名單,今日確定好了,即刻便要奏報陛下!”

“陜西,榆林總兵姜讓、延安府甘泉總兵吳烈、西安府涇陽總兵督漕運事宋利、臨洮總兵賀勇……”

“山西,太原總兵高業、河曲總兵猛如虎、大寧總兵督岳陽軍務栗自陽、平陽府總兵陳國威……”

這次山陜兩省出動的兵馬規模,僅從名單上來看,規模竟比上次薩爾滸之戰調派的還要多。

其中有九邊總兵一,雜號總兵十二。

除此以外,還有各地的參謀將、游擊將軍、千總,不計其數,足以使人察覺到朝廷此次的動靜之大。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次出關作戰,居然是以點名的方式調集兵力,朝廷沒有給你反對的機會,讓你去,你就得去。

如果仔細去看,就知道這次朱燮元選人并不是隨手點將,這里邊兒的說道可真是不少。

不過總的來說,就是奉旨行事,把內地那些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刺頭們調出關,統一到關外收拾。

這樣一來,既有了隨意處置將官的口實,也避免了內地再起戰火,生靈涂炭,給百姓徒增災難。

等這批人調出去,山陜兩地基本也就清凈了。

但如此以來,造成的后果便是歷來是軍事重地的山陜兩省,歷經萬歷三大征,天啟一朝遼東、西南兩大征以后,兵力嚴重不足。

內地兵力嚴重空虛,若再起大亂,朝廷鞭長莫及,很容易就會演變成一場星火燎原之勢。

不過,這些事朱燮元心里知道,卻并不能現在就辦,因為這次他也要隨軍出關,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被抽調出去那些人老實。

第二天,一匹快馬疾馳進入大同鎮城。

“總督檄令,大同軍不得輕動,待出關大軍開拔,張萬邦即領本部大同軍以此令,駐扎西安,招兵買馬,擴充軍備!”

張萬邦率領一眾將領半跪在地,以雙手結果檄令,大聲道:“末將張萬邦,謹遵總督軍令!”

起身后,大同軍上下一片嘩然。

這次聽說要出關干建奴,大同軍上下一片振奮,都打算摩拳擦掌,大干一場,可很多人來回查了好多遍山陜兩地抽調出關的將領名單,卻不見大同軍上下一人,都是十分不滿。

然而朱燮元畢竟是朱燮元,其在軍中威望甚高,只要人還沒走,就能鎮得住場子。

即便是大同軍,也都沒敢有半句的微詞傳出。

“總督這是什么意思,就連管漕運的那幫憨批都抽調出關了,怎么獨獨把我們大同軍落下了?”

“就是,這找誰說理去!”

“這次可是出關打建奴,百年難得一遇的機會,錯過這次,都要悔恨終生了,老子不管,老子就要出關去打建奴!”

張萬邦坐在上面細細想著,一時也沒琢磨明白。

是啊,漕運的那幫廢物都能調出關,自己大同軍的戰斗力有目共睹,怎么偏偏把自己給剩下了。

他是百思不得其解,不免有些心煩意燥起來。

傳令的不是別人,正是朱燮元身旁的心腹僉書官,他傳了檄令,拉著張萬邦來到一側,笑道:

“這里安靜些。”

“大人要說什么?”張萬邦的口氣顯得有些不耐煩,可能是因為朱燮元的面子,這才沒有直接轉身走人。

僉書官臉上仍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張大帥,總督知道你們會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派下官前來告知。”

“此回抽調衛軍出關,乃是奉了當今陛下的旨意,整改衛所,光清查了軍屯還不夠,需要去舊迎新。”

“去舊迎新?”張萬邦雖說政治眼光不怎么樣,可聽到這四個字,卻還是立刻反應過來,說道:

“總督的意思是,派這些人出關送死?”

“倒也不全是。”僉書官沒有繼續解釋,只是說道:“現在張大帥總算明白總督此舉的深意了吧?”

“明白,全然明白了!”張萬邦由衷感嘆,總督還是總督,姜還是老的辣。

朱燮元這意思,是想留自己在西北鎮場子,他領著那票人出關之后統一處置,這倒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要知道,到了遼東,可就由不得這些**將痞們了,隨行的京軍、遼軍和宣府軍隊,哪一個都不是善茬,而且都是絕對忠誠于當今陛下。

衛所軍在這些邊軍大帥頭上動土,只怕還沒來得及動作,就要被當成白送的軍功被平定了。

雖說結果很令他失望,但這畢竟是為了大明中秋的大業著想,張萬邦心里好受了些,走回大堂,張口喝止:

“都住了!”

話音落地,大同軍眾將領紛紛噤聲,分兩側站好。

張萬邦站在上首,沉聲道:“這是總督的檄令,從今以后,本帥不想聽見一個不字,一切按照總督的檄令行事。”

“都聽明白了嗎?!”

大同軍眾將領都是渾身一顫,忙同聲喊道:

“謹遵大帥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