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五百六十三章 虎狼之師

當大宋天下州郡的官府,都相繼開始舉行宴會,遙賀太皇太后圣節的時候。

汴京城中的慶典,也已經開始。

狄詠穿著一身嶄新的山文甲,戴著一頂華麗的鳳翅盔,率領著凱旋歸來的南征大軍,從新鄭門魚貫而入。

整個汴京都已轟動,新鄭門前,萬人空巷。

沒辦法,自真廟之后,大宋中央禁軍就再未在外戰中露過臉了。

仁廟時,元昊叛亂,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敗北,汴京幾乎家家戴孝。

先帝時,雖然有所振奮。

可勝仗卻都是西軍打的!

可現在不一樣!

南征的御龍第一將,雖然是以從熙河路戍邊的虎翼軍、控鶴軍等中下禁軍為骨干組成的。

但其中將士,主要都是汴京子弟。

而且,戰果非常顯赫,拓土千里,并有八州,還打得交趾乞和、納糧,并遣王弟來朝謝罪。

實在是給汴京父老長臉!

所以,當凱旋大軍進入城門,街道兩側的父老,就都歡呼起來。

在舉城的歡迎中,御龍第一將上下,更是士氣爆棚,深感自豪、驕傲!

于是一個個都是昂首挺胸,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拼命的想要在父老面前展現他們的威風。

西夏正使訛啰律和副使田懷榮,在都亭驛外,遠遠的聽著那汴河另一端的歡呼。

兩人的臉色,都有些不大好。

但卻并非是因為,南蠻的南征獲勝大軍。

而是……

訛啰律拿著眼睛,瞥了一眼,被宋軍禁軍隔開在另一邊的遼國正使耶律琚以及副使呂嗣立。

過去,遼、夏使者只要同框,就會勾兌在一起,一起對南蠻施壓。

所以,南蠻嚴加防范這樣的事情。

但遼、夏使者總能想方設法的交換意見,并在很多事情上同步。

然而,如今,遼人卻對他們拋出來橄欖枝視而不見。

非但如此,那耶律琚甚至還曾與都亭驛的人,檢舉過他們‘意圖私賄本使’的事情。

搞得訛啰律極為被動。

也讓他們這次出使之旅,變得極為坎坷。

他們在南蠻的京城,已有二三十天,與南蠻官員的交涉,也進行了十幾次。

然而,出使的使命,卻幾乎沒有進展。

他們提出來的條件——請依北朝故事,賜交子、約束邊境,互相遣返逃人、請增開榷市以及請提高青鹽在陜西的售賣額度等,除了增加邊境榷市,被南朝應允外。

其他條件,不是被直接拒絕,就是碰了軟釘子。

南蠻的有恃無恐,讓訛啰律和田懷榮,都深感恐慌。

遼人的異常反應,更是讓他們驚懼。

雖然說,現在遼人也已經重新接受了大白高國的朝貢。

可使團卻被安排在上京沒有允許前往遼主所在的南京。

但宋遼的接近,卻是肉眼可見的。

訛啰律甚至多次見到,遼使耶律琚和南朝大臣刑恕稱兄道弟,乃至于把臂出游。

這還不算什么!

遼國使團的主要隨行官員,也都在都亭驛里過的極為愜意。

他們甚至在都亭驛里點起了汴京州橋下的吃食店外送的各種飲子。

這太讓人驚懼了!

百年來,一直互相提防,互相給對方挖坑的南蠻、北虜,現在勾肩搭背,好的和兄弟一樣。

這就太魔幻了一點!

心中胡亂的想著南蠻的凱旋大軍,就已經來到了眼前。

為了彰顯武功,炫耀軍力。

南蠻的官員,特意將都亭驛前的街道都清理了一遍,空出了一大片視野,方便在都亭驛的各國使者,都能清楚、直觀的看到宋軍的甲具、陣列和士氣。

所以,訛啰律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那支在他面前走過的大軍。

于是,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數不清的鐵甲!

所有南蠻士兵,人人帶甲。

黑色的甲片,在行走時,彼此碰撞,發出清脆的金屬聲。

嘩啦啦……嘩啦啦……

“南蠻真是富庶!”訛啰律忍不住用著黨項話感慨。

在這都亭驛外的各國使團,也都紛紛感慨。

像是真臘、占城的使者,更是仿佛看到外星人。

人人帶甲,而且是鐵甲,對這些東南亞的城邦國家來說,實屬科幻!

但訛啰律很快就將注意力從鐵甲身上挪開了。

南蠻有錢,精銳全部披甲,對黨項人來說,沒什么意外。

他們也見得多了。

大白高國立國,就是靠著打敗這些披甲率高到嚇死人的南蠻中央禁軍!

真正讓他動容的,還是這支部隊的氣勢!

幾乎人人都是昂首挺胸,驕傲不已。

陣列整齊,步伐堅定,身體強壯,肅殺之氣撲面而來,根本不是汴京城里那些每天吊兒郎當,紀律松弛的禁軍可比的。

這樣一支精銳,一旦投入戰場,訛啰律明白,這是足以左右一場十萬人規模的會戰勝負的。

“南蠻在哪里找的這許多精銳敢戰之士?”訛啰律想不明白了。

南蠻的軍隊他不是沒有在戰場上遇到過。

哪怕是精銳的西軍,一萬人里也最多有一千人是能戰的。

其他人,不過是充數的罷了。

通常,只要擊破敢戰的選鋒,其他南蠻軍隊就會喪失戰意,望風而逃。

但眼前的這支南蠻軍隊,卻不同于訛啰律見過的南蠻軍隊。

裝備精良也就罷了。

關鍵是那股氣勢和自信的傲然神態。

讓他頭皮發麻。

若是在戰場上,他是絕不愿與這樣的軍隊正面遭遇的。

“南蠻大國,確實不可小覷啊!”訛啰律感嘆道。

在他對面,耶律琚和呂立嗣也在看到了御龍第一將的軍容和風貌后,對視了一眼,微笑著道:“南朝帶甲百萬,精銳敢戰之軍,還是有的。”

對遼人來說,適當的贊美南朝,是有益的。

因為這可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南朝很厲害,那逼迫南朝年年送錢的大遼呢?

同時,對這兩人來說,其實大宋越強越有利。

而在西夏、遼國之外的其他各國使者,在親眼目睹了御龍第一將的風采和軍容后。

已經只剩下了折服。

西南五姓的貢使,大理的高泰明,更是看著眼前的御龍第一將忌憚無比。

至于交趾的李崇賢,更是深深吁出一口氣:“太尉(李常杰),敗的不冤!”

從他們眼前走過的御龍第一將,在這些人眼中,只有用四個字形容:虎狼之師!

那飽滿的戰意和肅殺的殺意,整齊的軍容,精良的軍械。

都是他們前所未見的。

可李崇賢不會知道,這支虎狼之師,其實是用交趾人的血肉喂出來的。

今年正月南下的時候,御龍第一將,還只能算是‘軍容齊整’的可戰之師。

但,南征交趾,卻把他們的心態和戰意給喂出來了。

沒辦法!

南下數千里,雖然疲憊、辛苦。

可損失卻極少!

御龍第一將這次南征,前后算上戰死、病死和其他緣故而死的人,才四百多。

完備的后勤供給和傷病照顧制度,使疫病、氣候、受傷等原因帶來的死亡,大大減少。

而在戰爭中,御龍第一將,雖然承擔了主力的任務。

可,交趾人準備不足,加上被章惇、高遵惠、儂智會,策反了整個北方的豪族、土司。

所以,幾乎所有戰斗,都是一邊倒。

御龍第一將遭遇的敵人,不是準備不足,被騎兵突襲偷家(決里隘之戰),就是坐困堅城,想要固守待援,結果被火藥炸塌了城墻(北件城)。

到了決戰,交趾大軍,更是遇到了所有軍隊的噩夢——后勤被斷,歸路被絕,只能被迫與宋軍對峙。

結果,被從宋夏戰場上,錘煉出來的騎兵夜襲,損失慘重,本就低落的士氣,徹底崩潰。

李常杰決死一博,寄予厚望的戰象,卻被御龍直的榴彈瞬間擊破。

劇烈的爆炸和戰象的忽然倒戈。

讓交趾人完全崩潰,一切組織與秩序都不存在。

在這樣一場一場的勝利的滋養下,御龍第一將的精氣神,自然能被喂出來。

何況……

這次南征,他們賺的太多了!

從上到下,都賺麻了。

哪怕是個大頭兵,朝廷賞賜、軍餉加上在交趾的各種外快收入,也帶回來了價值數百貫的財帛。

運氣好一點的,甚至已經在戰場上完成了從大頭兵到武臣的飛躍。

于是,這支軍隊,現在已經是大宋軍官比例最高的軍隊!

一場南征下來,單單是士卒之中,就誕生了一百多名軍官。

從不入流的無品武臣,到入品的三班小使臣都有。

至于軍官群體,更是誕生了三個遙郡,二十多個大使臣。

在錢和官身的刺激下,御龍第一將的蛻變,自然是可以想象的。

封建軍隊就是這樣的。

錢給夠,功勞及時兌現,那就是強軍!

若能在戰場上,超額得到財帛刺激,還能有清晰明確的晉升途徑。

那么,這支軍隊誰都不怕,誰都敢碰!

秦軍、漢軍、唐軍,都是這么崛起的。

大宋軍隊,之所以一直表現不佳。

除了文官們的打壓、掣肘外,就是待遇上的問題了。

所以,哪怕是在將兵法改革后的西軍中,一萬人的軍隊,能有一千精銳就了不起的。

剩下的人,上了戰場,都是順風仗嗷嗷叫,逆風撒腿就跑。

這很正常——趙官家給他們的軍餉不夠。

廂軍和弓箭手,一個月三五百文。

哪怕是禁軍,下軍、中軍才一貫、兩貫最多三貫。

這么點錢,誰會玩命?

臨敵放上三箭,就對得起趙官家了!

選鋒們為什么敢戰?

因為給錢多啊,一個月五貫以上,親兵能拿到十貫!

而且吃得好,穿得好,賞賜也多,裝備也更好。

至于為什么李憲麾下的熙河宋軍,能拿著和其他宋軍一樣的軍餉,結果經常性爆種,甚至出現過一千多的守城部隊,硬抗黨項數萬大軍圍攻,殺傷甚眾(定西城之戰)的事情?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

因為熙河那邊的宋軍里,有大批的黨項人、羌人、吐蕃人。

一兩貫的軍餉,對漢人宋軍來說,不值得拼命。

但對這些苦哈哈的人來說,卻已經足夠買他們的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