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62章奇特的辯論會(求訂閱)
正文162章奇特的辯論會(求訂閱)
禮部主事蕭儀應詔上疏。㈧㈠中Ω文┡Ω網ん*8⒈
他提出這次雷擊三大殿正是由于遷都北21京所至。
因為這一年正月朱棣正式宣布遷都北京。蕭儀提出遷都北京,丟棄了南京的明太祖龍脈陵寢之地,而且遷都也給官員和百姓造成了諸多不便之處,所以這是上天降災示警了。
蕭儀請求皇帝立即把都城遷回南京皇宮。
看到這份奏疏,朱棣氣得渾身抖。
“好你個蕭儀,仗著朕‘求直言’的機會,不好好為君分憂,卻故意誹謗朝政,蠱惑人心,妖言惑眾!殺無赦。”
此時,這個蕭儀到死都沒有明白,遷都之事,乃是永樂大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功業,就算九死也無悔。
所以,不管出現任何情況,皇帝絕不允許任何人反對此事。
永樂帝立刻下令殺了蕭儀。
可是,人雖然殺了,眾人之口卻難以封住。
大部分言官是同情并支持蕭儀的。
明代的言官,由六科給事中和十三道監察御史組成,他們大多慷慨敢言。
殺了蕭儀,朝堂上言官們反對遷都的聲音依然沒有平息。
而這些官員多代表了江南士紳的利益。
就遷都這事,他們覺得遷都離開江南富庶之地,去北方苦寒之地,是不明智的。
而部院大臣多是追隨朱棣靖難起兵的老臣,他們本身來自北方的居多,他們對北京充滿了好感,因此極力支持朱棣的遷都決議。
朱棣面對在遷都問題上的這兩派意見爭執,思索良久,終于想到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傳旨,朝堂上對于朕遷都的正確與否意見不一,為了不讓人說朕獨斷專行,堵塞言路,特命反對遷都的科道言官,還有支持遷都的部院大臣,開一個露天辯論賽。道理是越辯越明嘛。”
永樂帝這個看似十分民主的方法,立刻得到了兩派大臣的一致贊同。
于是,朱棣讓正反兩方大臣在午門外的廣場上相對跪成兩行為遷都的利弊展開辯論。
而他作為“裁判”,站在午門之上,聆聽群臣關于遷都利弊的爭論。
正趕上秋雨連綿的季節,這兩伙人都挺直了胸脯,鼓動唇舌,滔滔不絕。
一方面強調天下大勢,一方面渲染祖宗基業,唾沫星子就著雨水,嗓子到事一點也不干。
他們爭得面紅耳赤,直到被澆成了落湯雞,也不甘示弱。
第一天辯論沒有結果,第二天接著又來。
兩派大臣跪在地上辯論,朱棣打著黃羅傘趴在城樓上看熱鬧。
對于地下激烈的辯論,朱棣看在眼里,只冷冷地說了一句話:“彼書生之見,怎知朕英雄之略哉!”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書生,根本不懂得我英雄的情懷!
那朱棣英雄的情懷是什么呢?
遷都北京其實是朱棣經過深思熟慮,定下的關于明朝未來展的一項重要國策。
先,他在北平封藩、起兵并以之為后勤基地。應該說他對北平的感情是極其深厚的。
其次,考慮到明朝建國后最嚴重的邊患來自北方蒙古人,地形極利于防守的北京,也就成為了都的最佳選擇。天子守邊,朱棣把自己陵寢放在了北京昌平,就是要后代子孫堅守北京,決不能放棄北方。
再次,他心中一直有一個越古代帝王的夢想。前代元朝就是以北京為都城,控制四方,威震天下。他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可謂“得位不正”,他要用自己的功業證明自己奪取皇位的正確性。而以北京為都傲視天下,稱霸四方正是他的必然選擇。
最后,跟隨他起兵的靖難功臣基本都是北方人,而文官很多來自于南方。他們在南方勢力盤根錯節,而且很多人都是建文帝的同情者甚至擁戴者。定都南京更容易受到這些人的勢力影響,為了政權的穩固,擺脫南方文官集團的影響,朱棣更希望通過遷都來滿足北方靖難功臣集團的利益。
其實,朱棣令大臣們冒雨跪辯,也是刻意挫辱士大夫的士氣!說到底,遷都也是他一人之獨斷,這個辯不辯論,答案都只有一個。
雙方爭論了好幾天,正方個個精神頭十足,反方卻漸漸耷拉著腦袋,沒勁了。
明知道皇帝是站在正方一邊的,你再瞧他那架勢,就算雷公再劈他十座大殿,他也不會遷回舊都的。
就更不用說,跪著爭論,膝蓋要受多少折磨,還有秋日的凄風冷雨,也澆透了他們的衣襟。
不少年老體弱者瑟瑟抖。于是,最后反方紛紛棄權了了,畢竟泡在雨水里的感覺也不好受,于是,永樂帝宣布正方獲勝,從此再也沒有人借題揮,提出反對遷都的事情了。
可是,雖然用強權和詭計讓大臣們不敢再提反對遷都了,但是,永樂帝的心里還是有些心有余悸的。畢竟,營建了十三年的北京新宮,竟然在落成不到四個月時,說沒有就沒有了,朱棣的心痛還是無以復加的。
他詔令停止一切不便于民及不是當務之急的工程,免除永樂十七年以前拖欠稅糧、課程、鹽課、馬革等項,及永樂十八年受災地區的糧草。
十七日,本為萬壽節,也因三殿生火災,而停止朝賀。
就在永樂帝內心惶惶而一再反思自己為政的得失的時候,三大殿全部燒毀的消息,傳到了山東的漢王府。
“哈哈哈哈,父皇英明一世,竟然怎么也想不到,這天火,其實人人為,哈哈哈!”
漢王得意的笑聲再也掩飾不住。
“王爺,莫非,這次南京三大殿火災,是殿下的人所為?王爺說笑了吧?你能引來雷火?”
溫哈喇王子有些不可思議。
“我們在南京皇宮的細作跟著也去了北京。那雷火不是我引來的,可是,王子,有聽說,火上澆油這個說法沒有?”
漢王詭秘地一笑。
“王爺英明,我還以為,王爺這段時間跟吳婳姑娘搗鼓些空玩意兒,就已經忘了大事呢。沒想到,一切都在王爺的掌控之中。
”溫哈喇王子贊許的看著漢王,霎時之間明白了。
原來那晚雷火的確集中了奉天殿的屋脊,可是漢王的細作卻趁機在宮里放火,在澆水滅火的時候,又故意往火里潑油,那“天火”當然是越來越大,越澆越旺了。(未完待續。)
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