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度)
身為靖難名將,鄭亨擁有直接進宮面圣的權利。從泰寧侯府出來后,鄭亨直接去了皇宮。也不說要見皇帝,就干站在湖畔,一聲不吭。
人都是有缺點的。
鄭的缺點,約莫是不會愛人,但這不是說他不愛。母親的早逝,使得這個家不完整。但那沒關系,他和父親兩個人,過得很好。
真的。
比方說,在他十九歲那年,厭倦兵戎生活的鄭老爺子,以老了為由,讓他繼承了密云衛千戶。如今,三十年過去了,父親還好好地活著,他也不曾介意。聽父親的話,做讓他高興的事,就是他愛父親的方式。
發妻吳氏是母親替他定下的親事,成親不到兩年,長子就出生了。在他正式入營時,妻子又有了身孕,三年抱倆的意思。在鄭亨看來,他們夫妻二人的日子很好,但妻子總是不開心。父親提點他,母親年輕時也是,總愛和娘家人說話。他受到啟發,常請吳家人來做客,妻子便有了些許笑容。
是以,鄭亨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好丈夫。
如果沒有那件事。
鄭亨是武者,屬于需求比較多的。吳氏三年生倆,身子骨大不如前,且總是有孕,照顧難免不周。吳氏同娘家姐妹那里學了個法子。鄭家有一個小院,隔了養著幾個女子。她們不用做事,也不能出門,就等著鄭亨的蒞臨。
鄭亨同時待妻子歇下后,才去小院。漆黑的夜晚,某一間小屋,燃起一盞灰暗的燈光,鄭亨便會去進去。像是吃飯一般,吃飽喝足后便離開,從不留宿。女子也沒有生育的機會,那種感覺,極少極少的人能常年承受。如果哪個女子想走,鄭家便放人。
有出,便有進,吳氏安排好,鄭亨負責享用。至于她們的長相,不需要放在心上的人,鄭亨并不曾在意。有一位女子,強撐了三年后,實在受不了,去求吳氏放自己離開時,撞上了鄭亨。
鄭亨竟然問吳氏:“你家親戚?”
那女子,當場就淚奔了,再也沒出現在鄭家。
那是一次普通的“進餐”,又是一次“特殊”的進餐。遇到阻礙時,鄭亨便以為妻子又給自己換人了。事畢,女子卻喊自己“姨父”。
睡了妻子的外甥女,造成既定事實,吵吵嚷嚷數日,鄭亨除了給她名分,還能怎樣?何況,張氏,她很快就查出了身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龍鳳雙生,鄭家上下高興壞了。
除了吳氏。
吳氏能接收很多女子,卻受不了那人是自己的外甥女。張氏因年幼雙生,身子極其虛弱。是吳氏的姐姐,親自來照料姑娘的。那是自己的姐姐,又有母親勸說,吳氏認了。
傷害自己最深的人,便是自己在乎的人。
張氏的身子,一日比一日強,吳氏卻同秋日的百花一般,慢慢凋零。
“陛下宣武安侯覲見。”
內侍尖銳高昂的聲音,喚醒了沉浸在回憶中的鄭亨。鄭亨起身,去見永樂帝,因道:“陛下,微臣有錯。當年不識女子,有了一雙庶出兒女。意外生出的庶子庶女,不得兩個嫡子喜愛,鬧了笑話。今日,又沒認出三子……這會兒,三子該怨恨微臣了。”
“你竟然認不出自己的兒子?你……”
永樂皇帝指著鄭亨,說不出更多的話,最后索性轉移話題,道:“叫你回來,非朕一時之氣。開平復開三年已久,駐軍組建緩慢,民耕幾乎不存在。長此以往,開平怎能是大明的開平?鄭亨,朕要你去開平,整一只像宣府一樣的隊伍、耕一片如遼東一般日漸肥沃的土地。”
“微臣,誓不辱命!”
鄭亨聲若洪鐘,表示著自己的決心。他就是這樣的人,所有事,在他心里,都不及守衛國土重要。永樂皇帝輕嘆一聲,道:“你啊,唉,還是要注意下兒女。把你三兒子,就是和泰寧侯孫子老打架的那個,一并帶過去吧。”
尷尬一笑,鄭亨垂首,輕輕應了聲“是”。那聲音輕的,若非永樂皇帝聽力可以,根本聽不見。
鄭亨家去后,公事上組建人選,私事后,著人去宣府接夫人江氏、妾張氏回京。十年了,鄭家頭一次這般齊整。不同于鄭亨生硬的疏離,侯夫人江氏看著兒子熟悉又陌生的臉龐,不顧兒子已和自己一般高,抱著鄭智哭得不能自已。
一聲“我的智兒”,叫醒了鄭智忍了多日的委屈,少年的臉頰,眼淚不受控制的滑落。
鄭世子瞧見這副畫面,心中一酸,幾近落淚之際,世子夫人悄悄擁了他一下。鄭世子吸了吸鼻子,低聲與妻子道:“放心,我沒事。”
年方五歲的四少爺鄭聰,睜著充滿疑惑地眼睛,問江氏:“娘,你不是說男子漢不能哭嗎?”
永樂三年,鄭世子去鳳城接鄭智之前,先將江氏送到了宣府。同年冬月,四少爺鄭聰出生。他長相隨母,年畫都畫不出他的嬌憨可愛。兼之人如其名,聰慧機靈,不僅鄭亨喜歡他,這孩子在宣府時,下至三歲,上不封頂,無人不喜。
鄭智聽了這話,退出江氏的懷抱,單手拎起幼弟,看了一眼后,將人提溜到鄭世子面前,問道:“大哥,他好看,還是我小時候好看?”
鄭世子不及言語,鄭元清爭道:“四叔好看!”
四叔?鄭聰聽了這稱呼,一驚,慌忙回頭問江氏:“娘,她叫我四叔,我用給她見面禮嗎?”
“哈哈哈哈……”
孩子一臉驚恐的模樣,實在是太逗了,一屋子人笑了開來,連鄭亨也不例外。
世子夫人的笑里,滿滿的落寞。江氏瞧見,走了過來,笑道:“說到見面禮,我還沒見過爾清,人呢?快抱來我瞧瞧,這見面禮,我可是早就備下的。”
借著看孩子的由頭,江氏低聲安撫世子夫人徐氏:“不要著急,我也是過了二十五,才生了這么個孽障。你啊,不過是像了你娘,喜歡先開花后結果。你娘不也是先生了兩個閨女,才又得了你弟弟?”
嫡支兩派親如一家,庶房張氏母子,自始至終都是含笑望著,不上前,不爭不搶不哭不鬧。
他們習慣了。
地位就不說了,嫡庶有別。下剩的,論年輕,江氏比張氏還小兩歲;論樣貌,江氏甩張氏到長江;論才學,江氏琴棋書畫樣樣接通,張氏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江氏有驕傲的資本,她不理張氏,鄭亨就慣著;她不讓兒子和庶兄來往,鄭聰便不和大自己太多的二哥來往。
嫡庶,屬于同住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嫡庶,如此大的差距,在爭夫寵一事上,張氏從來不輸江氏。
。妙書屋
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