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緣

第六章 死亡谷三

十方時刻注意著石洞四周,不遠處地面又有一個骷髏,走近看身上卻空無一物,想必是已被其他進入石洞中的人取走了。

這樣走了不知多久,石洞前方忽然出現了兩條岔道!

十方猶豫看了片刻,取出通靈寶鏡探查,見左面岔道中靈氣濃厚,右面岔道則稍微稀少,靈氣濃厚處,或許是有仙草、靈脈而散發而出,或許便是大陣引進的滾滾煞氣(煞氣也是靈氣的一種。)十方思量下,毅然向左面石洞走去!

六陽寶鑒的金光將石洞照的亮如白晝,石壁的顏色竟通體發白,猶如白玉一般。滴答滴答的水滴聲音不斷從前方傳來,除此便只有空蕩的腳步聲回蕩在石洞之中了。

通靈寶鏡竟然有這看透各種大陣的功能,恐怕連金光上人都不知道。

其他來到石洞中的修真者又是靠什么手段進入的呢?或許也有類似的法寶又或許因為本身修為高超?

越往前走,水滴之聲更加密集悅耳,滴答滴答回蕩在石洞中,猶如琴聲一般動聽,讓人心神不覺慢慢放松下來。忽然十方停住了腳步,吃驚的盯著通靈寶鏡寶,通靈寶鏡上顯示,就在前方不遠處,有厚厚一片靈氣擋在前方,如同一面墻,將通道隔成兩截不得前進。

可是前方寶鏡顯示的地方,一絲霧氣也沒,只有一具骷髏做著盤膝的姿勢靠在石壁上。

十方猶豫不決,便盤膝靠著石壁坐下邊修行邊盯著面前的通靈寶鏡。如此過了不知多久,寶鏡中那片厚厚的靈氣仍舊毫無變化。

十方嘆了口氣起身向回走去,剛到岔道口那,忽然聽到一聲咳嗽響起,這下將十方嚇了一跳。他孤身呆在這石洞中也有些時候了,一直毫無人跡的石洞忽然傳來人聲,不禁有些不習慣。心想莫非云俠客找來了?卻又不敢大意,便將六陽寶鑒的光芒收起,將方才在外面收到的紅披風取了出來罩在身上,隱身靠在石壁不出聲。

片刻石洞的來路上冒出藍色的光亮,一人拄著拐杖出現在通道之中!

這人拄著拐杖彎著腰,不時的咳嗽一聲,而那片藍光竟然便是從他身上冒出,那人周身發出藍色光芒,黑色霧氣近不得他身體,只見他拄著拐杖緩緩向這面走來。

轉眼到了岔道口這,十方心中忐忑,眼看他快要走到,便將整個頭部也包裹起來,那人到了岔道口這站住了身子,咳嗽兩聲,盯著岔道看了看,嘆了口氣道:“出來吧,別以為隱形衣能擋住你。”

十方這下才真的嚇了一跳,知道他已看到了自己,不禁心下有些納悶,這隱形衣能遮蓋隱藏住整個身體,他是怎么發現的呢?

那老者仿佛有些不耐煩:“能來到這里的人,都算有莫大機緣,老夫也沒說要為難你,再不出來惹老夫發火可別后悔。”

十方無奈,只好將披風掀開,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心下好奇,便忍不住問道:“這位前輩是如何看到晚輩的?”

那老者嘿嘿笑道:“就你那點修為想隱住不被人知道,還差得遠了,你小子很厲害啊,這么點修行竟然活著走到這里了。”

十方撓著腦袋嘿嘿笑了笑,那老者道:“說吧,你是靠什么法寶走到這的?竟然有這逆天法寶,讓一個筑基期的修真者能活著走到這里。”

十方苦笑下將通靈寶鏡和六陽寶鑒取了出來,那老者接過來仔細看了看,咦了聲道:“這是什么寶貝?一個能識破陣法,一個卻狗屁作用沒有?”

十方道:“這六陽寶鑒是佛家法寶,只有佛功才能驅使它。”

老者哦了聲,將六陽寶鑒扔給十方,拿著通靈寶鏡道:“遇到我老人家也是有緣,我見你人還實在,就先留你一命吧,走,跟老夫看看這石洞中究竟有什么。”竟也向左面走入。

十方忍不住道:“這條道走不通的。”

那老者如若不聞,繼續緩緩前進,轉眼又到了方才十方回返的地方,那老者站在那里想了片刻道:“小伙子,你往前走走試試。”

十方愕然:“那地方恐怕去不得。”

老者皺眉道:“什么去不得?我說去得就去得,你想死想活?”

十方心下惱火,知道這樣的人不可理論,想轉身逃跑,又怕逃不掉反而更不妙,便道:“你把寶鏡借我用,我就去。”

老者一瞪眼,繼而又瞇了起來,將通靈寶鏡扔給十方道:“不行就把寶鏡扔出來,老夫可以用他救你。”

十方接過寶鏡,喘了幾口大氣,瞥了老者一眼,緩緩向前走去,一步、兩步……轉眼到了寶鏡顯示的霧氣之前,可抬眼看,這里一點霧氣也沒,看不出一點兇險,只有在面前靠墻盤膝而坐的骷髏透漏出死亡的味道。

十方正膽顫心驚猶豫不決的站在那里,想定下神再進入,忽聽那老者喊道:“真是墨跡!”同時身后一股大力傳來,自己身不由己的就向前邁去。

就在身體進入那區域的同時,忽然上下左右四面石壁呼的冒出許多霧氣,將他團團圍住,十方暗道完蛋,心想必死無疑,可閉眼等了片刻也未覺有何異狀,緩緩睜開雙眼,見眼前云霧中出現許多字來。

這些字皆由霧氣組成,第一行字寫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何為道?”底下又有三組字,第一組寫的是逆天,第二組寫的順天,第三組是合乎陰陽,最后一組寫的是不可說。

十方不敢做主,喊道:“前輩,你聽到么?”

那老者以為十方掛掉了,正后悔將通靈寶鏡給他,聽到他喊話,喜道:“聽得到,聽得到。”

十方將云霧生成的字說了一遍,那老者想了片刻道:“你向那第四組不可說三字注入靈力試試。”

十方一咬牙,伸掌向那不可說三字拍入一股靈力,忽然身周就煙消云散,恢復如初,老者哈哈笑道:“不錯,咱們闖過這關了。”卻不知十方已一身冷汗。

老者將通靈寶鏡搶過接著向前走去:“你若能陪老夫走入石洞內部,老夫就不會虧待你,反正我也快成地仙的人了,就當臨告別凡體前做件好事。”

十方長出了口氣,跟著老者繼續走去,老者道:“你可知老夫是誰么?”

十方搖頭道:“還未請教前輩名諱。”

老者嘿嘿笑道:“老夫便是人稱毒龍的連萬里了。”

十方沒聽過這名號,只好皺眉道:“久仰前輩大名了。”

連萬里也不知他是真知道還是不知道,接著往前走,不知走了多久,連萬里又停下腳步道:“小伙子,又到考驗你的時候了。”

在倆人面前竟然橫著一面金光閃閃的墻壁,那面墻壁將通道縫合的密不透風,上面雕刻著如來佛祖畫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十方久未見到佛家事物,此刻見了便合十敬禮。

連萬里呵呵笑道:“看樣你還真是個和尚出身,好了,你看金壁上寫著三首詩,該選哪個才是?”

十方走近看,左面一首寫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中間寫的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最后一首寫的是:不理菩提樹,無視明鏡臺,有無干我事?何物叫塵埃?

十方見過前兩句,知道是佛教的一段典故,說的是禪宗五祖一天考驗弟子,說誰來作一首詩,若是誰的詩有體悟佛法的意思,便將他命為禪宗六祖。

其中有個叫做神秀的弟子,甚是聰慧,大家都對他寄予厚望,神秀作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笑呵呵的讓大家將此詩都默誦領悟,卻私下對神秀道:“你這首詩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意思是說沒有離領悟佛法的本性,還差很多。

五祖另外一個弟子叫做惠能,這個惠能并不識字,便口誦一首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眾弟子聽聞大驚,五祖笑道:“亦未見性。”便將眾弟子散去。

第二天五祖偷偷來到惠能門前,用木杖敲了三下門前的碓坊,惠能聰慧,晚上三更鼓時便來找到五祖,五祖親自將《金剛經》傳授,最后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聽罷大悟,原來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這段佛家典故十方知之甚詳,天聰禪師曾反復講過:“無所住是無,生其心則是有,佛法的領悟便在有無之間。”可天聰禪師自己也領悟不到那處,十方便也聽的糊涂。

可如今這墻上的第三首詩十方可從未聽說過,反復默念著,忽然心中有一點靈感,可就是抓不到,正沉思間,只聽連萬里不耐煩的喊道:“到底選哪個?”十方聞言出掌就拍到了第三首詩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