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繁華汴京第165章緊鑼密鼓_勛陽布衣_穿越小說_螞蟻文學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165章緊鑼密鼓
第二卷繁華汴京第165章緊鑼密鼓←→:
日光稍斜,照進黃府書房。
正在寫信的黃立仁接過管家黃承恩手中的密信,眉頭皺起,“劉素素卸下車隊,乘船到達明月集?還帶著三百多個孤兒孤女?”
黃老爺疑惑了。
在大周,善事是不能隨便做的,明月莊這是要搞哪樣?
假如一個舉人,在災年時捐出所有糧食,收獲善名,這個沒問題。
但這個舉人如果更進一步,幫著小民購買廉價的糧食,擋了其它大戶吞并土地的路子,那就過線了,下場幾乎是確定的。
譬如一個大儒,到某地縣學講學,然后給那個縣的蒙學發些筆墨、紙硯、書籍,便是提攜后進、教化后輩的大家風范。
但那個大儒最多講些求學年間的心得,如果把科考的一些要點和隱晦規則說出來,讓那些窮孩子少卻幾年之功,從而在考場上和名門后輩公平競爭,就有些過分了。
比如一個官紳大戶,看不過乞兒的慘狀,收養幾個甚至十幾個做家生子,士紳階層只會傳揚其善名。
但如果哪家大戶敢收養過百,乃至幾百上千的乞兒,那就等著破家逃亡吧。收養那么多孩子干嘛,是不是養大了當死士用?肯定是心懷不軌!
大周便有孤寡局,誰敢過線,便是收買人心。
中庸之道,無所不包。上善若水,無人可逃。
所以黃立仁怎么也想不出,李響到底想干什么?宣揚自己的善名,好多一個護身符?
笑話,你李響一無功名在身,二無祖先蔭庇,算什么良善人家?
再說了,什么是良善人家?還不是正人君子們的眾口之言。
大周雖不殺士大夫,但被罷官流放的宰執不知凡幾。倒臺之前,出過宰執的人家是最大的良善人家,可倒臺之后,輿論立馬倒轉,他們的家族不還是掉下一個臺階?
宰執尚且如此,你明月莊能如何?
就算有再多孩子餓死在黃家門前,黃立仁也不會冒著風險去多救一些人,而是挑選幾個孩子收養,傳揚一下善名。遇上災民哭求,便飽含熱淚,說上幾句“家資有限,何況立身持道自有定矩,不敢逾越,無能為力”之類的話,便關上大門。
推己及人,黃立仁怎么也想不出,明月莊這么做的目的。除了惹人猜忌,被大戶人家甚至赤貧小民暗地里罵傻叉,收養好幾百的孤兒孤女還有什么作用?
不能說士紳有多惡,形勢如此,士農工商面對流民過境的時候,都是一樣的選擇。就像令副父親撞死在李響車隊之外時說的那句話:流民無盡,救不完的。
大周流民百萬,即使救下眼前的幾百上千人,又能如何?流民鼓噪起來,轉眼變成白眼狼,吞掉仁善之家是常有的事。自家為救災民用力過猛,還會招致孤立、排擠和打壓,何苦來呢?
咳咳,還是不要做出頭鳥,和大家保持一致吧。開粥棚,挑選家生子和奴婢,剩下的流民,便讓他們自求多福。
黃立仁得中進士,并擔任十多年朝官,最后以侍郎的高位致仕,學問自然沒問題,在為人處世上也很老道。但他對于很多世間之事的看法,早已形成固化觀念。
劉素素帶著幾百名孤兒回來。聽聞消息,黃立仁聰明睿智的腦袋里,從沒有過李響只是單純地想多救些人的選項。
毫無意外地,黃立仁認為李響……
“有詐!”黃立仁心道。
黃立仁搖搖腦袋,鎮定下來。對李響的防范之深,使得黃立仁不放過李響的任何一個動作、明月莊的任何一個細節。對六十出頭的老人來說,平均每日處理上百條情報、和上百人交談,已是極大的負擔。
劉氏親族提供的明月莊各項規程,乍看起來都沒有問題,無非是設立鄉約,大家守規矩罷了。黃立仁還看過明月莊的鄉約細則,覺得也就是條理分明了一點,和大周的許多鄉約沒多大區別。
但黃立仁總覺得,那個小山谷藏著什么可怕的東西,有著極深的惡意,便如一只兇獸在那里育卵。
黃立仁一度從夢中驚醒。
心煩地把信扔到一邊,黃立仁用力寫下李響兩個字,喃喃道:“精力不濟啊,你也太能鬧騰。不管了,無論如何,這次你也跑不掉,造反是死,不造反也是死!”
“藺養成和知州都不看好老夫,以為大勢不好,老夫沒本事迫使明月莊的小民屈服,讓你內外交困直至敗亡。但老夫豈會沒有殺手锏!”
一個準豪強而已,還怕對付不了?黃立仁奮筆疾書,寫下幾十封信。約期小大,共謀明月莊!
黃承恩不敢多打擾,悄悄行禮退下,關門時多看了黃立仁的書桌一眼,目露猶豫之色……
烏泱泱的幾百人,簇擁著劉素素來到明月集。
劉素素沒有多停留。讓有職事在身的文書、賬房和管事自去忙活,又把路上收來的幾百孤兒孤女分散到漢江邊上十幾個早有準備的作坊,劉素素才拉著姜蘭回返明月莊。
從汴京到勛陽的一路上,被丟棄到車隊外面的嬰兒已有三十多個,被明月莊的伙計護衛別扭地抱在懷里,朝新家前進。尚在襁褓的嬰兒又是大哭,又是拉臭臭的,搞得隊伍停停走走。美女、護衛、大車、嬰兒,這個隊伍不太冷。
嬰兒被分散到素來和善的人家。好些人家搶著收養這批嬰兒,他們知道莊主做事厚道,公中肯定會給嬰兒發放錢糧,沒準還會給一些便利呢。
但有能力、有意愿、有膽量養嬰兒的人家,畢竟是少數,這年頭的嬰兒死亡率不要太高,何況還有缺少時間和分配家產的問題。最可怕的是,收養的嬰兒一旦夭折,街坊鄰居指不定怎么戳脊梁骨呢。
日落后又過了一個時辰,雞飛狗跳的明月莊才安靜下來。
李響在莊門口接過劉素素,讓張清平和楊營東等人幫著安頓車隊之后,便和李夢空、張萬里、成吏員、趙伯等人來到議事堂的莊主暖屋,商議剛收到的兩封密信。
兩封密信。一封是藺養成幕僚發過來的,講的是勛陽和十堰的入流官,對這次沖突的態度。另一封是王三緊急派人發過來的,傳信的那人差點跑死,才在一炷香前把信送到。
李夢空首先發言,“這些入流官,既舍不得利益,又怕得罪人,作壁上觀很好理解。”
趙伯不是個豁達的人,只認死理,“這幫大老爺,平時拿著份子,在任上積累聲望。如今明月莊明顯是被針對了,他們居然往回縮,不講究。”
張萬里太了解大周的官員了,“他們寧可得罪明月莊。莊主不能拿他們怎么樣,士紳大族就未必了,那幾個大商家背后的人,隨時可以毀了他們在士林中的名望。”
成吏員不受莊民和大多數公中人員待見,猶豫著要不要說話,見莊主一副鼓勵的神色,他才慢慢說道:“入流官作壁上觀,即使利益受損,也可以保住一些東西,算不得什么。但身為士林一員,得罪的同僚和大人物多了,便寸步難行。”
“屬下以為,知州大人和藺知府等人作壁上觀已經很難得,說明公中在明月集那邊的規程奏效了。”
成吏員不愧是經年老吏,對大周官員士林的規則一清二楚不說,馬屁也拍得沒有一絲煙火氣。
其他人察覺不到什么,只有張萬里瞧了成吏員一眼。
李響坐在虎皮大椅里,感覺很奇怪,難道在趙伯、劉盛兩人的眼里,莊主的椅子都該有虎皮?劉盛居然把珍藏好些年的虎皮拿出來了,不過挺舒服的……
“本莊主認同成吏員的意見。”李響朝成吏員點點頭,“進士出身的入流官沒有翻臉不認人,是好消息,表明咱們公中采取的一些章程是很好的。”
然后是王三發來的急信。旁聽的熊成文和張展郡想要發言,李響點頭。
張展郡一向喜歡用數字說話,“黃家于今日下午開始,聯絡各方一起動手。按照快馬傳信來算,汴京的蔡全收到消息,少說也得兩日之后。屬下私以為,針對明月莊的行動很可能從三天后的小年開始。”
熊成文擅長整體分析,“黃家打的主意是多點開功,內外夾擊,讓我明月莊自亂陣腳,內外交困。屬下以為,黃立仁聯絡的人太多太雜,我明月莊可以先退避自守,瞧準破綻再反擊,最好令其內部生亂。”
李響眼前一亮,張萬里等人也點頭。
“人心太雜,則難以駕馭。黃立仁把反對明月莊的人全部動員起來,以為可以讓明月莊手忙腳亂,但只要明月莊收縮自守,明月集和靠近丹江口的幾十里漢江豈不是先亂起來?”
李響和屬下合力修改計劃。
與此同時,黃立仁也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
劉夏都又拉攏了十幾戶對李響不滿的人家,蔡二賴子也找好了切手指砸腦袋的破落戶;
明月集那邊,幾家對明月莊頗感興趣的大商家,其背后的人家答應,到時候在朝堂上擋住李綱和虞允文;
看到東部秦嶺村寨的慘樣,中部秦嶺算得上號的五家村寨答應和黃成兩家聯手;
南陽、襄陽的經紀行老和牙行胥吏,不忿明月集的新規矩久矣,巴不得背后的明月莊早點倒臺。跟這些人聯系熱絡的地痞盲流和黑白勢力磨刀霍霍,隨時準備搶地盤;
丹江口、南陽和葉縣是明月莊的重要中轉站。丹江口的一些腳夫船頭和黑白勢力,南陽的大小十一戶士紳,葉縣的成家,將會一起動手;
李響在汴京那邊搞出了大動靜,黃立仁雖然不清楚全部內情,但知道汴京那邊對明月莊十分要緊。有蔡全在汴京動手,牽制明月莊一部分力量,黃立仁很放心。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