勛陽布衣

第195章 春耕

勛陽布衣_第195章春耕影書

:yingsx第195章春耕第195章春耕←→:

聽著城內傳來的喧鬧,應明曉得天上的孔明燈肯定有異。

一位偏將疑惑道:“劉成棟部被包圍在城內,看到孔明燈居然喧嘩起來,難道是大周軍的援兵到了?”

應明手下的一位心腹小校搖頭,“大周軍若有援兵,肯定要先支援蘇州無錫一線,次者也可以支援湖州的韓世忠大營。即使有大周軍拼命來救劉成棟,也會貼著北面的丘陵過來,為何要從西北部的吉安翻山越嶺?”

幾十個滿身臟污、有氣無力的苦力被驅趕到中軍帳前的空地上。應明將軍披甲扶刀,威風凜凜,“你們都是西北面的山民,有沒有知道這三只孔明燈哪里來的?”

“若是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勞作減半,飯食加一半。”見無人作答,應明的心腹小校拋出誘餌。

山民熟知安吉與德清之間的大片山嶺,對丘陵、山丘、小溪的走向了如指掌,不同季節的風向當然不在話下。很快便有一個矮個兒年輕山民站起來,根據風向和高度,估算出孔明燈的來向。這位唯唯諾諾的山民大字不識,當然也不通數算,只是經驗性地估計了一番。

“莫干山?”應明看向西北面,“用三色孔明燈通報消息,想必是劉成棟的相熟之人。不管你是誰,咱們很快就要見面了。”

鳳凰山腳,小河邊上。

李響微笑地看著面前的春耕景象,“孔明燈放出去了?能確定岳丈大人看得見么?”

“啟稟莊主,我等眼見著孔明燈飛向德清,又看到德清縣城的火把增加很多,這才返回,應是無礙。”張清平抱拳,恭敬地說道。

他感覺自己漸漸看不懂莊主了,這么大的孔明燈居然一直在莊主身邊,自己卻不知道?莊主的絕密作坊還搞出了什么東西?莊主還有什么底牌?莊主暗中有多少安排?

不愧是莊主!

李響問起包圍德清的方臘軍情形。

見張清平這位前輩不說話,丁史航上前一步,握拳擂胸,“稟莊主。方臘軍在德清縣城的西北角、東面和南面都有營壘。南面的營壘最大,當是其中軍所在。”

“從營壘的規模和晚炊時的火光看,方臘軍至少有上萬人。”

一早出發,到安吉縣城采買油鹽醬醋、肉蛋菜蔬的楊營東在營地里放下東西,剛剛來到小河邊,聞言佩服道:“大統制武勇不減當年。只是反身奪下德清縣城,牽制上萬方臘軍這一手,大周有幾個指揮使比得上?”

劉成棟牽制的方臘軍何止上萬?

德清這根釘子,不是團團包圍住就算完事的,應明還要防著劉成棟這廝來個里應外合。永樂朝的總體方略,也為此受到一定影響。總體來看,劉成棟靠著不滿三千的兵丁,牢牢吸引了永樂朝近萬的可戰之軍,還間接牽制了上萬方臘軍,不讓其奔向其它戰場。

李響也很佩服自己的便宜丈人。想象著不可一世的方臘吃癟的表情,莊主大人幾乎要笑出聲來。

還沒到江南的時候,李響便聽說方臘軍有多兇殘,但因為原時空經歷的影響,他在心底還是對農民起義持同情和贊賞態度的,總覺得士大夫們滿嘴跑火車。

來到大周好幾年,閱歷日增的李響對大周小民有了一定了解:小民,尤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小農是最能忍的。不被逼到賣兒賣女、賣掉一切也活不下去的地步,不會有人造反。

人貴掙命,總不能讓人活活餓死。

到了江南,李響在湖州城聽到了好些小民的親身經歷,從湖州到安吉的一路上也親眼見識了一些慘事。在安吉扎營之后,李響更是收到了太多消息。漸漸地,李響對方臘政權的看法發生了重大變化。

沒有鄙夷,也沒有想除之而后快,李響只是覺得永樂朝的做法解決不了問題。

永樂朝雖然標榜“是發平等,無有高下”,對鄉野小民的做法卻好不到哪去。

曾經受欺壓的小民,幾乎殺光了所有見到的富紳豪商官老爺,自己坐上了官老爺的位置,僅此而已。只不過新朝初立,窮苦出身的永樂朝高層注意收斂,再加上搜集的錢糧物資還夠,小民能夠喘口氣。然而大周養兵百萬,北方的大敵遼國自顧不暇,方臘注定要失敗的。

與方臘軍相比,李響對幾支官軍部隊的觀感更差。方臘軍打著大旗,主要針對的還是特權階級。作亂的官軍卻無惡不作,偷雞摸狗、欺負孤寡、欺詐勒索,乃至殺人滅口,簡直是披著官軍服的蝗蟲。

方臘軍殺人,官軍也殺人。李響很清楚,他目前看到的惡事只是冰山一角,戰場更深處肯定有很多泯滅人性的罪惡。

打來打去,被屠戮的總是百姓。李響沒有地位,也暫時沒有能力解開這個死結,他只能先把岳丈大人救出來,跟著岳丈大人盡快把永樂朝打趴下,再論其余。

“包圍德清的方臘軍,有沒有可能大舉進攻安吉?或者說,永樂朝會不會,趁著春耕大舉進攻?”丁史航擔憂道。

河邊陷入沉寂。

劉盛最后一個反應過來,即使粗豪如他,也是手腳冰涼,臉上流出冷汗。

眼前的地形微有起伏,西邊的山丘猶如彩色地毯。

切割整齊的水田里,農夫用鞭子驅策水牛前進,臉上全是汗水與期盼。旁邊的老人、老婦和婦人抬著籮筐,把去年積好的糞肥混入掀起的泥土。播種前的基肥施得好,一年的收成才有保證。

農家的孩童也沒閑著。大一點的幫著運送肥料,小一點的在溪河里光著腳亂跑,不時把小手放到冷水中掏摸著什么。

明明是春耕鳥鳴、生機勃勃的景象,李響站立的小河邊,氣氛卻變得沉悶。長呼了一口氣,李響拍拍丁史航的肩膀,“但愿永樂朝沒有余力,也希望方臘沒有這么毒。”

江南已是遍地流民,官府只能勉力維持。若是再被永樂朝破壞了春耕,江南還要死上多少人?

兩天后,丁史航的烏鴉嘴應驗了。

甄老實,河東路流民出身。

人如其名,甄老實是不折不扣的老實人,在明月寨時代經常受人欺負。

李響掌權后,非常重視手藝精湛的匠人。甄老實很快擺脫了被人欺辱的命運,靠著兢兢業業的辦事態度受到莊主大人賞識。招安之后,甄家得以和曽木匠、雷鐵匠位列明月莊的“三大豪門”。

自家人知自家事。

甄老實很清楚,他這種不溫不火、有些軟弱的性子,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家業,完全是莊主講究,公中有好規矩的結果。

今日曽木匠做東,請他和雷成喝酒,“順便”商談一些事情。甄老實結束了心路歷程,整理一下厚實的緞袍,轉過巷角,曽家的小院近在眼前。

“來來來,干了這碗果子酒。”曽木匠端起瓷碗,招呼著甄老實和雷成。都是困窘時期過來的,曽木匠雖然已經發家,卻依然懷念那場集體大飯上喝的酸澀酒。

不同于甄老實的小口慢飲,雷成一口便喝干了。這種用秦嶺山果釀造的酒太過酸爽,雷成臉都綠了,“嘶嘶,夠勁!過上好日子,這人就犯賤了,兩年前喝上這種酒,只覺得美味。現在,嘿,老子居然覺得難喝!”

曽木匠吃了口山雞蛋炒蘑菇,細細咀嚼著,一張老臉笑成了菊花,“可不是。我那不爭氣的孫兒,說什么拿這種酒招待你們兩位,上不了臺面。真是,我把他打了一頓,好日子才過幾天,這便忘了吃苦的年月?”

“小年輕都這樣,打一頓就好了。哪像我家里那老婆子,成天和一群老婦跑到山里,盯著雇來的苦力開墾山田。攔都攔不住,說什么家里沒有地,心里空落落的。”甄老實打趣自家老妻道。

曽木匠和雷成又干了一碗,聽甄老實接著說。

甄老實喝了口野菜山藥羹,嘆口氣,“我這老頭子算是活明白了。什么買地心安啊,養兒防老啊,辦作坊賺錢啊,都是虛的。關鍵是跟對人。”

“莊主講究,莊民和善,公中規矩靠得住,手里的刀子夠硬,咱們才能過安生日子。其他什么禮義廉恥啊,淳樸之風啊,都靠不住。沒有地位,什么都保不住。”

雷成大聲叫好,又干了半碗。曽木匠的兒媳進來,把酒收走了。幾人中最年輕的雷成也是四十五以上的年紀,不能多喝。

沒了酒喝的三人開始盡情吹牛。

大周子民講究一個含蓄。曽木匠七拐八拐,把莊子的變化、未來的展望、莊主的婚事說了一個遍,這才“不經意”地說出主題,“就像蒙學里講的那什么,逆水劃船,不使勁就退。咱們三家最先跟著小夫子,哦不,莊主。最先跟著莊主辦作坊賺錢的就是咱們,頂多加上一個離莊而去的何立事。”

“如今呢,咱們三家的地位不保啊。”

“吳小玲作坊生產的衣帽鞋襪,已經在關中、南陽府、四川路打響了名氣,如今正整日朝京畿道發貨。”

“張老頭、柳至和、曽雯雯、王曉晨,還有劉……咳咳,這五位的藥坊見到了吧。藥材啊,救命的東西,多要緊的行當。”

“張清平家的作坊,出產了莊里近半的弓箭。楊營東家的作坊專門生產農具,之前好些人以為人家腦子壞掉了,如今呢?賣得太好,都要生產不過來了,莊主肯定指點過什么。還有那樹森和手上沾血無數的幾戶人家,也不知賣出了多少奇門兵器。”

“李夫子家的書本、課本和紙筆,張萬里家的炭爐,成吏員家的江船,趙伯家里的酒樓……”

“小年輕真不得了。秦鐘家里的糧店,丁史航的三支商隊,四眼仔生產的木工器械,劉德成家里的煤礦、小鐵礦、小銀礦,三伢子、大嗓門兒、大牛三個小年輕一直合作,開著好幾個石灰窯、石廠、燒炭廠、磚廠。”

“新來的也不簡單。唐國豪家里的甲胄不提,那個叫井新義的,居然有一個銅礦、一個鉛礦和一個煤廠。還有到處招搖的那個申老鷹,搭上了唐國豪,要一起生產竹紙壓合甲。”

曽木匠正待繼續說秦嶺村寨的一些情況,便看到甄老實拍下了筷子。

新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