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傳

第三百零三回 梁教授試授春桃符 劉永年巧做金榜對

“是呢。”許氏說,“官家尋思宗室子弟湊一塊,別盡投壺斗草,玩耍也玩得應景些。”

梁教授斟酌了一下:“桃符楹聯,學一學倒沒什么。”又問永年:“你從前試做過嗎?”

“學生未開蒙昧,呂宮教尚不曾得閑教導。”永年恭敬答說。

教授點點頭,又問辛夷:“那你呢?”

辛夷站起身道:“奴婢也不會,但奴婢聽人講,說會對韻、按字數連成句子就成啦。”

“臨渴掘井已晚矣,縱為一法不成器。”梁教授笑容十分和藹,卻干脆的地推翻了何典仗的教導,“的確也沒那么難,不過平仄相對,虛實相稱能守還是要守,于日后作詩填詞亦有好處。而韻味句工等,須得靠靈性基礎的東西,反不敢真苛求你們兩個小娃娃。”

他說著,提筆在紙上寫下一副對子,分發給二人琢磨。二人拿到后一齊大聲讀了出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梁教授講解道:“莫看這兩句尋常,卻是后蜀末帝孟昶(花蕊夫人老公)在歸降我大宋前一年,親自題寫的桃符①。因‘嘉節號長春’,正對應了太祖長春節(宋太祖生日),所以當時路人皆傳說這副楹聯,是太祖王師破滅后蜀之兆。”

辛夷小聲道:“貼個桃符就被滅國,這孟昶的字可是晦氣。”許氏聽見,低聲對身旁鄭姆教道:“話不是這么講,于后蜀晦氣,于大宋卻是祥瑞。”

梁教授說:“且不管是何征兆,咱們就用這現成的上句來練一練。上句里的‘納’字,是‘得’的意思;而‘余慶’兩個字,出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易傳·文言傳·坤文言》)’,意思是‘行善積德的人家,必有福澤庇佑’,因此這句‘新年納余慶’,是寫新年里得到了祖先遺留的恩惠,明白嗎?”

兩個孩子都表示明白。

梁教授繼續道:“此則桃符雖有故事,但卻不算好對,拋去上下皆不對仗之外,‘號’對‘納’太勉強,‘長春’對‘余慶’又不工整。你二人姑且拿它一試,出什么紕漏都不算過錯。”

臘月二十四祭灶春貼紙

①史上第一個春聯是個懸案。“是呢。”許氏說,“官家尋思宗室子弟湊一塊,別盡投壺斗草,玩耍也玩得應景些。”

梁教授斟酌了一下:“桃符楹聯,學一學倒沒什么。”又問永年:“你從前試做過嗎?”

“學生未開蒙昧,呂宮教尚不曾得閑教導。”永年恭敬答說。

教授點點頭,又問辛夷:“那你呢?”

辛夷站起身道:“奴婢也不會,但奴婢聽人講,說會對韻、按字數連成句子就成啦。”

“臨渴掘井已晚矣,縱為一法不成器。”梁教授笑容十分和藹,卻干脆的地推翻了何典仗的教導,“的確也沒那么難,不過平仄相對,虛實相稱能守還是要守,于日后作詩填詞亦有好處。而韻味句工等,須得靠靈性基礎的東西,反不敢真苛求你們兩個小娃娃。”

他說著,提筆在紙上寫下一副對子,分發給二人琢磨。二人拿到后一齊大聲讀了出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梁教授講解道:“莫看這兩句尋常,卻是后蜀末帝孟昶(花蕊夫人老公)在歸降我大宋前一年,親自題寫的桃符①。因‘嘉節號長春’,正對應了太祖長春節(宋太祖生日),所以當時路人皆傳說這副楹聯,是太祖王師破滅后蜀之兆。”

辛夷小聲道:“貼個桃符就被滅國,這孟昶的字可是晦氣。”許氏聽見,低聲對身旁鄭姆教道:“話不是這么講,于后蜀晦氣,于大宋卻是祥瑞。”

梁教授說:“且不管是何征兆,咱們就用這現成的上句來練一練。上句里的‘納’字,是‘得’的意思;而‘余慶’兩個字,出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易傳·文言傳·坤文言》)’,意思是‘行善積德的人家,必有福澤庇佑’,因此這句‘新年納余慶’,是寫新年里得到了祖先遺留的恩惠,明白嗎?”

兩個孩子都表示明白。

梁教授繼續道:“此則桃符雖有故事,但卻不算好對,拋去上下皆不對仗之外,‘號’對‘納’太勉強,‘長春’對‘余慶’又不工整。你二人姑且拿它一試,出什么紕漏都不算過錯。”

臘月二十四祭灶春貼紙

①史上第一個春聯是個懸案。“是呢。”許氏說,“官家尋思宗室子弟湊一塊,別盡投壺斗草,玩耍也玩得應景些。”

梁教授斟酌了一下:“桃符楹聯,學一學倒沒什么。”又問永年:“你從前試做過嗎?”

“學生未開蒙昧,呂宮教尚不曾得閑教導。”永年恭敬答說。

教授點點頭,又問辛夷:“那你呢?”

辛夷站起身道:“奴婢也不會,但奴婢聽人講,說會對韻、按字數連成句子就成啦。”

“臨渴掘井已晚矣,縱為一法不成器。”梁教授笑容十分和藹,卻干脆的地推翻了何典仗的教導,“的確也沒那么難,不過平仄相對,虛實相稱能守還是要守,于日后作詩填詞亦有好處。而韻味句工等,須得靠靈性基礎的東西,反不敢真苛求你們兩個小娃娃。”

他說著,提筆在紙上寫下一副對子,分發給二人琢磨。二人拿到后一齊大聲讀了出來:“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梁教授講解道:“莫看這兩句尋常,卻是后蜀末帝孟昶(花蕊夫人老公)在歸降我大宋前一年,親自題寫的桃符①。因‘嘉節號長春’,正對應了太祖長春節(宋太祖生日),所以當時路人皆傳說這副楹聯,是太祖王師破滅后蜀之兆。”

辛夷小聲道:“貼個桃符就被滅國,這孟昶的字可是晦氣。”許氏聽見,低聲對身旁鄭姆教道:“話不是這么講,于后蜀晦氣,于大宋卻是祥瑞。”

梁教授說:“且不管是何征兆,咱們就用這現成的上句來練一練。上句里的‘納’字,是‘得’的意思;而‘余慶’兩個字,出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易傳·文言傳·坤文言》)’,意思是‘行善積德的人家,必有福澤庇佑’,因此這句‘新年納余慶’,是寫新年里得到了祖先遺留的恩惠,明白嗎?”

梁教授繼續道:“此則桃符雖有故事,但卻不算好對,拋去上下皆不對仗之外,‘號’對‘納’太勉強,‘長春’對‘余慶’又不工整。你二人姑且拿它一試,出什么紕漏都不算過錯。”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