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步南行

第259章:關愛成長

這不是奚南想要的生活,住在大別墅里,過著有錢人的生活,甚至可以不勞而獲,這種生活與她的理想背道而馳。

而與別墅一條水榭相隔的盛南公館,才是她理想居所,站在22樓可以眺望遠處的南燕湖。

盛南公館的水電裝修還沒有結束,她期望暑假期間能裝修完畢。然后著手置辦軟裝,開窗晾著,待到年底前搬進去住就可以。

穿過盛南公館,很快到了學校。

遠遠望過去,學校大門口圍攏了很多家長。奚南到的時候,聽到有家長想進去看孩子們的話劇表演,苦于沒有入場券,門衛態度堅定的不給進。

其他人也就算了,一位奶奶懇求門衛讓她進去,看看她孫子的演出,門衛也一視同仁地不給進。

門衛說,“不行,上頭有規定,憑票進校,你這個口子要是開了,我的工作也就丟了。”

“通融一下好吧,我這好容易來一趟,你看我年紀都一大把了。”

大家七嘴八舌,“我們也能理解你,可是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就讓我們進去吧,我們和別人不一樣,我們幾個是家有孩子在演出的,我們進去就站著,不占位置的。”

“你們的心情我能理解,這個話劇演出是針對孩子的,有教育意義,主要是給孩子們看的,而且他們是在學校禮堂演出的,禮堂容量有限,座位都是留給孩子們的,有孩子演出的班級,才會有五章票給家長,也不是每個演出的孩子都有。”

奚南沒想到,原來入場券這么難能可貴。

大家爭執不下,走過來一位校內管理人員,

“對不起大家了,學校有學校的規章制度,我們要為所有在校孩子的安全考慮。

這個話劇演出,雖然說是一個演出活動,但實際上是給學生們的一個大公開課,只是我們通過話劇的形勢,呈現出來。”

“我們家孩子可是第一次演話劇,我就是想看看,他們班那個節目六人,這個入場券是要申請的,等我看到信息時,已經沒有票了,你說別人家的家長都進去,給孩子鼓勁去了,就我家孩子孤單,我有點愧對孩子啊!”一個年輕的媽媽說道。

“你們的心情,可以理解,這很快就到六一了,你們可以在六一的時候,來觀看學校的文藝演出,那時我們將在室外的大操場進行,文藝演出的氛圍就是歡快活潑的。”

那位年輕的媽媽不開心地嘟噥了一句,

“六一又沒有我家孩子的演出,我來干嘛?!”

“好吧,不讓進就算了吧!”人群中發出很無奈的聲音。

“謝謝你們的理解和配合!”

那位孩子的奶奶依然不理解,亦很失望。

“哎,我這好容易興沖沖地,來看我家大孫子演出。卻不讓進,其實,我本來是有入場券的,誰知道,孩子好心,把入場券送人了。”

“你家這孩子真是善良……”

奚南思緒飛轉,她該不該做一回好心人,把票給這位奶奶,讓她去看看他孫子的演出?

但轉瞬,想到答應了尹振飛的事情,這也許,是這個孩子特別想證明自己的一次機會,如果,她能到現場支持一下的話,他許能徹底改變,變成一個越來越優秀的孩子,老師有時候的意義到不是你教授了多少知識,而是你影響改變了多少人,讓他們懂得學習的重要性。

想到此,奚南毫不猶豫地遞上自己的入場券走了進去。

她進去了,還聽到門外的幾人在說話。

那個奶奶說:“這個孩子就是不懂事,我當時還把他給臭罵一頓,自己家人不給,送給一個啥也不是的外人,關鍵時刻,還不是家人關心他。”

奚南心想幸好仁慈之心,把票給那位奶奶。

“早就聽說學校管理嚴格,現在看來是真的!”

“仔細想想還是嚴格一點好,剛才那位校領導說得不錯,要為孩子的安全考慮。我們進不去就進不了吧。”

時間還有一會,奚南到達禮堂的時候,去后臺小演員活動室找到了尹振飛,和他打了個照面,尹振飛看到奚老師果然來了,非常激動。

奚南為了不打擾他,找個后排的位置座好,等待著學生們的入場。等待的時刻,奚南仔細觀察了一下,小演員們、主持人、評委、攝像、燈光等等,已經全部到位,就等著2:30分,話劇演出正式開始。

約摸五分鐘光景,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一個個有秩序的入場。

從舞臺布置和工作人員能看得出來,學校很重視這件事情。

奚南打開入場券,上有節目單,尹振飛的節目排在中間。

2:30演出準點開始。

前面的幾場演出,都是圍繞著學校的人和事展開,可以看出孩子們平時的排練和演出的用心,也很好的解讀了“關愛成長”這個主題。

有些班級的節目,是在家長的幫助排練的,有些是請的專業的老師排練的,整體來說都還不錯。

之前就聽尹振飛說過,除了平時排練,他們的話劇,學校光彩排就彩了三次。

奚南不得不佩服,現在的孩子們真是多才多藝,具有極強的可塑性。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于傳統舞臺劇、戲曲的區別,話劇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

話劇是一門綜合藝術,從前期的劇本創作,到老師(導演)挑選好演員,開始排練,到劇中涉及到的舞蹈、音樂、燈光、背景、道具、服裝等等,事無巨細,各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奚南曾經在大學期間創作過話劇的劇本,并且以一名編輯的身份參與了整個話劇的一次次排練和最后的演出。

她的劇本創作之初受到一致好評,但在實際排練過程中,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和演員的磨合,甚至到最后和原來的面目全非,但不得不承認,經過打磨和修改的劇本,能夠經得起推敲,也能更好得呈現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