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抗日

第二百五十四章似乎是變故

看書窩網

后世的日本學者有很多關于這段時期日本社會的描寫,而和那個時空完全不一樣的是,這種描寫到了最后,都會以懺悔和悔悟結束(由此可見,日本人根本就是屬狗的,只有面對大棒時才知道反省)。

“那段特殊時期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兩件事,一是饑餓。這種饑餓可不是因為少吃一頓飯而出現的那種饑餓狀態,而是好像不管吃多少都永遠吃不飽的感覺(也許因為那個時候我還小吧,所以對饑餓的忍耐度特別的低)。第二個則是恐懼——因為根本不知道中國的戰機什么時候會出現在頭頂上而且有可能丟下一顆炸彈,所以我們總會因為天空中出現的一點點聲響就抬頭望天,并且隨時做好逃進防空洞的準備……”這是后世著名的日本作家賴上村樹在自己的傳紀小說《皇朝末日》里所寫下的一段文字。

他所描寫的這段時期,正是1946年的夏天,中日東北戰事行將分出勝負的時候。

在板垣征四郎率領本土入援軍隊所發動的長春圍剿戰失敗之后,日本政府明知東北戰事事不可為,可是為了與中隊決戰于境外(這個時候,日本人不再承認朝鮮是他們的本土了),他們還是使出渾身力氣又征集了將近五十萬的軍隊送到了朝鮮,同時命令呆在中朝邊境線上的本土入援軍隊并大約八十萬新武裝起來的朝鮮共榮軍和大約二十萬的東亞共榮軍(就是中國偽軍)立即進入中國東北作戰,試圖拖延中隊進攻的速度,從而為朝鮮決戰爭取時間。

東北戰事之所以一拖再拖,都是為了“李代桃僵”。只是隨著日軍大量援軍的出現,再加上美國正式出兵巴西,使得岡村寧次的態度一下子變得曖昧不清起來。單人雄還能沉得住氣,歐陽云那邊卻已經快頂不住了。

美國人還能有正是進軍巴西的機會,這當然是中國南美志愿軍放水的原因。事實上,當楚天歌率領的中巴聯軍已經將巴西叛軍和美國麥森保全軍包圍在巴西的亞馬遜州的西北部雨林中,隨時都可以團滅對方的時候,他忽然接到最高統帥部的命令,要求他暫緩攻勢,當時,當著十幾個巴西將領的面,楚天歌很不給面子的就摔了杯子。

“亂彈琴!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難道他們美國人是泥捏的嗎?我們打得太輕松?!”稍后,在與陳師昌通話的時候,他在電話里吼道。

讓楚天歌暫緩進攻正是歐陽云的主意,至于歐陽云為什么要出這個昏招,卻是受了日本人欲與中隊決戰于朝鮮的啟示。在相關的一次高層會議上,他說:“與其讓美國人對巴西局勢死心從而集中力量攻略太平洋,有可能將戰火燒到我們國境之內,不如把美軍主力牽制在巴西,在巴西人的土地上和美國人一決死戰!”

對于即將到來的中美之戰,中政高層的表現絕不似民間那樣樂觀。事實上,因為還沒適應從一個“人盡可欺”的農民到“頤使氣指”的地主的身份的轉變,對于國家的未來,他們表現得相當的忐忑,不少人甚至都認為歐陽云主動挑釁美國又四處強硬根本就是自掘墳墓,是不顧眼前大好局勢非要作死的短視之舉。

當然了,因為現在歐陽云的聲望正如日中天,而中國的大好局勢也確實是人家一出來的,又有陳誠的前車之鑒,所以即使心中存在不同的想法,但是他們卻不會立刻表現出來。

“將美軍主力吸引到巴西”的方案獲得通過,出于對楚天歌的了解,擔心他想不通,歐陽云不僅在電令發出后又專門起草一份電文專門向他分說此事,還給陳師昌去電,講明利害關系之后讓后者多開解一下楚天歌。

且不言陳師昌本人十分理解歐陽云“將美軍主力吸引到巴西”的想法,作為歐陽云最信任的老部下,老長官既然下達了命令,他都會不折不扣的去完成。

“你沒收到小長官親自發的電報?”他等楚天歌發泄過后,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