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14章 沾沾光

最新網址:wangshuge

第14章沾沾光第14章沾沾光

譙周深吸了一口氣,手里抱著厚厚的書籍,低著頭走向了太極殿。

好消息是他終于得到了皇帝的重用,成為了御用的大經學家。

平日里就是跟在皇帝的身邊,幫皇帝解決經典上的困惑,幫著皇帝來把持經典的詮釋工作,發揚一下已故王公的學問。

壞消息是皇帝的要求越來越多,這治經的方向有點要跑偏的意思。

當他走到了門口的時候,又看到了熟悉的那個人。

成濟很是無禮的審視著他,對他沒什么好臉色。

盡管皇帝對他們是一視同仁的,但是投降的蜀人和吳人在各地都會受到魏人的歧視。

哪怕是爭斗的再兇狠的兩個人,在碰到蜀人或者吳人的時候,也會瞬間站在一起。

譙周來到洛陽已經有很長時日了,可是并沒有被任何名士所接納,哪怕是他主動去拜訪,人家也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不至于說門都不讓進,但是出了門就不會再有后續了。

連譙周這樣的名士都是如此,其余官員們所遭受的待遇顯而易見。

到這個時候,譙周心里又隱約有些愧疚。

當初是他號召大家來投降的,可是,不投降又能如何呢?

死的壯烈一些嗎?

譙周長嘆了一聲,還是開口說道:“我奉陛下詔令前來,望將軍稟告一聲。”

成濟點點頭,轉身走了進去。

很快,譙周就來到了東堂內。

曹髦此刻正在讀書。

曹髦是一個自律的有些可怕的人。

登基這么多年,他從不曾改變過自己的生活習慣。

每天都在按時鍛煉,每天也都在按時讀書。

曹髦喜歡讀各種各樣的書,從不挑食,甚至是當下剛剛寫好的文章和詩歌,他也會令人帶過來給自己看。

他每天留給自己的時日不是很多,看到他的模樣,就連成濟都覺得:賢王大概就是要做到這種地步。

譙周不敢打擾曹髦,就這么保持著行禮的姿勢。

曹髦又讀了片刻,大概是看完了一頁的內容,方才抬起頭來,“譙公,您早到了半個時辰啊。”

譙周一愣,“臣這便上門外等候”

“哈哈哈,不必了,且坐下來吧。”

曹髦放下了手里的書。

譙周是曹髦如今的御用名士,幫著他來制定思想。

當初漢武帝面前有那么多的名士可以挑選,他可以選擇一個自己最欣賞的,將其定義為官學,然后讓天下人都去學習。

但是曹髦如今卻沒有那么多的參考人選了。

曹髦麾下不是沒有名士,但是那些都是些假名士。

你讓他們去服散吃酒還行,可要讓他們的學問成官學,那大魏就得亡了!

王肅走后,國內甚至連接替他的人都找不出來。

曹髦笑呵呵的看向了譙周所帶來的那些書籍。

“譙公已經完成了??”

譙周趕忙搖頭,“不曾啊陛下,王學乃是王公心血之作,豈能那么容易就研究清楚呢。”

曹髦恍然大悟,便決定再次跟譙周談論一下經典。

如今王學的地位已經初步確定了,王經的學說主張成為了廟堂的共識,更是被曹髦確定為了新的官學,無論是太學還是在地方學校里,所要教授的都是王學版本的。

這不是說傳授的本質東西發生了變化,他們學的還是五經,只是這五經已經變成了由王肅所注釋的五經,也就是王肅這個版本的。

不同人的詮釋,往往能讓經典呈現出不同的意思來。

王肅這個版本的詮釋,是最符合曹髦要求的。

但是也不能說完全符合,因為曹髦還需要一些新的東西。

曹髦將自己的需求講述給了譙周。

首先,曹髦需要的反自己他要反天命。

當曹髦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譙周汗流浹背,他不明白曹髦為什么要跟自己過不去。

曹髦是想要打破后漢以來所形成的諸多糟粕,什么占卜啊,什么征兆啊。

這件事最初從漢武帝時開始,天下有什么大事,就一定會先有征召,在劉秀時期再上高峰,然后就下不來了。

這是導致玄學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大家都信這一套東西。

曹髦對此很是反感。

哪里發生災害就說是廟堂的政策不對,用人不對,就得處置一個大臣,要做什么事就得先詢問上天的意思。

你們這些人怎么還越活越回去了呢?

曹髦信奉的荀子的那一套。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自然的運行規律跟你治理政務沒有任何關系!別特么天天占卜耕地什么時候會收獲了!也別整日去研究哪里出鳳凰出黃龍了!

想要讓土地肥沃就給我滾去開水利!

想讓天下太平就去學會廉潔公正!!

出什么事就怪上天,從來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名士們迷信成風,不務正業。

每個人都是神神叨叨的。

讀書人若都是這樣的思想,那大魏豈不是要廢了嗎?

曹髦很是不悅的說著自己的看法。

可譙周的臉色卻很是難看。

陛下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危險了,這是要毀掉儒學的根本啊!

從董仲舒的時代開始,天人感應就成為了儒家治世的重要依據,在后漢更是達到了高峰。

當今的官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在后人的詮釋下,基本都是往天人方向走的。

甚至連其余派系,也都默認了這個說辭。

而現在想要推翻,譙周不知道這會引起多大的轟動與影響。

看著譙周這般遲疑的模樣,曹髦笑了笑,“譙公,您何必擔心呢?這又不是朕的編撰,這是荀子之言”

到了這個時候,譙周也只好說了實話。

“陛下,并非是臣不愿相助,只是陛下有所不知”

譙周鼓足了勇氣,“臣在洛陽,幾受輕視,不只是臣,原先從蜀地前來洛陽的大臣,也多是如此,同僚并不愿與我們往來,我每次前往太學,與人商談經典,他們的眼里都有怠慢之色。”

“陛下如今要做的事情,會引起極大的爭議,會使很多人反對,臣孤身一人”

“其實您并非是孤身一人。”

曹髦笑著說道:“您還有很強大的盟友。”

譙周頓時就不敢說話了。

他覺得陛下所說的盟友有極大的概率是指他自己,可譙周哪里敢認陛下當自己的盟友呢,說是仰仗還差不多。

曹髦一眼就看出了他內心的想法。

“茂先!”

曹髦叫道。

張華當即就走了進來。

雖然在尚書臺里掛了職,但是散騎也沒下,因此張華還是能時常陪在皇帝的身邊。

其實對一個吏部的官員來說,常常待在皇帝身邊也沒啥問題。

畢竟最終擬定權在皇帝這里,正好節省了一道流程。

譙周打量著面前這位優秀的年輕人。

張華是很厲害,只是他還太年輕,起碼在經典上,不可能幫助自己太多。

誰知,曹髦卻只是吩咐道:“去將人給帶進來吧。”

譙周一愣,原來盟友不是他啊。

片刻之后,一個人跟著張華走了進來。

譙周覺得面前這位有些眼熟,卻認不出他的身份來。

畢竟洛陽的諸多大臣也不曾跟譙周有過多的往來,只是見過一面,很難記住誰是誰。

荀顗板著臉,出現在了東堂內,看到了一旁的譙周,他的眼里有些不喜。

對此人竊據王肅位置的事情,眾人很是不滿。

對大族來說,經典無疑是最重要的,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陛下居然相信一個外人。

但是出于自己不錯的教養,荀顗還是跟譙周行禮相見。

荀顗自從被曹髦從尚書臺趕出來之后,就給掛了榮譽官爵,在九卿之中來回的橫跳,就是沒半點實權。

今日皇帝忽然召見,他也不知是為了什么。

曹髦指著荀顗,對譙周說道:“這位便是大司農荀公。”

“卿應當是認識的。”

“久仰大名,仰慕已久,只是沒機會結交。”

譙周說道。

荀顗板著臉,微微仰著頭,儀表非凡,“譙公蜀地高賢,我也是有所耳聞的,只是過去為敵,無法結交。”

曹髦聽出了他們言語里的火藥味,他笑著對荀顗說道:“是這樣的,荀公,朕跟譙公詢問經學的事情,又問起了如今的官學。”

“譙公認為,天下的學問經典,沒有能比得上《荀子》的。”

“他甚至提議我將《荀子》納入太學,讓太學生們都去學習,作為考核的一部分。”

“不知荀公意下如何啊?”

荀顗渾身一顫,不可置信的看向了譙周。

啊??

什么東西??

雖然是荀子的直系后代,但是連他們都不學這個了,如今的荀家家傳經典極多,像荀顗所傳承的就是《費氏易》。

怎么到了如今,忽然說要重視我們本家的東西了?

荀顗皺著眉頭,驚疑不定的看著面前的譙周,然后,他的臉上緩緩出現了一抹笑容。

“多謝譙公的推崇。”

別管荀家現在治不治荀子,只要皇帝重視《荀子》,那對他們家就完全沒有壞處,他們可是直系后代啊,若是皇帝今天就愿意將荀子定義為官學,那荀顗明日就放棄易改學荀子去了!

保不準還能沾一沾先祖的光芒!2012(wangsh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