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侯

第552章 惡客臨門

趙匡義主動把替罪羊帶了來,明顯是想將李中易一軍,李中易也正打算麻痹一下趙家,于是,他順水推舟的答應了趙老三的求和。

大事解決之后,李中易按照接待老朋友的標準,邀請趙匡義飲宴。

趙匡義厚著臉皮,絲毫也沒有推辭的意思,跟著李中易進了飯廳,大咧咧的坐到了李中易的對面。

老李家的“狀元紅”和“女兒紅”自釀白酒,那可是聞名于世的極品佳釀,還沒開席,趙老三就連飲了三杯。

末了,趙老三抬手抹了把嘴角的酒漬,大笑道:“好酒,好酒,正當痛飲幾壇。”

李云瀟別過頭去,實在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好個不曉事的趙老三,李相公家,豈是汝個小匹夫撒野的地方?

李中易不動聲色的自斟自飲,趙老三是個啥性子,他可謂是了如指掌。

趙匡義此人,固然心狠手毒,六親不認,可是有一樣,卻頗李中易的認可,那就是為了大利益,可以不要臉,而且是極其不要臉。

玩政治的人,如果沒有掌握厚黑的精髓,要么被人家玩死,要么一輩子碌碌¥¥,無為。

大流氓劉邦,他的一生,既是光輝燦爛的一生,又是陰暗厚黑的一生。

客觀的說,劉大流氓負過許多人,最狠的是,在逃命的路上,把自家的親兒子踢下了牛車。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劉邦卻為了他的生,把親兒子推進了面臨死亡的深淵,不可謂不毒。

李中易也不是什么好鳥,但是。他自問,對待自家的親人,絕難下得了如此的毒手。

宴席之間,趙老三絕口不提兩家的正事,只是插科打諢,大談彼此之間的友誼。

李中易忍住笑意。配合著趙老三,說了許多兩家情深意切的“體己話”。

等趙老三酒足飯飽,大白大擺的離開了李府之后,李云瀟湊到李中易的身前,小聲問道:“爺,咱們就這么輕易的放過了趙老三?”

李中易微微一笑,說:“瀟松啊,有些游戲,是需要多花些心思。多費點時間滴。咱們家煲的雞湯,可不是一兩個時辰,便熬得那么香滴。”

李從善被關在館驛之中,動彈不得,可謂是一籌莫展。

大周的政事堂,正忙于柴榮出殯的大事,也沒誰顧得上小小的一個南唐王爺,全都只當李從善不存在一般。

不說李中易。就算是劉金山,李從善也難得見上一面。最后。李從善的一名隨從,還是掏重金,暗中買通了館驛的一名官員,這才又和劉金山搭上線。

劉金山的態度異常堅決,南唐周司徒的幺女,李相公要定了!

李從善見李中易。居然好色到不顧大周宰相體面的程度,不由怒從心頭起,背著人的時候,一聲怒吼:“好一個李無咎,無恥之尤!”

李中易得知消息之后。只是曬然一笑,男子漢大丈夫,除了大權在握之外,爭的不就是酒色財氣這四個字么?

如果是普通的女子,李中易抬手放過也就罷了,問題是,小周后不僅是名不虛傳的五代艷后之一,更是李中易此前名正言順的聘妻。

自家的聘妻,最終卻躺進別的男人懷中,婉轉承歡,別人也許可以忍,李中易實在是忍無可忍。

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南唐滅亡之后,趙老三垂涎于小周后的驚世美貌,經常召其進宮,一留就是十來天。

為了保證李煜的性命,小周后被趙老三強行抱上床,并且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褻玩,卻也只能忍氣吞聲,含羞承歡。

直到,李煜寫下膾炙人口的懷念故國的經典詞章《虞美人》,被心胸狹隘的趙老三下令毒殺之后,小周后緊跟著自盡,總算是獲得了解脫。

和李煜那個混蛋不同,李中易不僅胸懷大志,而且,十分的憐香惜玉。

嘿嘿,如果有可能的話,李中易甚至打算,把艷冠五代的大、小周后,一起抱進羅帳,輕憐蜜愛,豈不快哉?

男人嘛,即使醒掌天下權,卻不能醉臥美人膝,終究還是會留下許多遺憾滴!

李中易料定,李從善既不敢作主,也不愿作出此等丟人之事。南唐雖然國力日益衰落,畢竟也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國,獻出美人兒事小,國主的顏面事大。

據李云瀟的暗中揣摩,李中易不過是借著周嘉敏的事做個引子罷了,方便將來名正言順的搶美人兒回家。

李瓊聽說,李從善在李中易面前,吃了大大癟,當晚竟然性致大發,連御三個美妾。出奇的是,李瓊第二天上早朝的時候,依然精神抖擻,滿面紅光。

隨著先帝出殯日期的日益臨近,契丹人的使者,終于珊珊來遲。

范質接見了契丹人的使者之后,立即召集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們,一起商議此事。

李中易和李瓊對了個會心的眼神,便把頭一低,捧起茶盞,自顧自的品茗。

“諸位相公,契丹人派出的致祭國使,乃是其北院樞密使耶律休哥。如今,耶律休哥已經到了雄州的邊界附近。”范質瞇眼看了看李中易,接著又補充說,“契丹人的使者,提出了兩個條件,其一釋放契丹公主耶律瓶歸國,其二把韓匡嗣送交契丹國處置。”

范質略微停頓了一下,見相公們都沒有插話的意思,他接著又說:“耶律休哥給出的條件是,契丹國從此以后,與我大周結為兄弟之國。”

李中易的眼眸微微一閃,耶律休哥,這個老家伙不愧是頭老狐貍吶!

歷代中原王朝,都在明面上推崇儒教,儒教最講究的又是:面子大于天!

耶律休哥的提議,從本質上來說,不僅沒有給大周帝國半點好處,反而既可以迎回公主,又可以借貳臣韓匡嗣的人頭,警告所有打算背叛大契丹國的漢人,大周帝國薄情寡義,不值得投奔。

偏偏,站在中原王朝掌握政權的儒生們的立場之上,契丹人開出的條件,恰好命中他們的死穴!

要知道,即使柴榮在位的時候,哪怕北伐獲得了空前的勝利,契丹國依然以叔父國自居。

和強盛的契丹國,平等相待,這一直是中原王朝的文官集團,夢寐以求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