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侯

第1471章 蜀國的反應

為了防備被公文欺騙,按照李中易定下的規矩,朝廷五品官以上的官員,都有資格給他寫密札。

允許官員私下里給他寫密札,其實并不是李中易的創舉,而是野豬皮的康麻子想出來的歪招。

說是歪招,實際上,允許一定層級的官員,有權給皇帝上密札,無形之中,加強了對官員們的控制力度。

俗話說的好,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更何況是人呢?

是人,就會犯錯誤,李中易也不例外。

推行密札制度,李中易本意是了解各地的真實民情。然而,附帶的好處卻是非常大。

比如說,甲地的知州干了壞事,通判和州里的官員們,明著不敢做斗爭,卻可以在密札里,將事情的原委稟報給李中易。

直到此時,李中易才真正的領悟了,康麻子的真實用意,其實是想讓漢人官員們,彼此監督,互相制約,免得合起來坑害滿洲人。

隨著統治時間的增長,李中易的身邊,慢慢的聚集了一批低級文臣。

李中易利用上書房的名義,將這些文臣編組成了真正的秘書班底,以方便咨詢和決策。

這主要是各地來的密札,實在是太多了,哪怕李中易每天不睡覺,也不可能將全部的密札批閱完畢。

當然了,這些在上書房里辦差的文臣,屬于外紀事概念,葉曉蘭和韓湘蘭則內紀事的概念。

在李中易的面前,擺著陜西路和蜀國的山川形勢沙盤,沙盤上,兩國的兵力部署情況,一目了然。

從陜西南下攻蜀,要經過兩道大坎,其一是秦嶺山脈,其二是大巴山脈,山路的總長度最短處也超過了三百里。

不過,強漢朝的禁軍將領,有很多蜀人,比如說,楊烈、楊無雙、何大貝等人。

其中,身為知總參議司事的楊無雙,更是熟悉蜀國的山川地形。畢竟,他家祖上八代,都是秦嶺和大巴山區的獵戶。

很多官軍不知道的小道,楊無雙卻是門兒清,這就給伐蜀之役,平添了幾分勝算。

此次伐蜀,西征軍中,宋云祥所部已經在鳳州附近待了三年之久。并且,有同知總參議司事的何大貝協助,地理上的劣勢其實已經被縮小到了,忽略不計的程度。

至于廖山河這一路,除了李中易這個蜀人之外,軍中副指揮以上的將領,皆為蜀人。

反觀蜀國這邊,孟昶派來的統軍大將,居然是樞密使王處回。

李中易當初還在蜀國的時候,就聽說過王處回的“光輝”事跡。說白了,王處回就是新時期的趙括,擅長紙上談兵。

更重要的是,王處回是成都人,而李中易手下的骨干軍官,幾乎都是蜀國的獵戶。

還沒開戰,王處回在地形上,已經輸了三分,這仗還怎么打?

蜀國,成都府。

“稟老太公,據潛伏在開封城里的細作來信,漢皇李中易已經悄悄的離開了京城。”大管家小聲稟報了收到的消息。

趙老太公久久無語,忽然嘆了口氣說:“蜀國危矣!”

“老太公,何出此言?”大總管不解的問趙老太公。

趙老太公嘆息道:“晉陽地狹人少,又有契丹人在背后撐腰,李中易必定是把目標對準了咱們蜀國。”

“老太公,可惜皇上不信任咱們家的家主,楞是把兵權交給了王處回那個假道士。”大管家不忿的暗罵王處回。

這王處回原本是個靠算卦騙錢的假道士,不知道怎么的,就入了孟昶的法眼。

孟昶寵信個把奸臣,其實也沒啥,就連李中易的身邊都有小人,更何況是孟昶呢?

可問題是,李中易絕不可能把兵權叫給小人的手上,而孟昶卻恰恰相反。

說句心里話,盡管趙老太公和李中易有舊誼,但是,他還是樂意和李中易打上一仗的。

打贏了,趙家的利益自然有了保障。若是打輸了,大不了帶著全家人投降算了。

李中易在北邊的所作所為,趙老太公不說了如指掌,至少明白個七、八成。

趙家有今天,主要是靠著驍銳軍的實權。然而,以李中易的脾氣,只要打進了成都府,兵權一定會被收走。

趙家是武將世家,家里就沒有一個讀書種子,走文臣之路,何其艱難?

只是,如今令趙老太公氣恨的是,孟昶放著趙廷隱這員大將不用,偏偏相信了口舌之徒的王處回,實在是可惱啊。

說句實在話,李中易在開封搞的兩件大事,趙老太公都不能認同。

其一是限田令,其二是限利令,這兩項措施都極大的損害了大地主們的根本利益。

趙老太公的名下,廣有良田十余萬頃,每年所收的田租,占了整個趙家全部收入來源的七成以上。

由此而言,趙老太公豈能舍棄掉,已經吃到了嘴里的大塊肥肉?

俗話說的好,屁股決定腦袋,趙老太公是大地主中的一分子,他自然不可能認同限田令和限利令。

到了下午,趙廷隱從軍中回家,趙老太公聽說后,便使人去把趙廷隱叫了過去。

“大人,喚孩兒來何事?”趙廷隱畢恭畢敬的行了禮。

趙老太公捋著胡須說:“開封那邊伐蜀之意,已經不問自明,咱們家的立場也該有個結果了。”

趙廷隱這些日子一直在琢磨著這件事,見趙老太公動問,他便拱手道:“大人,咱們家與李中易有舊,若是投過去,長保富貴不敢說,至少性命無憂。”

趙老太公明白了,趙廷隱是想干脆投了李中易,畢竟,孟昶并不信任他們老趙家。

“你想過沒有,一旦投了李中易,咱們家的萬頃良田,就再也保不住了?”趙老太公逼問趙廷隱。

趙廷隱苦澀一笑,說:“總比交戰后,結了大仇,要好得多吧?”

趙老太公聽懂了,趙廷隱的意思是,蜀國肯定不是李中易的對手。

“照你這么說,咱們都不是李中易的對手?”趙老太公想問清楚兒子的意思,再次反問。

趙廷隱嘆了口氣,說:“李中易西征滅黨項,東征平高麗,更重要的是,竟然北伐收復了幽薊諸州。中原財雄勢大,人丁眾多,蜀地偏居一隅,恐怕不是對手啊。”

趙老太公越聽越心驚,越聽越覺得形勢險惡,趙廷隱還沒計算孟昶的昏庸無能,便已經認為蜀國不是李中易的對手。

“父親,關鍵是咱們和李中易有舊。”趙廷隱不想和李中易刀兵相見,主要是想留條后路。

畢竟,當初沒有趙家的出手相救,李中易父子倆只怕是早就人頭落了地。

就在父子倆商議之時,忽然得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夔王孟仁毅被孟昶抓起來,下了天牢。

孟昶一直忌憚孟仁毅,這在蜀國不是什么秘密了。只是,方今強敵即將壓境,孟昶卻自毀長城,實在是令人心驚膽戰。

可是,讓趙家人怎么都沒有想到的是,當天晚上,孟昶居然派兵包圍了趙府,將趙老太公和趙廷隱,一起打入了天牢。

隨后的幾天內,凡是和李中易有過瓜葛的權貴之家,都被孟昶派兵抓入了天牢。

不得不說,孟昶這次抓人的決定,史無前例的英明神武。

類似趙老太公這種人家,盡管礙于限田令和限利令,不想束手就范。但是,畢竟有往日里的舊情在,反抗李中易的決心,并不是那么的堅定。

攘外必先安內,孟昶的這個決定并沒有錯!

畢竟,誰都可以投降李中易,并保住權位,惟獨孟昶本人不行。

李煜被俘去開封城之后,竟然被李中易封了個難聽死的違命侯,孟昶豈能不引以為戒?

寧死不降,可能有些過分了,但是,堅決不投降,卻是孟昶的主張。

李中易在京兆府待了半個月后,征西將軍宋云祥,被召到了城中的臨時行宮。

“征西將軍,陜西路兵馬都總管,臣宋云祥叩見皇上。”宋云祥畢恭畢敬的拜服于李中易的腳前。

李中易含笑擺手說:“起來吧,有些日子沒看見你了,怪想的。”

“臣也甚是想念皇上,只是蜀孟未面,臣無顏叩拜天顏。”宋云祥站起身子,抱拳拱手,態度異常之恭順。

李中易笑著吩咐道:“來人,賜座,上茶,上瓜果點心。”

宋云祥畢竟是方面之將,又是追隨多年的老臣子,必要的優容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等宋云祥坐定之后,李中易笑著問他:“都準備好了吧?”

宋云祥再次起身,恭敬的說:“回皇上的話,伐蜀的北路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單等皇上您一聲令下,大軍便可徑直南下。”

李中易點點頭,笑道:“十萬大軍,一分為二,距離又是幾百里地,不可能齊頭并進。”

宋云祥抱拳道:“皇上,臣聽說,先入成都者封侯,可有此事?”

李中易一聽這話,便笑了,宋云祥肯定是借此來表達,此戰必勝的信心。

“士光,此值戰前的關鍵時期,我想說的是,寧可放棄戰機,也不能打大敗仗,明白么?”李中易最擔憂的就是將領們的貪功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