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迷局

第二章 潑天之冤

劫后的弘文館別院,除了遠離火災現場的大門外,盡是燒焦的廢墟。幸存的守衛和趕來救火的武侯們累得癱坐在地,身邊還放著許多或立著或翻倒的水桶,每個人身上都覆蓋著厚厚的泥灰,從頭到腳黑黢黢的,幾乎認不出來誰是誰。趕來滅火的武侯則進進出出,兩三人一組,抓緊將傷員或幸存的館藏從廢墟中搬出。

從城門局馳馬來到弘文館別院這一路盡管只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可薛訥內心卻感覺像是過了三生三世,夜色中他急急打馬,幾乎要將馬屁股打得皮開肉綻,卻仍壓不住內心的焦躁。

門口的守衛們和武侯們見是薛訥來了,紛紛向他插手行禮,可薛訥頭腦翁然,對于他們說了什么,自己說了什么幾乎全無意識,他踉蹌地翻身下馬,被地面上的碎石塊絆倒,爬起來,再行三兩步又扭腳,直到跑到空地上橫陳著的尸體之間,一個一個掀起覆尸的白布,查看它們的面容,想要知道里面是否會有她。

這一具具尸體焦黑又血肉模糊,沒有一個似她的模樣,薛訥癱坐在地,心想難道她并沒有來弘文館?難道是自己多心了?他還沒來得及松口氣,便見一名武侯走過來道:“煩請薛郎辨一辨,此物究竟是個啥……”

薛訥轉頭一看,登時如遭晴天霹靂一般,但見那名武侯手中握著的,正是樊寧的紅絲發帶,只是末端被燒焦了一截,他趕忙一把搶過,緊緊攥在手心里。

“這里的遺體算是完好的,還有幾具還在原地,由于燒得太過厲害,已經不成人形了……”

薛訥本就木然無措,此時更像全瞎全聾了一般,心口如有重鼓敲捶,行將窒息,整個人比死了還難受,待稍尋回一絲意識,隨之而來的便是山呼海嘯般的的悔恨。

若是下午他多一個心眼,跟樊寧一起去弘文館,或者干脆替她來取物件,她又怎會遭此橫禍?

不,活未見人,死未見尸,薛訥不肯相信,那個機敏如火狐一樣的丫頭會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在這廢墟中。如有醍醐充入薛訥的腦頂,令他混沌的腦海突然變得無比明澈。與之相對的,則是周遭的一切似乎都變得極其緩慢,鳥鳴,花香以及空氣中的焦糊味,一絲一縷都萬般明晰。

沒有看到現場,一切還不能確定,薛訥如是想著,撐地站起身來,神情像是完全換了個人,清澈的眸底寒光四射,他不顧勸阻他的武侯,扒開四周的廢墟走入還未完全燃盡的藏寶閣中。登時,目之所及、耳之所聞、鼻之所嗅、手之所觸,各種線索如同錢江潮水般向他涌來。盡管藏寶閣已經燒成廢墟,薛訥依舊借助從前造訪藏寶閣時的印象,飛快地將它在腦海中重構成了倒塌前的模樣。

薛訥走進這僅存在于自己想象中的藏寶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樓的兩具遺體,其中一個被壓在青銅鼎之下,一只手向外伸,另一只手則蜷縮著,張著嘴,里面盡是黑灰。而另一具則蜷縮在距離那第一具遺體不遠處,一只手捂著后頭,另一只胳膊則失了前臂。

薛訥走回方才那柱下的尸體旁邊,從黑黑的炭灰中發現了一只殘缺的前臂,地上掉落著一把長劍,看刻紋乃守衛所有,再看兩具遺體皆身著皮甲,薛訥估摸此兩人應當正是弘文館別院的守衛,其中一人被砸下來的青銅鼎壓得動彈不得,另一人想要搬起青銅鼎營救此人,卻反被其壓住手臂,不得已揮劍砍斷胳膊,卻未能逃出生天,被濃煙嗆死。

除了這兩具尸體外,一樓不再有其他死傷,唯有無數摔碎的瓷片瓦片和被火燒得熔融的錫器,甚至有一尊金佛亦在高溫下被燒融了一塊。薛訥拾級而上,來到了事發的藏寶閣二樓,一具燒焦的尸體倒在二樓進門立柱后,其雙手雙腳成蜷縮狀側臥在地上,身上也穿著皮甲。薛訥上前,伸手拉開尸體的嘴,卻見里面咽喉處并未燒焦,亦不像方才那兩具尸體一樣有明顯的煙灰痕跡。薛訥將其翻過來,卻見皮甲背后有十分顯眼的切口,約莫一寸大小,若是劍傷,劍長當在一尺左右。顯然,此人并非被燒死的,而是在歹人縱火前已然死亡,致命傷就是背后這傷,想來歹人想要縱火時被上來的守衛發現,故而將其刺死。

又往里走幾步,地上倒著的一件金銅器皿引起了薛訥的注意。薛訥將它拾起,仔細端詳,其上有被刀刃劈砍過的痕跡。薛訥立即環顧四周,發現一塊被燒過的書架板明顯被刀劍劈開成了兩半,且劈開處較其它各處顏色較淺。薛訥有些疑惑了:難道火起并不發生在搏斗之后,而是之前嗎?若非如此,怎會有木板燒著后再劈開形成的深淺不一的燒痕呢?但若的確如此,那么是誰在同誰戰斗?

薛訥正準備往更高層去時,卻瞥見通往三樓的樓梯下方還躺著一具尸體。薛訥走下臺階,來到那尸體周身,但見其也同這一層發現的另一具尸體一樣蜷縮著,口中喉嚨處也沒有黑灰,身上也穿著皮甲,旁邊橫著燒黑的佩劍,而以其偏大的頭顱和隨身攜帶的西域珠翠判斷,此人應當不是漢人,而是一名胡人。

胡人?若說弘文館別院的胡人,便只有那名喚阿努汗的守衛長了。難道他……薛訥搖了搖頭,好容易覺得找到些許線索,如今卻又模糊了。

薛訥起身,又將整個廢墟翻了個遍,能找的地方全都找了,卻沒有發現一具可能是樊寧的尸體,他略微放心了些,想來樊寧平日里武功不是白練的,定是趁著著火垮塌前便跑了出去,慌亂中把發帶落到了地上。

薛訥回過神,還未舒口氣,笑容便漸漸從臉上逐漸消失了,雙眸盯著門口增援而來的武侯,只見他手里拿著一張通緝令,上面畫著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樊寧。

薛訥為人性情溫良,從不與人爭鋒,此時卻出離憤怒,又如小時候那般期期艾艾起來:“你,你們這通緝令,畫得倒是快!”

那人沒聽出薛訥語中帶刺,忙笑道:“薛郎謬贊了,官府給的,方才法曹同幾個仵作一道已經來查驗過了,當時火起時在館內的人中,唯有這個女娃下落不明,想來必然是兇……”

“活命就是兇手了?”薛訥一把奪過那人手中的通緝令,當場撕了個粉碎。

那人呆立半晌,憤惑道:“薛郎,你這是做什么呀?”

“她不是兇手,我會證明給天下人看!”薛訥一句話擲地有聲,翻身上馬,迎著眾人詫異的目光,調轉馬頭,朝夜色中的長安城馳去。

平陽郡公府位于長安城西北的崇仁坊,自太宗年間,薛仁貴從田舍郎發跡,直至近日平遼東加官進爵,成了平陽郡公,薛家亦恢復了六世祖北魏名將薛安都時的鐘鳴鼎食之盛,風光無限。同一坊內,還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英國公李勣的府邸,這兩戶人家便將整個坊區占得滿滿當當,余下都是些尋常官宦小宅,在這兩座詩書簪纓的大戶門前顯得十足寥落。

論理,薛訥是王侯之家的長子,出門護衛車馬相隨,仆人前呼后擁,本是無可厚非,可他偏生不喜歡這樣,還是獨往獨來,絲毫沒有王公貴族的氣派。別的貴族子弟多愛好打獵、馬球,偶爾去平康坊千金買笑,而薛訥不僅三樣都不會,居然偏生好查案,做那三百六十行里最被人看低的仵作所行之事,就算是布衣百姓尚且忌諱,對兇事避之唯恐不及,他卻毫不在乎,也難怪世人要叫他“傻子”了。

從弘文館別院回來這一路,薛訥心里想的滿是樊寧被通緝之事。弘文館別院雖不比皇宮衛禁森嚴,到底也是重兵把守,不可能像夜盜那樣翻墻進入,再翻墻出去。如今所有在場之人中唯獨樊寧下落不明,其他非死即傷,按尋常邏輯兇手除了樊寧不會有其他人。出了這么大的事,定然連圣人都要驚動,京兆郡、刑部和大理寺肯定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催著,絕不可能等到真相水落石出,故而不管是對是錯,藍田縣衙都肯定要馬上給個交待,否則御史臺那彈劾太子李弘治京不力的奏本就要堆成山了。而若說是自然起火亦不可行,弘文館別院本就是太子李弘親自督建,若是設計有問題,太子豈不更要被彈劾了?因此,如今藍田縣衙將樊寧當做真兇先行通緝搜捕,起碼能夠做出案件正在查辦的姿態,從而穩住太子的風評。

當然,薛訥很清楚樊寧不可能是此案的真兇,因為她沒有作案的動機。他二人從小相識,她雖然的確武功了得,有時也粗暴了點,但她嫉惡如仇,絕不是濫殺無辜之輩,更何況此事事關李淳風。樊寧平日里雖然會揶揄李淳風,卻絕對不會做出對他不敬的事來,薛訥少時曾不慎擺弄壞了李淳風的沙盤,被樊寧追著一頓毒打,這樣的樊寧,又怎么會將存放著她師父畢生心血《推背圖》的弘文館別院付之一炬呢?

但薛訥亦清楚,刑部和大理寺不是講情面的地方,在找到樊寧之前,他只能祈求上天仁慈,不要讓樊寧這么快就被捕。

薛訥面上巋然不動,心底卻喧囂如山呼海嘯,方才他在岔路上幾分徘徊,數度抑制不住,想直奔觀星觀,看看樊寧究竟有沒有回到觀里,但考慮到如今通緝令已發出,武侯們肯定會在觀星觀四周設伏,若自己貿然前去,被當做樊寧的幫兇,就更難以幫她洗清冤屈了。

可若放任不管,此案多半會以處決樊寧結案。不單是幾條人命,更有弘文館別院毀滅的重罪,依照《永徽律》,毀壞皇家園林乃是“十惡”之罪,而凡屬“十惡”必判死刑,不得假釋,亦不可減刑,所謂“十惡不赦”便是由此而來。尤其越是這種聳人聽聞、物議如沸的案子,越可能從重處罰,迫于壓力出現冤假錯案的可能性便越大。

薛訥深呼吸幾口氣,警告自己,若要為樊寧洗冤,務必要保證自己不被攪擾入局,若是自己也被牽扯入局,不單救不了樊寧,甚至可能會連累父母家族。雖然時辰已晚,但眼下最要緊的,還是趕緊去找太子李弘一趟。若是不能在明日早朝前將自己發現的一切告訴太子,恐怕就再也無力回天。

不過為了進東宮謁見太子,薛訥需要更衣準備一番,換上公服圓領袍戴上幞頭,否則無論是天大的事要奏稟,也會被內侍省的那些宦官們趕出來,薛訥可不想在這么要緊的關頭跟那些說不清道理的家伙們糾纏。

薛訥從后門進了府,快步穿過后花園,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園子。雖然父親征戰遼東還未回還,他的胞弟薛楚玉卻是個事兒精,能躲就躲,否則等父親回京,還不知他會編造些什么罪名安給他。

細碎卵石鋪成的小徑盡頭,是一間青瓦飛檐的精致屋舍,其后種有一片修竹茂林,其前則是兩顆葳蕤高大的梨樹,薛訥行至梨樹下一個小池前,掀開竹蓋,只見這池子竟通著不知何地的溫泉,清澈的泉水汀淙流淌,冒著蒙蒙的白霧,薛訥用竹筒打了熱水回到了廂房,隨手把配劍掛上桂花雕飾木凈手臺,將熱水注入銅盆,輕漂了漂雙手,用凈布擦干后,站在衣架旁脫掉了衣褲,露出一身緊實的細皮白肉來。

就在這時,薛訥聽到自己面前的衣柜里居然發出了“呀”的一聲,雖然很輕很短,卻還是被薛訥如犬般敏銳的雙耳捕捉到了。

薛訥一怔,佯裝有東西忘在衣服里,手在身體的掩護下從背后悄然拎起佩劍的劍穗,隨后走到衣柜側面,從衣柜外的死角攀上了柜門的把手。

哐當一聲,衣柜大門中開,一個紅衣的身影從衣柜中躥了出來,嚇得薛訥一哆嗦,下一瞬,薛訥就被那人撲倒,一把利劍橫在薛訥的喉頭。只見滿身泥污的樊寧趴在只穿一條褻褲躺在地上的薛訥身上,持劍抵著薛訥的喉嚨,臉上卻禁不住地泛著紅暈,眼睛亦直勾勾地盯著薛訥,像是怕亂瞟之后看到什么不該看的東西。

打小便覺得這小子瘦得像桿兒,終日不是頭疼就是腦熱,咳喘不休,好像一巴掌就能把他呼死,一點也不像個大將之后。不知何時他已長成了身量修長緊實的俊秀少年,樊寧低聲嗔道:“你這憨人,難道發現房中有人不先穿上衣服嗎?”

薛訥吃痛得要命,卻也不敢喊出聲,只吭吭回道:“房中若有賊人欲取我性命,當先拿起武器防身,否則……賊人趁我換衣服時一劍捅了我該如何是好?”

樊寧收回劍鋒,閉眼抬手給了薛訥兩拳,手上傳來的觸感非同尋常,正是薛訥的細皮嫩肉,搞得樊寧愈發尷尬,團身背過去:“你既然知道是我,還不趕緊穿上衣服,晾著你這破身子給誰看呢!”

薛訥吃力地向前爬了兩步站起,拿下搭在衣架上的衣服,三下五除二換上,感覺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畢竟看到樊寧好好地站在自己面前,身上也沒有什么嚴重的傷,比什么證據都更讓他安心,薛訥繞至樊寧身前,上下打量一番,輕緩語氣低聲問道:“你可知自己成了十惡逃犯了?這新宅子你沒來過,怎猜出這一間園舍是我的?”

“平陽郡公府無人不知,趁著挑菜的來你們府上,給后廚送明天宴會的吃食,我溜進來,看見這園子門前寫著‘慎思’,心想師父曾教我,‘慎于思,敏于行,訥于言’,你不是叫薛訥嗎,我就猜這里應當是你的居所。總之我沒被人瞧見,連累不到你”,樊寧撐起身子,用方才薛訥凈手的水胡亂抹了把臉,露出少女白皙紅潤的面頰,盡管她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聲線卻忍不住地顫抖,“有人在弘文館別院縱火之事你都知道了罷……不知是何人要害我,陷我進入此局,我回觀星觀看了,師父還沒有回來,此事并不簡單,會不會師父也遭遇了什么不測……”

“你可別胡思亂想,行兇的若不是你,李師父便是第一大嫌犯……”薛訥話未說完,又被樊寧劈手揍了兩下,打得他吱哇亂叫,連連告饒,“我說的只是尋常情況,尋常……并未說人一定是李師父殺的……”

“再胡說八道,我就一劍閹……”

話未說完,薛訥忽然一把捂了樊寧的嘴,將她摟在懷里,樊寧不明所以,抬手欲將薛訥推飛,敲門聲忽然響起,傳來管家劉玉的聲音:“大郎,夫人讓我給你送晚飯來。”

今日薛訥外出查案,錯過了與母親柳氏和胞弟薛楚玉一道用晚膳的時間,故而會由管家單獨送飯過來。薛訥語調平靜地一應聲,示意樊寧重新躲回柜子里,隨后自己按照平日里出來應門的速度,不徐不緩地走出廂房打開了屋門。

今日晚餐恰是羊肉湯餅,尋常人家難得吃到此物,樊寧亦不例外。待管家放下飯食退出去后,又停了半柱香的功夫,薛訥才打開衣柜,示意樊寧出來:“你也餓了一整日,吃點東西,再把昨夜的事仔細告訴我……”

羊肉湯餅著實不錯,香氣撲鼻,令早已餓得前胸貼后背的樊寧無法拒絕,上前直接抄起筷子,捧起湯餅兀自吃起來。在等待樊寧吃完的時間里,薛訥又將在弘文館別院看到的線索捋了一遍。看到她襟袖上的污漬與肩背處的黑灰,即便樊寧不說,薛訥也能猜出昨晚她一定經歷了一場惡戰,只是不知對方是否有同伙。薛訥單手撐頭,眉目間的困惑里透著幾分呆氣,配上這張煞是俊秀的臉兒,看起來當真是極不聰明的樣子,但他的腦中卻在飛速地旋轉,人事物,情理事件交織,邏輯極其清晰。

樊寧吃完湯餅,放下碗筷,見薛訥若有所思,以為他已有了神斷,問道:“所以你猜出是何人所為了嗎?”

薛訥放下撐頭的手,轉身望向樊寧,便忍不住起了捉弄的心思,故意裝出一副不懂狀道:“難道真的不是李師……”

“啪啪!”樊寧對著薛訥一頓拳打腳踢,“再敢提我師父,看我不弄死你!”

“好了好了好了!”薛訥邊躲邊告饒,“我說的不過是尋常斷案的猜測罷了……對了,想必在藏寶閣二樓與人廝殺的便是你了吧?”

雖然成功逃脫火場,但回想起那時的經過,樊寧還是心驚,可她如何能在薛訥面前露怯,雙手環膝抱著,低低說道:“前夜與我廝殺那人,乃是你我都認識的,那個獐頭鼠目的守衛長。”

“守衛長?”

薛訥登時愣了好久,還未回應,樊寧又說道:“守衛長曾于大門口來接我,但不知為何在他進了藏寶閣后,里面馬上起了大火。待我沖進去時,他就立在放置《推背圖》的木柜前,柜中已經空無一物。我與他廝殺了幾回合,沒討到任何便宜,想著至少能傷他雙目將他逮住,便趁他不備時對他放了袖箭,誰知他還是躲了過去,然后立刻揮劍砍斷周遭的書架,激起揚塵,趁著我看不清的時候從窗口逃了。”

“你的確看清那人是守衛長嗎?可有蒙面?”

“蒙了口鼻,但還是能看出是他,那副惡心樣子斷不會錯的。”

“周身裝扮可有不同尋常之處?”

樊寧抬頭仔細地想了想,回道:“衣服是尋常的官服,也穿著皮甲,實在沒覺得有何不同。”

薛訥臉上的困惑又加重了幾分,低頭像是自言自語般慢慢說道:“我方才去了現場,守衛長已經死了,并且有跡象表明,他是在著火前就死了的。”

樊寧驚得瞪大雙眼,磕磕巴巴道:“這……這怎么可能,當時我跟他乃是前后腳進的藏寶閣,除了我與他之外,沒有旁人啊。”

“會不會根本就不是守衛長,而是其他人假扮的?”

樊寧尋思了片刻,擺了擺手道:“應當不會。昨日我不是還去過,今日他來門口接我時,確實記得我昨天來時的情景。只是……”

“只是什么?”薛訥追問著,不放過樊寧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表情、甚至每一次眨眼。

樊寧陷入了沉思,卻也不甚確定,搖頭道:“只是以他的功夫,著實太過厲害了些,甚至在你爹軍營里那些偏將軍之上。可平日里我只要稍有怒意,他便跟耗子見了貓一樣……”

薛訥啞然一笑,心想原來不單是自己,竟然旁人也這么怕這丫頭。如是說來,這守衛長極大幾率有詐,這樣便能夠解釋為何現場發現的守衛長的尸體顯示其死在著火之前。只是空口無憑,若要洗清樊寧身上的冤屈,光靠這些還差得太遠了。薛訥定了定神,嘴角漫起了一絲淺淺的笑意,似是想安穩樊寧混亂的心神:“我去東宮,找一趟太子殿下。”

語罷,他轉身便走,被樊寧眼疾手快一把擰住,她自覺下手重了,趕忙松了力道,拽著他的襟袖,晃個不住道:“你要去東宮,我怎么辦?滿街都是我的通緝令,道觀也被封了,師父還不知道哪去了,一旦被抓進了刑部,像我這樣的重犯死罪難免,你就忍心見我如此嗎!”

樊寧力道大,薛訥瘦長的身子被她晃得直顫,頭暈眼花什么也看不真切了,他試圖掙脫她雙手的鉗制未果,只好回道:“我知道了……現在所有證據都對你不利,若是真的被抓到,只怕過不了幾日我就要去西市獨柳下給你收腦袋。你就躲在這慎思園里罷,我先趕快進宮向太子匯報一下案情,盡快破案洗清你的冤屈,你若還能想起什么事,無論多細枝末節都告訴我。”

樊寧轉瞬一改冷冰冰的面龐,含笑向薛訥行了個叉手禮算作謝過。看到樊寧的笑臉,薛訥高懸了一夜的心驀地放下,輕笑回應,將院門拉開一條小縫,見四下無人,方快步走了出去。

才轉上慎思園外的大路,便見兩盞六角燈籠迎面而來,薛訥抬頭一看,跟在兩個提燈籠的仆人后大搖大擺走來的不是旁人,正是他的胞弟薛楚玉。

薛家這兩子,雖然都相貌堂堂,但薛訥過于俊秀,薛楚玉卻在俊秀之余,有幾分其父薛仁貴的風采。加之薛楚玉天資聰穎,文武雙全,頗得薛仁貴疼愛,甚至一度想把爵位傳給他。薛楚玉也的確不負薛仁貴期望,去年在崇文館生的馬球比賽中一球定乾坤,箭術亦不遜于他以武神聞名的父親,年紀輕輕就在京城高官將門子弟中為薛家打響了名號,掙足了面子。即便面上按下不表,府中的下人們也皆知薛仁貴對薛楚玉的器重并非僅僅出于對幼子的溺愛,故而都爭相為其鞍前馬后的效力,倒是對薛訥這個嫡長子有些疏忽怠慢了。

薛楚玉見薛訥一身盛裝,笑著行禮道:“阿兄這么晚了還要出門?有何貴干吶?”

薛訥明白自己的行為從尋常來講的確是有些異常,不得不解釋道:“城門局的差事無論早晚,今日宮中有需求,我便得立即趕去。”

薛楚玉呵呵一笑,眸底散發出幾絲不同尋常的光:“夜里聽坊內的武侯傳令,說與阿兄自幼相熟的那個道士的女徒弟被通緝了,長安城各坊都在全力搜捕,阿兄可知道了?”

薛訥一驚,心想這小子刻意提起這事,必定是想要看他的反應來判斷他是否置身其中,強攝心神,顯得既鎮定又惋惜:“為兄知道了,方才回家路上,看到有武侯張貼畫像,怎么說呢,一時有些難以接受。”

薛訥從小到大撒謊的經歷幾乎全是為了樊寧,他并不擅長此道,此刻這番消沉惶惑的樣子已經是他演技的極限。薛楚玉盯了他好一陣,方松了口氣,回道:“那便好,知道阿兄沒有牽涉其中,楚玉便寬心多了。楚玉知道兄長一向好涉懸案,尋常過家家查一查便算了,此事牽扯甚廣,阿兄可別傻到起了包庇縱容之心,禍及薛府才是……”

薛楚玉話未說完,便被薛訥打斷,只見他的神情是從未有過的肅然冷峻,語速依然是低緩的,卻透著決絕:“為兄別的事情皆不如你,但若論斷案不徇私枉法,自然在你之上。若是為兄真有機會接手這個案子,一旦證據指向的確是樊寧所為,為兄定如實上報;但若證據表明不是樊寧所為,為兄縱死亦不會讓她蒙冤……時辰不早了,為兄先行一步。”

說著,薛訥行了個微禮,拂袖而去。薛楚玉滿臉難掩的驚訝,這么多年來薛訥在家中一向克己,和自己說話如此堅決還是頭一次,他望著薛訥遠走的背影,問一旁的管家劉玉道:“長兄方才是不是生氣了?我說什么刺激他的話了嗎?”

劉玉笑著拱手回道:“不曾,郎君也是關心大郎罷了,朝廷滿城緝拿要犯,任誰家都會互相提醒。若大郎他果真生氣了,那也只能怪他自己氣量太小。”

“算了,大人不計小人過”,薛楚玉無奈地聳聳肩,“對了,姨娘那里我還未問晚安,你帶我去吧。”

“郎君請”,說著,兩人一道朝內院走去,消失在公府后院朦朧的夜色里。

東宮位于太極宮以東,緊鄰平陽郡公府所在的崇仁坊,薛訥出坊門不消一炷香的功夫便來到北邊的玄德門前。下馬出示魚符,與守門將領合符后,兩名禁衛開始對薛訥上上下下搜身。

如今二圣正準備前往東都洛陽,長安城內的軍國大事都送到東宮崇文館處理。此地既是太子讀書和處理政務之所,又是皇族四代以內親屬之子及京城三品以上大員之子的貴族學校,亦是存放宮內秘檔機要之處,禁衛們如此小心并不奇怪。搜完身后,薛訥重整了整衣袖,被帶到一處偏殿等候。

過了約莫兩炷香的時間,一名禁衛走入殿中,將薛訥一路帶至崇文館太子書房,年僅十七歲的李弘正在房中批閱奏折。身為天皇與武后的長子,李弘生得長眉入鬢,目若秋水,五官疏闊好看如同美玉琢成,俊逸威儀里帶著幾分少年人的徜徉,在他身側,兩名中書省文官躬身下階,將奏折一份份呈至他面前。侍衛抱來一個蒲團,置于殿下,讓薛訥就座。薛訥撩開衣裾,跪坐在蒲團上,低頭叩拜。太子李弘未理他,直到批閱完這一摞奏折之后,才放下沾著朱砂墨的毛筆,揮手示意旁人退下。

待眾人離去,重重關上殿門,李弘開口道:“起來吧,只有你我二人,不必拘禮。漏夜前來,可是有什么線索了?”

事關斷案,薛訥一改往日的溫吞,急道:“此案大有蹊蹺,兇手絕非樊寧,臣想向殿下請求弘文館別院所在地藍田縣縣令一職,三個月內,可令真兇認罪伏法!”

李弘并不驚訝于薛訥所求,他微微一笑道:“我早料到你會如此說。只是三個月太久,父皇與母后那邊怕是交待不過去,故而樊寧必得落網。”

“殿下,這……”

薛訥剛要申辯,就被李弘抬手制止:“笨嘴拙舌的,才開了一句玩笑,你便按捺不住了?旁人未必知曉你的舊事,本宮可是心知肚明,你與那樊寧自幼相識,算是總角之好罷?本宮看她模樣生得甚是不錯,你老實交代,與她可有私情?”

看著李弘一臉饒有興味包打聽的模樣,薛訥頓感哭笑不得:“人命關天,殿下莫要再玩笑了……何況殿下未曾見過她,又,又怎知她模樣不錯?”

李弘卻沒有罷手的意思,邊把弄著手上的如意,邊挑眉笑道:“通緝令上畫著呢……不過說真的,若要任命你當藍田縣令,本宮須得將此事考慮進去。當初在長樂坊一案與你相識,本宮便看中你對懸案的執著無私,若你因為私心壞了規矩,本宮豈不負了天下人?男子漢大丈夫有什么可忸怩的,你只說,對那丫頭到底有意無意?”